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对当代大学生颈椎病康复的运动疗法研究
汪 洋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分析其发病机制,研究大学生颈椎病康复的运动疗法,对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一、二年级共480名学生进行颈椎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介绍并分析了一套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实施前,大学生存在严重的颈椎病症状,运动疗法实施后临床症状明显减少、减轻,甚至消失。以牵引、拉伸颈部肌肉及整理和排列人体脊柱为主要原理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颈椎病,显著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
大学生;颈椎病;运动疗法
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多世纪漫长的过程,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正式给予独立命名,但这时对颈椎病的认识也只是局限在由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改变上。此后的几十年中,经众多学者的探索和实践,才对颈椎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华外科杂志和解放军医学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就曾明确提出有关颈椎病定义的基本内容:①颈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②累及其周围组织;③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1]。据此归纳出颈椎病现代的基本概念,即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变基础,包括颈部周围肌肉、关节继发性改变和相邻椎体退变增生,直致压迫神经、血管等,并诱发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2]。
2.1研究对象
安庆师范学院一、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2个班级,所学专业不限,性别不限。每个班级人数不等,平均40人,试验对象总数480人(针对每个班级进行问卷的发放填写,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
2.2研究方法与诊断依据
1)研究方法 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采用了一份关于颈椎健康状况的临床评价量表。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3大部分:主观症状(18分);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9分)以及临床体征(73分),总计100分。该表的第1和第2部分可以由被调查对象根据真实情况自行填写,第3大部分则由调查者通过对被调查者进行常规检查,触诊之后帮助填写,然后再统计最后的积分情况。②确定被调查试验的对象,选择一次体育课的时间,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每人一份,并要求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填写完毕后收回问卷。集中此次被调查试验的对象,统一进行运动疗法内容的讲解和示范。运动疗法实施一个学期之后,针对上次被调查试验的班级,再次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填写,以此了解运动疗法试验前后的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最后是进行问卷的整理,去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掌握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证明笔者研究的运动疗法对防治大学生颈椎病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价值。分别对运动疗法试验前后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所有数据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
2)诊断依据 ①诊断依据:颈椎活动度用方盘量角器。②评价依据:黄东锋主编《临床康复医学》[3]一书中颈椎正常活动度。③触诊依据:贾连顺和李宝顺主编的《颈椎外科手术学》[4]一书中颈椎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3.1颈部训练
1)助力训练[5-6]共4节,即在头颈部开始活动时,双手给予一个运动方向上的助力,缓慢的使头颈做适宜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运动[7]。该练习大约需要4~5min。分别是第1节—头过屈运动、第2节—头过伸运动、第3节—头颈侧搬运动、第4节—头颈部过扭运动。
2)主动收缩[8]颈椎防治操6节,大约需要12~15min。分别是第1节—下颌内收操、第2节—颈部侧屈操、第3节—颈部旋转操、第4节—颈部前屈后伸操、第5节—左、右后转身看脚后跟操、第6节—耸提双肩操。
3)抗阻训练[9]共4节。动作和“助力训练”类似,只是在头颈部运动时,双手给予一个和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此项练习大约需要4~5min,分别是第1节—拉头顶手运动、第2节—手与下颌对顶运动、第3节—头与手相反顶运动、第4节—头颈相反拉运动。
3.2全身性训练
全身性训练采用整脊组合操。大约需要8~10min,共6节,分别是第1节—仰头观天、第2节—行进间弓箭步并转动上体、第3节—2人背靠背手挽手的跷跷板练习、第4节—垫上团身滚动、第5节—垫上俯卧,背后伸练习、第6节—垫上仰卧挺髋练习[8]。
4.1颈部训练
颈部训练是该套运动疗法的关键,该部分练习的设计共有3个部分组成:助力训练、主动收缩训练和抗阻训练。它们都属于运动疗法当中主动运动的形式。所谓主动运动是指由练习者主动参与或通过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的运动锻炼的一种形式,它是运动疗法的主导方法,更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它是针对运动疗法的另一种形式——被动运动而言的。3个环节的训练在顺序上的安排也有讲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0]。
1)助力训练 助力主动运动即练习者在外力的辅助下,再依靠自身的主动力量完成练习的一种锻炼形式。这种外力可以来自康复治疗师或者自身健康的肢体、辅助器械等[11]。颈部训练的第一个环节安排助力训练,是考虑到刚开始进入练习的阶段,应该由简到难,使颈椎周围的组织慢慢得到锻炼,从而逐渐恢复正常机能。
