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能源战略与中国可持续崛起

2012-11-21 12:20洋/文
当代世界 2012年8期
关键词:页岩勘探天然气

■ 肖 洋/文

替代能源战略与中国可持续崛起

■ 肖 洋/文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发清洁、高效、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中国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012年3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建立完善的页岩气产业政策体系,[1]正式拉开中国施行替代能源战略的序幕。本文从国际能源经济秩序转型的视野出发,探讨中国替代能源战略的全球价值。

全球能源经济秩序面临重塑

以页岩气技术的突破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其实质是能源与环保并重,与之并行的是世界能源供给格局的剧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世界最主要能源的石油,其全球年总产量一直在36亿吨徘徊,“产量峰值”已经提前到来,未来产量难有大幅增加,无法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一度被寄予厚望的核电,在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日等国先后出台“弃核”日程表,很难再挑起未来能源供给的重担。而一直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工业,也面临环保压力与储量下滑的双重困境,日益成为夕阳产业。因此,开发洁净、储量大的替代能源势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首选。特别是作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页岩气最具开发价值,其全球总产量的增长不仅会改变全球能源格局,还将重塑世界工业版图,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国际经济主导权的转移。

当前国际经济秩序运转的前提是美国作为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因此,只要全球还有石油交易,美国就能凭借美元与石油的绑定关系,继续主导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与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不同,天然气的储量却屡创新高,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替代能源的首选。这除了归功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产量突破,也与天然气适合城市人口消费的特点有关。在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天然气比煤炭、石油更加高效且清洁,因此极具开发潜力。

美国页岩气产量快速增长, 正使美国从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但问题在于,当美国从能源进口国变为能源出口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态势必将发生改变,这将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何种影响?中国等能源匮乏国家的崛起之路,又该如何延伸?

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从国际经济秩序的流程层面进行思考。伴随着天然气重要性的上升,国际经济秩序的各个环节都将面临激烈的主导权争夺。不妨从国际经济的上游、中游、下游来分别看待。

首先,国际经济的上游面临“海陆之变”。在国际经济的上游,是原材料的生产,其基础是勘探业。天然气与石油一样,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页岩气革命”使美国成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这使得传统对美能源输出国的地位不断下降,而有潜力成为天然气重要出口国的国家地位将上升。如今,北美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对页岩气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采取行动。综合考虑常规天然气资源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最具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将是俄罗斯、卡塔尔、伊朗、阿根廷和中亚诸国。由于俄罗斯、伊朗和中亚地区都属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区的陆权国家,天然气出口将主要通过修建跨国输气管道等陆上运输方式,这与石油贸易更多走海路的情形是不同的。随着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全球扩散,各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成本必将大为降低,直接影响各国的天然气使用政策,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态势,以及世界经济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其次,国际经济的中游面临“东西之争”。在国际经济的中游,是原材料加工和工业制造,其基础是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材料的炼化工业。全球炼化能力的分布,实际上反映出世界产业重心所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全球炼油—化工能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发达国家,欧美石油寡头们从产油国(中东等地)开采原油,用油轮运送到美国、西欧、日本,在那里把原油加工为成品油及化工制品,再卖给发展中国家,形成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循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炼油业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即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中东为起始,随后亚太和非洲的炼油能力高速发展,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和韩国,当前世界上的大炼油厂最多地集中在中国、印度、韩国、印尼,都是东方国家。迄今为止,全球炼油能力约四分之三在发展中国家,只有四分之一在发达国家。由此可以看出,炼化工业布局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东方发展中国家的过程,在时间上与全球制造业大转移基本一致。当炼化工厂不再集中于发达国家,那它们的实体经济优势必将被削弱,这也是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然而,“页岩气革命”却给美国提供了改变全球炼化能力分布的机遇。当美国成为能源输出国,它就有能力通过调节能源贸易流向等手段,再次影响世界炼化工业的国际分布格局,从而达到扭转全球工业体系重心东移的目的。

