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动画特别是以神话形象进行创作的作品曾经在世界动画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就是神话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影片中的神话人物形象各具艺术特色,形象生动,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中国动画关于神话形象上塑造的戏剧化要追溯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民间年画、皮影、剪纸、水墨等的广泛传播对于神话角色的塑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动画形象一定程度上都带有当时的时代特性。在《铁扇公主》中,铁扇公主的造型来源于当时社会流行的古装武侠片中的女侠形象,眉清目秀,打扮利落,姿态英武俊秀;唐僧则是一副文弱的书生形象,软帽长衫,秀气儒雅;猪八戒与古典《西游记》中描述的形象类似,肥头大耳,滑稽可笑;而主角孙悟空的造型则明显的受到了时下美国动画片的影响,大头小身子,四肢细长,动作敏捷,与美国动画早期的米老鼠形象颇有些类似;牛魔王的情人狐狸精的造型,则和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性感女明星如出一辙。
《铁扇公主》对人物创新的设计理念为后来的一系列动画神话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铁扇公主》的成功为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在1950至1985年间,中国动画由十年文化大革命隔成了两个繁荣发展时期,笔者在此撇开文化大革命对动画发展的影响将其合并为一个时期。在这段期间,中国动画进入黄金时期,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动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更是创造了动画界的里程碑,为中国动画在世界上奠定了更高的地位。
在这期间不得不提的两部重量级巨作就是《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1964年制作完成的《大闹天宫》是我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动画片的人物形象比之上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更为成熟。片中孙悟空、玉帝、哪吒三太子、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七仙女等神话形象的刻画更是各具特色,性格鲜明。
《大闹天宫》精良的艺术制作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英国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这样评论:“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独创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影片通过杰出的美术设计,而成为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影片的导演万籁鸣在现代动画电影史中的地位,通过该片应该得到国际性的承认。”
如果说《大闹天宫》奠定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地位,那么《哪咤闹海》无疑是中国动画的高峰之作。这部作品根据小说《封神演义》部分章节改编,讲述的是哪吒见义勇为、锄强扶弱的英雄故事。相较于《大闹天宫》,影片的造型设计进一步成熟。故事人物哪吒、龙王、小白龙、李靖、太乙真人、家将等都经过了斟酌考量,尤其是将神仙的人性化塑造更是其中一大主题思想。影片发行后,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各种好评如潮。该片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动画片奖。
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外国动画片涌进中国市场,国内动画业开始遭受排挤。虽然如此,国内仍有一些优秀的神话动画作品出现。影响最大的当属1999年上映的原创神话题材动画长片《宝莲灯》。这时期由于国外动画进驻中国市场的影响,国人不得不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爱好,在人物造型上糅合中国传统动画和日本、美国的动画特点,幼时的沉香基本承袭了民族风格,沿用了《哪吒闹海》中哪吒和《葫芦娃》中葫芦娃的形象特点;孙悟空和土地公公基本模仿了《大闹天宫》的人物造型;成年后的沉香从各方面看也开始具有日本少年动漫主任给的特点;女主人公嘎妹则不折不扣的采用了迪斯尼的套路。这种杂糅式的人物设计引起了很多观众的批评。《宝莲灯》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设计者把眼光过多放在当下的市场背景下,忽略了神话本身的艺术性与民族性,导致了这部动画电影没有找准中国动画发展的定位。但是《宝莲灯》这次大胆的尝试,无论从新技术的运用、对传统的理解和解读、对外来动画的借鉴、影院动画的商业宣传和市场运作等诸多方面恰恰也给我们未来中国神话动画的发展上了良好的一课。也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对于本土动画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看,中国动画在神话题材及其人物的发展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神话动画形象前人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如何能让我们中国古代的神话形象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动画中去,塑造出成功的动画神话形象,成为了我们当下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
[1]叶·莫·梅列金斯基著 魏庆征译:《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
[2]颜慧、索亚斌 《中国动画电影史》,2005年12月版
[3]王叔忱、严定宪、徐景达 《入海擒龙——摄制〈哪吒闹海〉的艺术小结》,《美术电影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3月
[4]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