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治理分析

2012-11-22 03:46邱文元
声屏世界 2012年8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谣言艾滋病

□邱文元

强化对重点群体教育与引导。网络舆论的重点群体是网站管理者和有影响力的网民。这些重点群体往往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甚至直接执行部分网络管理权,对于网络谣言的化解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人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伦理和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自律意识,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要社会事件发生时,重点群体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议题应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进行客观、深刻的分析和评判,借助这些媒体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培育健康、成熟的受众心理。例如,2011年11月,有人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传播一条信息: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多人感染艾滋病。这条网络谣言利用了网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医学常识的缺乏,在社会上一度引发民众恐慌。这种情况,只要医学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常识普及教育,谣言便能化解。因而,此谣言一出,卫生部立即作出回应,指出“科学证据表明,艾滋病传播有三种途径,即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餐具、饮水、食品而传染。自艾滋病病毒发现以来,国内外没有一例经食品传播艾滋病病例的报告。”这就使得谣言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平息,避免了网络谣言引起的公共安全危机。

切实强化对重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管理。重点网络媒体或者是门户网站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受众对这些网站或媒体有着较强的信息获取依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重点网站的网络舆论引导,建立网络舆论主阵地,对于网络谣言的化解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必要利用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及其开办的网站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建立协同其他网站的信息联动机制,预防和消解不实传言。强化网络行业的自律意识对网络谣言的监管有着重要意义。有些网络媒体尤其是一些商业网络媒体的自律意识不强,甚至成为了网络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帮凶,加大了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性。例如: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政治谣言,一些网络媒体对该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出击迅速。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成有关地方网络管理部门进行严肃查处,电信管理部门依法对梅州视窗网、兴宁528论坛、东阳热线、E京网等16家造谣、传谣、疏于管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网站予以关闭。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国内电视媒体也及时做了报道,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舆论。

完善网络谣言的化解机制。要切实根除网络谣言的危害,净化网络环境,必须构建化解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一是对网络谣言编造者和传播者依法惩戒。网络谣言不但容易欺骗网民,影响社会诚信基础,甚至会造成人们对客观事件的认知混乱,误导公众的价值伦理观念,更有甚者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网络谣言编造者、恶意传播者的打击要坚持不懈,惩处要毫不手软。二是必须明确网站,特别是主流网站在网络谣言治理中的责任,把网站作为遇到网络谣言传播的第一责任人。网络谣言都是通过网站媒体实现迅速传播,可以说,治理网络谣言关键在于网站。只有明确了网站的责任,网站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范,做到真防实防,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蓄意编造的谣言挡在网络门外,以免误导群众、误伤社会。三是采取切实有效举措,优化网络传播生态。遏制网络谣言的滋长和危害,关键要建设良好的网络舆情传播环境。因此,增强广电等传统媒体在网络中舆论引导力,规范广电新闻工作者实名微博的信息发布,加大编造、传播谣言者的责任追究力度等,都应该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制度约束人们的言行,以法律法规警示人们的心理,促使网络生态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谣言艾滋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 世界艾滋病日》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谣言大揭秘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