第三,国际经济的下游面临“货币之战”。在国际经济的下游,是产品的分销、结算和消费。目前中国正在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国,这实际上是对全球财富地图的重新整合。从根本上来说,消费量是最终目的,但决定性的砝码却是结算货币。由于天然气的定价权尚在争夺中,欧洲、中国、俄罗斯都在致力于天然气交易货币多样化,打破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削弱美元与国际能源交易的绑定关系。尽管将来哪种货币将成为天然气贸易主要结算货币尚未确定,但各大国围绕天然气结算问题必将出现长期博弈的态势。

综上所述,发轫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仅推动各国纷纷制定替代能源战略,更将大国能源安全谋划引入到新的博弈边疆。页岩气与所有能源一样,注定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博弈的核心筹码。从长远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必将带来国际政治经济版图的解构与重构。未来国际经济秩序的图景很可能被重绘,这种重绘必将颠覆既有国际经济上下游关系网,伴随着的将是长期的、全局性的,甚至有时会是高烈度的多方大博弈,这就是“替代能源战略博弈”的真正内涵。

“中国替代能源战略”的三大难关

谁率先在替代能源领域布局,谁就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近年来,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一方面,美国页岩气开发加速发展,投资增加,钻井活跃,储量、产量持续高速增长,有力地助推美国走向能源独立的步伐;另一方面,页岩气越来越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印度、波兰、德国等借鉴美国经验,积极开发本国页岩气资源。跨国能源公司通过资产收购、公司兼并等方式,大规模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

市场力量是推动页岩气成为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大趋势的核心因素。天然气是能源安全的重要防线,但中国的天然气能源短缺现象严重,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瓶颈。[2]到2020年,中国对天然气需求将递增到3000亿立方米,如果仅依靠现有天然气资源,而不去选择页岩气等替代能源作为战略储备的话,那么未来天然气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很可能也会水涨船高。因此,页岩气是值得中国高度重视且具有广泛勘探价值的替代性油气资源。若中国在页岩气产业上有更大的突破并掌握更多资源,那么对全球及中国地区天然气价的稳定,都会带来积极的意义。

页岩气能否在中国也产生“革命”?应该说,中国页岩气产业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中国已探明页岩气储量36.1万亿立方米,约为传统天然气储量的12倍。具有页岩气资源潜力的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鄂尔多斯、华北、准噶尔、松辽平原、吐哈盆地等。[3]发展页岩气产业将推动中国工业技术的进步。《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掌握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到2020年实现页岩气年产1000亿立方米。但开发页岩气作为中国施行替代能源战略的重要步骤,还面临三道难关。

第一,尚未掌握核心科技。当前中国开发替代能源面临国产核心技术匮乏、国际科技封锁的制约。页岩气开采技术要求很高,尽管中国已初步掌握了页岩气直井压裂技术,但水平井技术特别是分段压裂等关键技术尚待突破。此外,中国的地质条件与美国不同,无法直接套用美国的现成技术,需要自主开发适应中国地质条件的全套技术。诸如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页岩含气性分析测试、水平钻井、长距离多段压裂等关键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甚至影响了对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认识,以及油气企业开发页岩气的信心。此外,目前中国最大的技术障碍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

第二,页岩气资源管理制度缺位。页岩气作为一种独立新矿种的地位已获得国家确认,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出让试点已成功举行,但是相应的管理制度及监管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包括页岩气矿权招标制度、页岩气储量评审、勘探开发监管等。特别是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的缺位将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页岩气资源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页岩气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上的缺位,会带来两大负面影响。一是造成页岩气资源管理“走一步看一步”的感觉,让人认为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缺乏制度性的打算和谋划,难以看到油气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希望;二是带给人一种对前景不确定的忧虑,即缺乏及时有效有力的监管会引发不遵循地质规律的“乱采滥挖”现象频现,导致市场无序和资源浪费。[4]

第三,供销软硬件落后。天然气开发,必须“管道先行”。先修好可到达终端消费者的管网,然后才能被运输、利用。然而中国管网密度极低,管道总长度只有约10万公里。相比之下,美国却有近200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当前中国促进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管线不足,运力有限,而中国潜在页岩气田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修建管道困难,要在开发出页岩气之前先完成管网建设确实难度极大。同时管道运行具有排他性,缺乏公平准入机制,缺乏监管。此外,天然气价格机制不合理,总体气价偏低,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较低,同时页岩气开发实行的“随行就市、就地消费”政策也不适应全国能源结构大调整的总体趋势。

