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记者 齐林 王建
河南:崛起的新气象
文|《小康》记者 齐林 王建
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大上,来自中原大地的党代表集体发声,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在他们眼中,中原经济区如同中华大地上新一季的生长点,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如是指出。
2011年全国两会,建设中原经济区,被正式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半以后,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在赴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对《小康》记者说:“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原大地结出的丰硕成果。”
张维宁
张维宁见证了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全过程,在他看来,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在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家希望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同时,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谈到河南,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就是南街村,曾几何时,这个村庄作为中国社会的风暴眼,接受着来自全国的考量。而今,已经接连参加五届党代会的南街村“领头羊”王宏斌仍然难掩对自己治下的这座村庄的自豪感,王宏斌说,南街村的供给制始于1 9 8 6年。最初是水、电免费,后来是面粉、食用油、鸡蛋等。从1993年第一批村民搬上村民楼后,住房、上学、看病、烧液化气等都由村里免费供应。为了方便村民,现在他们又开始把每月的福利票变成现金存到卡上,想要什么、要多少,可随时到超市去买。在分配方面,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党委给南街村民提供的福利会越来越多、档次也会越来越高。
王宏斌
当然,南街村的案例有其特殊性,但是人们在考量当地发展的同时,会发现总有一些规律适用于每个角落,比如说,党委政府的有力带动,“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为人民所谋”,正如南街村的实践,我们才能在中原大地上见到无数竞相开放的奇葩。南街村是一个特色,而信阳,则是另一番风光。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区,是河南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著名的茶叶之乡。凭借产业优势,目前形成了茶叶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在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看来,信阳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市产业来抓。通过茶种补贴、农资配送等手段,引导农民扩大茶园面积,大力扶持茶叶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既促进了鲜叶资源的充分利用,又促进了茶企业技术创新。
郭瑞民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以“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小茶叶大形象”四句话,总结信阳茶产业。而信阳的“当家人”正在努力,把这座城市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全国知名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在郭瑞民的视野中,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令他深有感触。面对人口与资源环境日趋紧张的矛盾,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市”,信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信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河南唯一、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建设了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培育出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培育养生休闲产业,信阳正成为中部地区的养生休闲基地。
丁巍
信阳人将在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内腾挪施展,打造独有的一番天地,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闪光点。而五百公里外的鹤壁市,则将自己定位在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面” 的战略位置,鹤壁市委书记丁巍谈到,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同时,鹤壁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重点以淇河保护开发利用为龙头建设生态城市,确定了“保护第一、恢复生态,合理利用、促进发展,适度开发、造福群众”的24字方针,制定了《淇河生态保护利用开发总体规划》和《淇河保护实施办法》。同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目前鹤壁市已经被确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
作为全国首个通过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考核的城市,鹤壁在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两不三新”的发展道路,丁巍介绍称,鹤壁人正大力构建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努力把鹤壁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生态宜居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在丁巍的阐述中,鹤壁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丁巍介绍道,鹤壁在抓好中心城区带动的同时,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放在战略位置扎实推进。他们有一个总体目标,那就是将全市882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5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节地率60%以上。届时,农村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农民将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谈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鹤壁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那就是河南济源市,在济源市委书记何雄的概念中,济源要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总抓手,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市。
何雄
济源市一直是工业当家的地区,济源人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固有的产业机构问题,何雄称,济源产业结构“重工重、轻工轻、布局分散、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将在十二五期间着力解决。
如何解决?——“用产业一体化的思路去解决,这个思路的关键是集聚、核心是转型、重点是融合,就是要把传统产业做长做强,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当然,在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济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何雄强调,济源历史自然环境优美,有“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的美誉。在此基础上,济源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济源市整个市域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
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小的省辖市,济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中始终独立潮头,在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头。何雄强调,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一句空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发展必将会给济源人民带来极大的好处:经济发展更快、交通更方便、找工作更容易、上学更好办、看病不再难、钱袋子越来越鼓。”
就像何雄所坚信的,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惠泽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