2)主动收缩训练 该部分的设计是以McKenzie诊疗法为基础、针对颈椎病患者而专门设计的一套医疗体操。McKenzie诊疗技术是由新西兰治疗师Robin McKenzie创立的一种主要通过姿势矫正和相关医疗体操来治疗颈腰痛的方法,它提倡采用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合适的运动方向上的练习让患者完成自我整复运动。McKenzie诊疗法的一大特点是,它设计的运动练习从纠正头颈位置着手,颈椎的水平后缩位是其基本位,所有的屈伸、旋转练习都是在颈椎水平后缩的位置下进行的,而笔者设计出的颈椎操同样采用了这种运动形式。
3)抗阻训练 抗阻主动运动即练习者通过自身主动力量,并克服外在阻力的情况下完成练习的一种锻炼形式。外在阻力的来源同样可以是康复治疗师施加给练习者的,也可以是练习者自己创造的阻力形式。抗阻训练的这一环节的安排,最能有效的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也有效的拉伸韧带,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该套颈椎防治操的编制以拉伸肌肉、牵引颈椎、扩大颈椎活动范围的运动为主,每节操都在拉长颈背部肌肉、韧带的状态下完成练习。
4.2全身性训练
该套整脊组合操的编制以矫正和预防椎骨排列不齐,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学生自我进行整脊组合操的练习,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整理人体脊柱、扩大椎体的间隙;同时对纤维环、椎间韧带起到牵拉作用;通过对突出的髓核产生周边压力,则可以促使突出物的回纳。此外,通过垫上身体自身重量压迫棘突,还可以使椎体关节得以恢复正常(或代偿性)的解剖位置,使之与周围肌肉群相适应(即“骨合缝”、“筋入槽”),解除关节囊、黄韧带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动脉血流,增加椎体活动范围,解除疼痛。该套整脊组合操还能有效增强腰背肌肉力量,提高腹背肌肉承受负荷强度和抗缺氧耐力水平,改善和缓解腰部肌肉疲劳,有利于巩固某些特殊疾病的疗效,改善机体能量代谢水平,如最大幅度的转动躯干、俯卧后背伸、仰卧状态下的挺髋等动作,都是发展腹背部肌肉力量的专门性练习。
5.1运动疗法试验前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
表1 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n=446)
注:表1中数据统计的结果是以问卷调查表的数字为依据,人数计算上以出现颈椎不适症状为准,而不是以颈椎不适症状的轻重程度而定。也就是说在统计过程中,颈椎评量表的每题选项若得分非满分,即属于存在颈椎不适症状的人群,而被纳入表1的颈椎亚健康人群的统计的范畴。
笔者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颈椎健康状况实施的调查,调查采用的是填写问卷的形式,所填问卷是一份完整、系统的颈椎病的临床评价量表,该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是临床评价颈椎病的一种客观、行之有效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446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结果显示,得分在60分以下的有221人占49.55%;得分在60~75分的有102人占22.87%;得分在75~90分的有85人占19.06%;90分以上的有38人占8.52%(该量表满分为100分)。这一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种形式的颈椎病症状,临床表现为头颈痛、肩臂痛、手臂酸麻、眩晕、交感神经受压体征、脊髓受压体征、神经根受压体征、颈椎关节活动受限、棘突或横突偏歪、软组织压痛等(见表1)。
5.2运动疗法试验后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
运动疗法试验结束后,对试验对象再次进行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452份。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学期运动疗法的实施过程,被调查试验的大学生群体中典型的颈椎病症状明显减少,减轻,甚至消失(见表1)。运动疗法实施前后,大学生颈椎各种不适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呈显著性差异(P<0.05)。
由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加,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颈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所研究的运动疗法,就是在分析大学生颈椎病高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这一特殊人群提出的预防和改善各种颈椎不适症状的矫正性医疗体操。经过一个学期运动疗法的试验,结果显示,运动疗法的实施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颈椎病,大学生颈椎病的典型症状明显改善,显著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该套运动疗法实施过程简单易行,因此建议在大学校园中加以宣传、推广和普及,它将为增进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提供极大帮助。
[1]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2]贾连顺.颈椎病的现代概念[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123-126.
[3]黄东锋.临床康复医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4]贾连顺,李家顺.颈椎外科手术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5]刘宇晔.关于防治颈椎病的运动处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74-75.
[6]马毅.颈椎病的运动处方[N].健康话题,2005-07-16.
[7]马振超.颈椎病运动疗法图解[J].中国学校体育,2007(5):44-45.
[8]陈香仙,杨蔚,沈明海,等.中学生颈椎病的运动处方干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103-106.
[9]孙桂芳,王鲁青.运动处方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研究[J].现代康复,2001,5(9):108.
[10]李维萍,胡道珍,朱德举.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2989-2990.
[11]刘志民.颈椎病人的运动处方[J].现代康复,2001,5(7):22-24.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7.052
2012-04-26
汪洋(1984-),女,2006年大学毕业,助教,硕士生,现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及解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804.45
A
1673-1409(2012)07-N155-03
[编辑] 易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