值得警惕的是,环境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天然气价格及其计价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变动,将为国际页岩气勘探开发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与美国在替代能源领域的重新布局密切相关。美国依靠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运作,在向中国开放本土页岩气勘探开发市场的同时,极力向外输出页岩气开发技术,媒体也大力渲染美国页岩气工业化的成功之路。对华执行严格技术封锁的美国突然间如此好心,难免令人生疑。笔者认为,美国在点燃世界对页岩气开发热情的背后,包藏着以技术“绑定”资源,建立替代能源的话语权,实现分享全球页岩气资源和开发红利的战略目标。中国在谋划替代能源战略的过程中,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避免陷入美国用美元、技术双向绑定替代能源的陷阱。

实施能源替代战略的路径选择

目前,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在页岩气革命可能带来全球能源经济秩序大变局的前景下,自主开发页岩气无疑对于优化中国油气资源格局、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仍面临资源落实程度低、关键技术待攻关、资源管理体制缺位、扶持政策缺乏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路径应是“技术攻关、模式创新、对外合作、建设管网” 。

第一,开展页岩气关键技术攻关。页岩气能否最终实现产业化,技术突破是先决条件。为实现中国页岩气技术攻关,中国需要继续推进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深化页岩气地质基础研究;加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高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积极改造已有天然气技术以应用到页岩气领域。在页岩气技术攻关的过程中应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同时也应积极开展页岩气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构建起适合本国国情的页岩气技术体系。

第二,创新开发模式。中国页岩气资源的产业化生产,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规模经济开发。因此,在技术攻关的同时,应结合中国页岩气资源的特点,探索创新开发模式和管理机制,方能推动页岩气产业的有效发展。鉴于中国页岩气特殊的储层特性、低产量和长生产周期的特点,可以创建以页岩气为主的多种资源综合开发机制。规范页岩气资源矿业开发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国有油气公司主力军作用,积极跟踪和储备页岩油开发技术。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影响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科技外交。继续跟踪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开展与俄、欧、美的科技交流,实现页岩气开发多元化投资格局。中国可以借鉴美国页岩气发展的一些认识和经验,剖析其开发技术在中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但不可盲目或完全照搬。[5]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开展页岩气开发核心工艺的研发和联合攻关,最终掌握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核心科技。[6]

第四,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特别是管网建设。继续加快天然气输送主干网、联络管网和地方区域管网等的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骨干网和能够满足地方需要的管网,建立天然气管网公平准入机制,适时引入强制性第三方准入规定。同时,加快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能源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通过技术进步来突破资源耗竭导致的经济崩溃,通过环境政策来纠正能源消耗产生的污染问题,实施能源替代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构建能源安全战略的指导方针。尽管学界已经普遍关注页岩气的开发价值,但理解能源系统对经济的作用机制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页岩气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实现规模化有效开采利用、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是,根据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看,页岩气资源的开采利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大,快速发展并非易事,还有一段较长的探索之路要走,这是一个量化积累的过程。相信随着国家对页岩气等替代能源的日益重视和资金投入,中国能源结构将得到大幅优化,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崛起将指日可待。

[1] 国家能源局.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http://www.nea.gov.cn/2012-03/31/c_131501263.htmhttp://www.nea.gov.cn/2012-03/31/c_131501263.htm

[2] 页岩气成中国气体能源战略新锐[J].气体分离,2011,4 :22.

[3] 闵剑.世界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影响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11,12:9.

[4] 潘继平.对促进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12,1:103.

[5] 翟光明等.中国页岩气实现产业化发展需重视的几个问题[J].天然气工业,2012,2:2.

[6] 张大伟.加快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J].天然气工业,2011,5: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刘娟娟)

猜你喜欢
页岩勘探天然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立秋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Volkswagen公司新型3缸压缩天然气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