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和电影表达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当一切都以“快餐”形式“短、平、快”地流行时,神圣、庄严的爱情也难逃噩运,被挟裹进了泥沙俱下的洪流中。于是,许多人缅怀那些纯真的纯朴的爱情,那些在物质匮乏时期人们食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却以生命相守的爱情在这个讲究吃山珍野味讲究奢华名牌的时代,成了许多人可望却永远不可及的目标。于是有了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有了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了一代人群体的记忆和向往。电影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姊妹,借助于直观的电影表现形式往往更容易把文学推向广为人知的程度。上面所提的两部改编同名小说的电影皆是如此。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皆破亿,非常可观,虽然都只是小投入。那么,在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片方不惜一切手段炒作电影制造声势争夺票房的竞争中,为何他们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独享观众的厚爱和青睐呢?我以为:
首先是剧本选准了角度,切中人们的心理期望。现代社会流行的是“爱情买卖”,房、车、存折成了衡量爱情的砝码,许多电视相亲节目速配式的“牵手”更让人对这种交易产生畏惧和怀疑。老年人或年纪较长的一辈怀念他们曾经拥有的纯真年代;年青一代生存压力空前沉重,他们挣扎在以金钱物质为根本和最终的选择标准的情感交易中,也渴望有一份纯真的爱情,有一份裸婚爱情,于是,当《山楂树之恋》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有些久远的爱情时,几乎所有的读者、观众都为之落泪动容。就小说来说,其实如果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分析,一定会有不少的专家嗤之以鼻,的确,与经典作品比,从作者的写作技巧、情节结构甚至语言风格等等以技术指标考量的项目看,它都不算是一部好作品;就电影改编来看,如果不是籍借着张艺谋的浩大身名,如果不是制片方凌厉煽情的宣传攻势,客观地说,即便被冠以“史上最纯洁的爱情”电影,然而从考评电影的一系列因素出发看,它的确算不上一部好作品。
一部不算好的小说、一部不算好的影片何以让源源不断的读者、观众愿意前往掏钱,准备好纸巾擦拭对有些疲于奔命人来说已经久违的眼泪?究其原因就是作品内容切中了观众对于现实爱情无奈的反抗、想往美好纯真爱情的心理需求,或者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集体怀旧心理的共鸣。怀旧的英文单词叫做nostalgia,原是由两个拉丁词组成:nostos,回家,或引申说是重建家园;algia,一种渴望;波茵对于nostalgia现代定义是:“渴望回归一个早已不存在或从未存在过的家园。”为什么“家”不存在?因为在“现在”这个时间的坐标上,我们无由知道过去是什么,最多也只靠个人的回忆或从史料中去找寻,所以“过去”也是从这些史料中重新组织“再创造”出来的。关键的问题不是“旧”,而是“怀”(渴望)。为什么怀?为何到现在越发怀得厉害?不少理论家对此发表了不少见解,基本的着眼点皆是“现时”的不稳定:安德里亚斯.胡塞认为“时间过得越快,越没有稳定感,越想在这个极有限的现在时空中找寻一种较稳定的过去,来丰富现在的生活。”波茵更认为:我们所怀念的不是一种理想的过去,而是因为对现在的诸多不满,或对将来的发展潜能有所怀疑,这一切皆可引发“怀旧”的情绪。杰姆逊则说“所谓怀旧并不是真的对过去有兴趣,而是想模拟表现现代人的某种心态,因而采用了怀旧的方式来满足这种心态,所以说怀旧也是一种商品。”把怀旧当商品,张艺谋毋庸置疑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好商人。他把那段泛黄的旧时光的爱情以直观而唯美的形式卖给了充满现代焦虑的男男女女,一方面他赢取了丰厚的利润,另一面观众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片中的老三该是我们现代高富帅之列的,但是他爱的桂芝则是出身不好,家境贫寒,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的“傻”女孩,王子爱上灰姑娘的爱情剧屡演不衰,温情而美好,对比那公然叫嚣“宁坐在宝马车里哭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过分急功近利的情钱交易的犀利冷酷,没有人不愿选择前者。
相较于《山楂树之恋》的爱情,《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讲述的是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更有活力的一群台湾高中生的初恋故事。九把刀第一次执导电影便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亚洲市场,保持了极高的票房收入,这大概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怀旧再一次为他赚取高额利益时俘获了观众渴望回归美好纯情年代的心理。青春是年轻是幼稚是无畏的代名词,那时我们可以天真可以勇敢可以不怕失败,因为我们有父母的保护更有重头再来的资本,没有钱不怕,没有房子不怕,因为我们能力还未得到施展,机会机遇随时都会降临。柯景腾是个学习暴烂的家伙,但是因为全班男生的女神沈佳宜的严格督促,他的成绩竟芝麻开花节节高,最终考上大学,懵懂的相互爱慕虽然没有结成正果,但是青春时的纯洁爱恋却成了各自心里最美好的记忆。观众在九把刀嘻哈的对白中有开心的笑更有不知何时泪流满面的感动。如果说观众喜欢《山楂树之恋》是对纯洁爱情的缅怀,那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则是人们对于逝去青春无可追回的感叹。
