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

2012-11-22 01:08:56齐学林杨亚锋黄晓红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下肢神经病多普勒

齐学林 杨亚锋 黄晓红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咸阳712000)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群[1],慢性高血糖可致各种器官尤其眼、肾、神经及心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感染。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合并症:大血管病变: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心肌变神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颇常见。它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本文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对78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根据测定双下肢血流多普勒及双下肢振动觉测定治疗组为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分析,中药组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对照组。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若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或临床判断,DN的患病率约为47%~90%。青少年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神经并发症少于久病者,病程>25年者,约半数伴发周围神经病。DN的3年生存率约为53%[2]。诊断依据,临床有糖尿病基础,存在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体征或电生理检测的异常(即亚临床DN),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肢体麻木、无力、疼痛[3]。临床类型:一是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包括远端感觉性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和迅速可逆性神经病;二是单神经病或复发性单神经病:局灶性周围神经损害(脑神经多见)或下肢近端运动神经病(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

本文选取本院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年龄在60~80岁,同时进行ABI测定。78例患者年龄在60岁~80岁之间,其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50例,男女性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平均年龄为72±0.4岁,78例患者同时行ABI检测。并选定这样此项检测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 治疗组药物:太子参、牛膝、狗脊、地龙、麦冬各15g,五味子、续断、乌梢蛇各10g,生地20g,丹参、赤芍各30g,蜈蚣3条等12味药加减组成。水煎至200mL,早晚分服,1d1剂,并口服甲钴胺片,4周1个疗程。

对照组药物: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52325);1次0.5mg,1d3次,饭前30min温开水送服。3月1个疗程。

观察指标及方法 安全性观测:①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发育、营养、血压等),用药前后各检查1次。②观察血、尿、大便常规化验,用药前后各1次。③观察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用药前后各1次。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双下肢袜套感、双下肢麻木、双下肢刺痛、双下肢烧灼感、肢端无力;次症: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冷热感觉障碍等;双下肢麻木、双下肢刺痛、双下肢烧灼感、肢端无力等主要症状并判断分级变化。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两周的变化。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表1 疗效分级量化标准表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与统计学图表的绘制,对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分析。在描述性分析中,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正态性分布的两组数据经方差齐性F检验后,对方差齐性者应用t检验,对方差不等的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见下表。

表2 受试前血流多普勒及双下肢振动觉测定的比较(±s)

表2 受试前血流多普勒及双下肢振动觉测定的比较(±s)

组 别 血流多普勒ABI 双下肢振动觉(mv)治疗组 0.90±0.23 8.22±0.53对照组 0.67±0.52 8.19±0.34

表3 受试后血流多普勒及双下肢振动觉测定的比较(±s)

表3 受试后血流多普勒及双下肢振动觉测定的比较(±s)

组 别 血流多普勒ABI 双下肢振动觉(mv)治疗组 0.82±0.12 5.43±0.25对照组 0.63±0.54 7.12±0.36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讨 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颇常见。其发生率可高达60~90%,乃至100%。可呈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或复发性单神经病,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其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四型[4]。①感觉性神经病: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大多起病隐匿,自下向上进展,下肢较重。主要症状包括肢体麻木和疼痛,多为隐痛、刺痛、烧灼痛,夜间尤甚。体检可发现袜套、手套式感觉减退或缺失,跟、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改变呈小纤维受累为主、大纤维受累为主或混合型3种型式。小纤维受累为主者,常有痛温觉和自主神经功能减弱,可在感觉障碍较严重的部位即趾骨、足跟、踝关节等处发生溃疡,形成经久难愈的“糖尿病足”,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有的患者趾关节、跖趾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形成Charcot关节。大纤维受累为主者,可表现为行走不稳、容易跌倒等感觉性共济失调。②运动性神经病: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可对称,也可单发,有的表现为远端肌肉力弱和萎缩,可表现为下肢力弱和疼痛。③自主神经病:慢性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理及临床症状表明,患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纤维均可受累。④其它表现:脑神经病:糖尿病患者脑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以动眼神经麻痹最为多见,可单发、也可双侧受累,其次为滑车、外展、面神经麻痹,可表现为多组脑神经受损;嵌压性神经病:常见挤压部位易患性增加,可出现多处压迫性胆麻痹,如腕管综合征(压迫正中神经)、肘管综合征(压迫尺神经)、跖管综合征(压迫胫神经)。

古代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病,中国传统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禀赋不足、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在病因方面,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致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在病理方面,指出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消渴发病的主要机理。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基本病机是素体阴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致燥热亢盛,阴津亏损所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的“瘘证”、“痹证”。本病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血阴阳虚损,瘀为瘀血,贯穿疾病始终,因虚致瘀,虚瘀夹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气虚不能帅血,血行不畅,而致血络瘀滞;气血不能运行至四肢末端,筋脉失养而致肢体麻木,肌肤不仁。总之,本病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因虚致瘀,血瘀又是诱发和加快本病发展的病理基础。本研究采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方中重用太子参、生地补气阴为主;乌梢蛇、地龙、蜈蚣通络活血为辅;佐以狗脊、续断补肾等治疗。故综合全方,具有滋养胃阴,益气活血通络之功。

本课题观察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方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肯定。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中,多种方法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特点,同时不同程度体现出中医药治疗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的优势,今后将从本质上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切入点[5]。本课题在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理方面,开辟了一种有效途径,中西医结合组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叶任高.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98.

[2]魏玉菊,唐梅森.复方丹参滴丸配合降糖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 :262.

[3]吕仁和.糖尿病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29-303.

[4]肖晓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的机制与治疗[J].现代医院,2006,6(1):31-35.

[5]吉 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1,29(2):60-62.

猜你喜欢
双下肢神经病多普勒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越测越开心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6年6期)2016-12-15 21:55:30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车随人动系统
电子器件(2015年5期)2015-12-29 08:43:38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汽车生活(2015年6期)2015-05-30 04:59:21
基于多普勒的车辆测速仪
机械与电子(2014年2期)2014-02-28 02:07:47
一种改进的多普勒雷达跟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