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云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亦称“易感儿”,是指小儿平均每年有6次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有2次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许多报道认为,易感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其自身免疫功能有关。临床所见易感儿免疫变化较为复杂,有的并非都表现为低下[2]。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升级使用,儿科感染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但儿科的反复感染病例似乎不见减少,反复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外界环境、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都有关联。本文通过对易感儿童及其母亲行为、心理状况分析,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易感儿童组: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昆明同仁医院诊治的3~7岁符合易感儿童定义的患儿104例,其中男56例,女48例;平均年龄(4.22±1.46)岁。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昆明同仁医院就诊的非易感儿童104名,其中男60例,女44例;平均年龄(5.11±1.75)岁。两组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经济情况、父母年龄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采用问卷式调查表。由家长填写,包括儿童姓名、年龄、民族、受教育环境,兴趣爱好,父母文化程度、年龄等。
1.2.2 儿童行为调查 依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4],以医生向家长询问的方式采集并记录,家长根据近半年来儿童的行为表现回答。调查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社会能力包括活动、社交、学习情况三项,行为问题包括思维、注意力、违纪、攻击性等九项。评分按“经常有、偶尔有、无”三级评分。按照行为量表的中国常模,以各项目超过正常上限的98%判断有行为问题。
1.2.3 母亲心理测试 由医生向母亲询问的方式采集并记录,母亲根据近半年来自身的情况回答。包括抑郁、焦虑、偏执、强迫、恐惧、敌对六项,每项按照“经常有、偶尔有、无”三级区分,“经常有”判断为单项有心理问题,“偶尔有、无”判断为无心理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儿童行为异常比较 易感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30.77%(32例),高于非易感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4.42%(15例),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两组儿童在思维、注意力、攻击行为、性问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儿童社会能力比较 易感儿童社会能力总分情况低于非易感儿童(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而学习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母亲心理状况比较 易感儿童母亲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明显高于非易感儿童母亲(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易感儿童与非易感儿童行为比较
表2 易感儿童与非易感社会能力比较
表3 易感儿童与非易感儿童母亲心理问题比较(例,%)
通过本文显示,易感患儿和及其母亲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易感患儿总体社会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活动情况和社交情况。通过与易感患儿家长沟通,使我们考虑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可能是孩子生病次数多,容易感染,故参加集体活动少,相对减少了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机会,加之体质稍差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使之沟通与活动能力下降。易感儿童反复的生病、请假,会导致孩子担心自己不能融入群体,学习受影响,从而出现焦虑、抑郁、退缩、攻击性行为等。
对易感儿童母亲来说,孩子生病、看病、打针、住院常需要母亲的陪伴和照顾,这必然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也会让母亲心理压力加重,容易表现出:自责、担心孩子学业和健康、担心职场排斥、对治疗不信任,甚至干预治疗等。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支持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支持行为可减少儿童的社交退缩、违纪、攻击等行为,这可能与增加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往,在同伴中表现良好有关[5]。
所以,针对易感儿童及母亲提供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促进儿童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另一方面对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1]张泽玫,陈镇奇.健脾饮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8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03.
[2]钟柏松,苏树蓉.易感儿不同舌像与体液免疫关系的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122-123.
[3]丛丽,高萍.易感儿的治疗当以消导为主.吉林中医药,2005,25(4):402-403.
[4]苏林雁,李雪荣.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再标准化及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67-69.
[5]王益文,张文新.母亲行为与儿童行为问题的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