无论是《山楂树之恋》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所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严重缺失的情感,因为现实中得不到,人们只好把它们寄托于想象,而这两部电影恰好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承受的载体,为想象提供了温暖感动的栖息空间。因为,虽然这二者所讲述的故事简单,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哲人般的思考,也没有惊悚的语言,但是,比之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式或不满现状动不动就穿越回古代的胡编乱造的荒唐剧,它们在选材的大众化,贴近观众心理,把握观众脉搏上却以明显的优势取胜。“好看”,“看得懂”是它们取胜的法宝。
其次是返朴归真,以纯朴的美打动观众。现在的很多电影制作第一拼的是高投入,动辄以亿计,第二拼的是明星,大腕云集的片,即使制作一般,但靠着演员的名气和脸蛋也能赚来不少的观众。然而,遗憾的是,在国内高投入且明星云集的影片似乎能产生很大反响并获得观众好评的所谓大片寥寥无几,往往更多的是听到电影上映前片方炒作的“雷声”汹涌澎湃,可真一看到电影,观众才在心里后悔“又被骗了”。这一类的电影曰其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大概不算过分。《山楂树之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一个共同点即起用的都是不知名的演员,当然张艺谋选的演员即便是未知名的,可借着他自身的名气也能让不知名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套上一件华丽的外衣。如果从专业的表演来看,我想,周冬雨的表演并不成功,作为一个还未接受正规表演训练的高中生,能把“桂芝”演下来,更多的恐怕正是要感谢她的青涩,青涩里的纯真。如果要对比两部电影的表演的话,我觉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的演员更自然更真实一些。无论是柯景腾、老曹、该边、阿和还是沈佳宜,他(她)们的长相都非常符合剧中人物的特点,而他们略带台湾本地方言腔调的并不纯正的普通话,让人更感觉很亲切。而两部电影的一系列制作也都朴素自然,没有利用高科技带来的宏大、惊悚、逼真的画面效果,只有如每日生活其中的家常画面,这样的画面追求反而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再者,从故事情节的推进看,两部电影也以切合现实生活发展的轨道往前推进,没有剧烈的情节冲突和无巧不成书的巧合,更多的是让人们觉得“事情本该如此”。 与同是表现永恒爱情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相比,这两部电影的爱情故事更有发生的可能性,它们没有剧烈的情节冲突,没有突发的故事矛盾,它们就是发生在平常生活中的平常故事,而这本身就使作品内蕴了电影最可贵的真实性一面。
如《山楂树之恋》中,老三无法抑制相思之情溜进城里看望桂芝,俩人来到河边游泳之后相拥相抱那一段,既让人感受情之真之切,又不似现在电影的快速直白直接以“性”取悦观众,情真意切又克制隐忍,这样的表现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又让人有一种等待的美好,恰如有一只柔弱无骨的手温柔地细致地拨弄每一个观众内心里那根最深情的弦,在小提琴般优雅的节奏里期待着最终管弦乐队大合奏的高亢激昂。而当故事发展到最后,老三得了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桂芝前去医院看望并最终留下来陪老三过夜,当他们并肩挤躺在一张小床上时,本该是期待中的高昂曲出场了,然而,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后的电影,都没有让观众心理如愿以偿,而是在高潮将起时来了个急刹车。也许这样的结果更多的是小说作者和电影导演一腔情愿的对于现实快餐爱情的反抗,又或许,真正的爱情就应该像老三一般无私伟大。总之,我相信大部分观众此时多是失望了,可在内心里一定更增添许多的回味、期待和感叹。
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片里,柯景腾对沈佳宜的爱恋热情随着青春期年岁的增长、上大学后空间的隔离都似乎并未消减,因为还有大学宿舍里好不容易等到的公用电话,还有假期里青涩的约会联系着他们的感情。但是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期和大学生活的人一定会在心里预测说:这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爱情。事实是时空的距离消解了两颗年轻心灵的热情,并且无可否认的是,没有在一起生活,日渐减少的共同话题必不可免地使他们的交流日趋减少,不似高中时代日日相伴,为了高考共同奋斗拼搏,尽管那时摩擦不断争论不休。然而,九把刀是个用情极深的人,明明事实是他们已无法走到一起,但是他仍执着地供奉着他的初恋为“神明”,把她深深地放在心里,这不由得使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感动。哪一个女性不曾在年轻时候被爱过?又有哪一个女性不希望自己是某一个男子心里永远的唯一?九把刀勾起的不单是人们简单的回忆,更多的是羡慕是想往。影片的高明之处还不止如此,高潮的部分在结尾:当沈佳宜和别人步入婚姻殿堂时,柯景腾想象着与沈佳宜激情拥吻,观众再次体会到柯景腾用情之深,甚至愿意这一切就是现实。“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观众的愿望总是善意而美好的,九把刀一方面以虚拟的恍惚“真实”满足了观众这种心理,一方面却非常理性地告诉观众:真正的爱情不在于真正拥有而在于能看到自己的爱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巧妙的结尾方式远比那些因为不能在一起而悲情相、拥泪眼模糊、语重心长的对话更容易击中观众的心灵,因为它是理想又是现实。
九把刀说:“我觉得人生中有太多枷锁限制,电影像个幻境的天堂,会帮我们得到真实人生无法得到的东西。”走进电影院,无论从情感还是视觉等方面看,观众需要得到的就是如此的心理放松、心理满足,好的电影应该像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先得把故事讲清楚讲好听了,能让观众的鼻子被你牵着走,惟此才有可能再站在较高的角度追求思想寓意追求艺术水准,获得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否则太过高深的阳春白雪只能曲高和寡,和者寥寥了。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电影讲述的爱情故事如果不能讲明白、打动人,则其他获利获益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