刘建超
将军12岁那年,揣着两块烤红薯,翻了30里山路,参军抗日。
部队生活很苦,风餐露宿,酷暑严寒里行军打仗,但他从不叫苦。在队伍里长大的他,听到枪声就振奋,打仗就知道往前冲。
深秋,他带领着一个连,在岐山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两天两夜,枪炮声震荡着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硝烟散尽,活下来9个人——他和被他俘虏的8个鬼子。
他一身伤,却依然精神抖擞,大声吆喝着俘虏前行。在一个山包前,俘虏开始叽里呱啦地大声说话,显得有些兴奋,前边的一个鬼子也越走越快。如果前边的鬼子拐过山包,就不在他的监视范围了。
他急了,端起枪,大声喊:“站住,我命令你们站住!”鬼子依然往前走,前面的一个鬼子还跑了起来。他沉不住气了,手中的枪一响,跑在前面的鬼子趴下不动了。后来从其他鬼子口中得知,那个鬼子是看到前面的岐水河了,想去洗一洗。
他受了处分,被降了职,但他却不后悔。
在战火硝烟中,他成长为一名师长。因为他总是把“我命令你”挂在嘴边,大家都叫他将军。这时的他,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是孤身一人。
在一次恶战中,将军负伤住进医院,肩膀上镶嵌着一块炸弹皮。医院没有麻药,而他的伤情又不容拖延。将军对院长说:“别罗嗦了,我命令你,挖!”他嘴里咬了块毛巾,汗水如小溪一般顺着脸颊流淌。
面庞被疼痛扭曲的将军,顺着为他擦汗的小手,看到了白口罩上面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他的心中涌动出一丝柔情。
窝在医院的将军脾气越发暴躁,可每当那位“大眼睛”给他换药的时候,他就会温顺得像只猫。“大眼睛”手中的棉球在将军的伤口处仔细地抹擦,鼻中的气息缓缓地抚摸着将军的脖颈,将军就恍惚了。
那次“大眼睛”给将军换完药,将军对她说:“我命令你,嫁给我。”
“大眼睛”的眼神中瞬间有些慌乱,脸涨得通红:“你、你不讲理。我不爱你,干嘛嫁给你?”
将军怔了:“那好,我命令你一个月内爱上我。”
“大眼睛”有些恼怒:“你霸道!”
“大眼睛”找到院长诉说,院长笑了,讲了将军的许多故事。
后来,“大眼睛”不再去给将军换药。将军耍脾气,“大眼睛”不来,他就不换药。
院长讲道理、下命令,“大眼睛”才撅着嘴去给将军换药,但就是不和将军说一句话。将军在“大眼睛”走出房门前说:“还剩28天。”“大眼睛”被气笑了——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跟孩子似的。
敌机又来轰炸,好像是有备而来,一发炮弹在医院旁边轰然炸响。人心慌乱,形势危急,医院必须立即转移。
“大眼睛”焦急地说:“院长开会去了,怎么办哪?”
将军一把扯掉针头,疾步走向院子中间,大声吼道:“我命令你们,先把重伤员往后山转移,快!”
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是将军,他快步走到院角一棵树下,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被炸弹震落到地上的雏鸟,他轻抚着惊恐万状的小生灵,喃喃地说:“它应该有美好的明天,带着它离开吧。”他轻轻地把雏鸟放在“大眼睛”的手里,“大眼睛”充满敬佩地望着从容不迫的将军。
将军伤愈,要归队。“大眼睛”给将军收拾行装:“沟上的桃花开得正艳,好看呢。”
将军说:“大男人看什么花花草草啊。明天我就归队了,你能不能再给我换一次药?”
“大眼睛”笑了:“你伤都好了,还换什么药啊。”
将军说:“你甭问。给不给换嘛?”
“大眼睛”不笑了,拿过棉纱,轻柔地给将军换药。
将军一走,再无音讯。“大眼睛”从前线回来的伤员口中得知,将军下了江南。
疗养所建在风光旖旎的南国海滨。将军坐在轮椅上,面朝大海,手里攥着一团泛黄的棉纱。海风吹来,将军的一条裤管随风舞动。
身边传来抽泣声,将军回过头,怔住了,是年轻漂亮的她:“你来干什么?我命令你走开,走开!”
“大眼睛”说:“我转业了,你的命令我可以不执行。我是来给你当拐杖的。”
将军沉吟许久,冷冷地说:“你来迟了。”
将军用有力的手改变了轮椅移动的方向,缓缓离去,给“大眼睛”留下岩石一样的背影。
“大眼睛”呆呆地站在海邊,海风吹散了她的一头秀发。
此时的将军,胸前正落下大滴的泪水。
(摘自《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