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龙飞 张 钢 张改叶△
近年来,美国A PA主席Seligman极力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不应仅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应该从“消极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Scheier等人提出了乐观人格的概念,认为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是单维的双击连续谱,一极是乐观,一极是悲观,并制定了测量乐观的工具--生活定向测验表。中国学者把乐观的概念定义为:乐观是一种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乐观者期待好的结果,并相信凡事都有好的一面[1]。Carver和Scheier认为乐观主义者对未来抱有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能鼓励个体为解决问题不断做出努力,因此更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并由此带来更好的结果[2]。同时大量研究认为: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异常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3-6]。本文旨在调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乐观人格形成的影响。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某高校一~三年级年龄为18~22岁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有效问卷346份,有收率为86.5%,其中男生113人,女生233人;一年级115人,二年级153人,三年级78人。
1.2 方法
1.2.1 生活定向自陈量表修订版(LOT-R) Scheier等人编制了测量乐观的工具-生活定向测验(TheLife Orientation Test,LOT)。这是一个自我报告的测量方法,共有8个题目,包括4个正向描述,4个负向描述,采用5点记分,得分越高,表示乐观倾向越高。重测信度为0.79。最终形成了LOT-R,修订的量表共6个题目,Cronbach’s是0.78,4个月后的重测信度是0.68,1年后的重测信度是0.60,2年后的重测信度是0.56,LOT和LOT-R的相关系数0.90[7]。
1.2.2 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 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问卷。分为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2个分量表。其中父亲量表包含 6 个因子(依次为 F1、F2、F3、F4、F5、F6,分别代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拒绝、否认因子;过度保护因子),母亲量表包含 5 个因子(依次为M 1、M 2、M 3、M 4、M 5,分别代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偏爱被试因子)。中文版由岳冬梅等人修订,修订后的EMBU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
1.3 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测验方式将量表统一发放给被试,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以无记名方式答题。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1 大学生乐观倾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比较见表1。
表1显示,在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和是否独生子女2个维度上乐观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乐观分数显著高于男生的乐观分数;生源地是农村的大学生乐观分数显著高于县城的大学生;自评为乐观外向的大学生乐观得分显著高于自评为悲观外向的大学生。
2.2 不同乐观态度的大学生乐观差异比较 把乐观得分在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的学生分为高乐观组,一个标准差以下的分为低乐观组。高乐观组的得分(26.69±0.92)高于低乐观组的得分(17.47±1.43),且差异显著(P<0.001)。
2.3 乐观倾向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见表2。
表1 大学生乐观倾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比较
表2 乐观倾向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r)
表2显示,大学生乐观倾向特点与其父母的情感温暖(FF1、M F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惩罚和拒绝否认(FF2、FF5、M F2、M F5)均呈显著负相关。
2.4 高乐观组与低乐观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见表3。
表3 高低乐观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表3 高低乐观组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因子 高乐观组(n=58) 低乐观组(n=38) t FF1 48.29±7.23 46.11±7.46 1.43 FF2 16.29±4.19 19.89±6.89 -2.89**FF3 19.38±4.11 19.47±4.12 -0.11 FF4 9.96±2.80 10.11±2.91 -0.24 FF5 8.43±2.14 9.92±3.66 -2.27*FF6 10.26±2.37 10.45±2.55 -0.37 M F1 54.98±8.87 50.13±9.67 2.53*M F2 32.76±6.08 33.37±6.26 -0.48 M F3 11.33±3.09 13.45±4.46 -2.56*M F4 11.47±3.20 15.08±5.34 -3.75***M F5 10.27±3.04 10.21±3.11 0.09
表3显示,在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FF2、FF5)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偏爱(M F1、M F3、M F4)维度上,高乐观组与低乐观组差异显著。
3.1 大学生乐观倾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 根据表1结果显示:在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和是否独生子女2个维度上乐观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出乎我们的研究假设。我们认为当过学生干部和独生子女大学生可能会更趋向于乐观外向,但本研究发现这2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与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气质类型有关。我们认为,在正常人群中,4种气质类型人群分布呈均衡化趋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性别维度上女生的乐观倾向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个结果符合人们的常规认知,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一般认为女生活泼外向、爱说爱笑、开朗灵活、比较感性,趋向于乐观;而男生总体比较理性、爱思考、不随意表现自己、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深沉稳重,趋向于悲观外向。
在生源地维度上:农村的大学生乐观分数显著高于县城的大学生。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实施,城乡之间生活质量等各个方面差距缩小,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差距变小,对事物的认知和预期趋于相同,因此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在乐观问卷上得分差异不显著[10]。而如今,政府的新政策使农村建设如虎添翼,改造后的新农村不比县城差,而县城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与农村相比已没有绝对的优势,与城市相比又略显不足,故县城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不容乐观。
在自我评价维度上自评为乐观外向的大学生乐观倾向得分显著高于自评为悲观外向的大学生。这个结论打破了人们对外向的习惯认知,即外向的人不一定都是乐观的,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逢人便说自己的儿子阿毛的遭遇,她是一个外向爱自我暴露的人,但却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她是一个悲观的人。
3.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乐观倾向特点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乐观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如果父母教养态度民主一致,积极支持鼓励子女的活动,并且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关系融洽,那么子女会更容易习得乐观的人格特质。对子女来说,父母永远是他们的避风港,而温暖安全的避风港可以使子女能够以沉着冷静乐观的态度对待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1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大学生乐观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拒绝否认等不良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否认和惩罚,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们在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方面的消极认知,从而大大降低大学生的乐观水平。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与子女的乐观呈负相关,母亲对子女过分的干涉保护与偏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认知,减少孩子接触外界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孩子的成就感,提升了他们的依赖感,也会降低孩子的乐观水平。
[1]袁莉敏,张日曰升,赵会春,等.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44-658
[2]Carver C S,Scheier M F.Principles of self-regulation:Action and emotion//In E.T.Higgins&R.M.Sorrentino(Eds.),Handbook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0,3-52
[3]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5(11):81-84
[4]栗克清,赵素银,王新立.138例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87-289
[5]邱昌建,方进博.成年犯罪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63-565
[6]李瑾,符娟.男性抢劫犯罪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5):360-361
[7]Scheier M,Carver C,Bridges M.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neuroticism and trait anxiety,self-mastery and self-esteem:A re-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7:1063-1078
[8]岳冬梅.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BMU).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3
[9]张姝王月,陶塑,许燕.气质性乐观和适应能力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2(12):93-96
[10]王燕.大学生乐观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11]杨冠军.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