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依恋现状及其与自尊、人际关系的研究

2012-11-20 09:20桂莎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恐惧量表

孙 远 桂莎莎

依恋是个体与其它人建立的牢固情感联结。大量研究证明,不仅儿童与其照看者形成依恋关系,成年个体与其亲密对象之间也存在着依恋关系。成年期的依恋虽然和婴幼儿期有关,但又不完全一样。

自尊是一种自我认知评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自我价值感和对自我的接纳水平。自尊的形成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后天经历的归属感,归属感与童年早期的依恋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依恋与自尊的形成、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2]。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往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的、可感的心理关系,它是在社会关系内部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依恋对于个体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人际关系有关的社会交往行为,不仅影响对他人的行为反应,还会影响对群体的反应,不安全型依恋与人际问题有着显著的相关[3-7]。

大学生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寻找并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其依恋状况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从自尊这一认知评价因素着手,试图探讨大学生的依恋、自尊、人际关系三者的内在联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湖北中医大学、武汉大学4所高校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3份,回收率为90.36%,其中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为93.28%。

1.2 工具

1.2.1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 ECR由Brennan等于1998年发表,该量表由36个题项组成,分为2个维度,采用7点量尺评定,单数题为回避分量表,双数题为焦虑分量表,通过回避、焦虑两分量表的得分可将依恋类型分为安全型(低焦虑、低回避)、恐惧型(高焦虑、高回避)、迷恋型(高焦虑、低回避)和冷漠型(低焦虑、高回避)。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较高的重测信度、良好的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是测量成人依恋的标准量表[8]。

1.2.2 自尊量表 Rosenberg的自尊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量表分4级评分,从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被试分数越高说明自尊程度越高,重测信度为0.82。

1.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共28个问题,4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或非两种回答,总分范围0~28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人际关系质量状况越差,反之则越好。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依恋现状调查

2.1.1 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见表1。大学生依恋类型中,恐惧型最多,为50.424%,以下依次为迷恋型、安全型、冷漠型。

表1 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

2.1.2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依恋状况 男生和女生在依恋回避维度(t=-0.405,P=0.686)和依恋焦虑维度(t=1.829,P=0.069)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依恋的回避维度(F=0.452,P=0.716)和焦虑维度(F=2.243,P=0.084)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1.3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依恋状况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的回避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而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维度上的差异

2.1.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依恋状况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依恋的回避维度(t=-1.197,P=0.233)和焦虑维度(t=-0.965,P=0.336)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2.2 大学生依恋、自尊和人际关系的研究

2.2.1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的差异 不同依恋类型

的大学生在自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5.841,P=0.001)。经Scheffe检验表明,依恋类型为安全型和迷恋型的大学生自尊得分均显著高于恐惧型。

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F=11.337,P=0.000)。经Scheffe检验表明,依恋类型为安全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得分均显著低于恐惧型和迷恋型的。

2.2.2 大学生依恋、自尊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将人际关系作为因变量,将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自尊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依恋焦虑、自尊两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能够联合预测人际关系的34.1%。建立回归方程为:人际关系总分=12.808+2.606*依恋焦虑-0.473*自尊。

表3 依恋、自尊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2.2.3 自尊在依恋与人际关系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在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前,首先要检验预测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之间是否有显著相关[9]。预测变量(依恋两维度),中介变量(自尊),因变量(人际关系)间的相关如表4所示。除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满足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

表4 各变量相关矩阵(r)

根据以上相关关系我们假设自尊在依恋焦虑与人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进行复回归分析。

图1 自尊在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表5 自尊在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的复回归

从表 5可以看出,c-c’=0.919-0.272=0.647> 0,表明自尊在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为0.647。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值为0.647/0.919=0.704,即表明依恋焦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中,有70.4%是由自尊造成的。

3 讨 论

本次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中恐惧型最多,然而国外大多数的同类研究中都是安全型的比例最高。这主要是由中外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的。西方文化中多鼓励用肢体接触(如亲吻、拥抱)这类较为亲密直接的方式来传递情感,异性间的交往也较为开放,这种交往方式逐渐固化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而中国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异性间的交往受到诸多限制,并且感情的表达和传递方式较为含蓄内敛,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较少有肢体接触这样亲密的行为,并且当他人要求发生亲密肢体接触时更倾向于回避,这种行为模式逐渐内化为一种认知模式,使得大学生在亲密关系中更多地采取回避策略,并伴有较高的焦虑,因而导致高焦虑、高回避的恐惧型依恋关系最多。

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生依恋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性别、年级并不是影响大学生依恋状况的主要因素。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依恋2个维度上也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即使是非独生子女,他们也会得到来自家人的呵护、疼爱,儿童期所形成的依恋不会与独生子女有多大差异,这种依恋方式会一直影响成年期的依恋。

城镇大学生的回避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大学生,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城乡的经济、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农村学生受到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和较为封闭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产生类似羞怯和自卑的情绪,因而在与人产生亲密依恋关系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态度以获得心理安全。

安全型依恋的学生与人亲近时较少有焦虑和回避,迷恋型学生则较少有回避,这些都是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式,有助于被他人接纳,从而也提高了自我接纳水平,获得了较高的自尊。而恐惧型的学生与人亲近时则有高焦虑和高回避,都是消极的工作模式,最终导致自尊水平较低。所以安全型和迷恋型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恐惧型的。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自尊能够联合解释人际关系的34.1%。可见,在依恋的2个维度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依恋焦虑维度,而依恋回避维度则影响不大。安全型和冷漠型的学生都是低焦虑的,而恐惧型和迷恋型的学生都是高焦虑的,所以前者的人际关系要好于后者。

根据成人依恋理论,依恋焦虑是对拒绝和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会导致个体更多地关注他人对自我的消极评价而忽视积极评价,长此以往会导致较低自我接纳水平、低自尊水平。这种低水平自尊在人际交往初期会导致其与人交往时不能积极的自我表达(比如羞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内心产生不愉快的负性情绪时,又不敢正确表达自我感受,从而导致负性情绪的累积,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崩溃。因此可见自尊在依恋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中起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

总之,大学生总体依恋质量不高,恐惧型最高。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自尊水平和人际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在依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中充当中介变量。

[1]宋海荣.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杨本元,杨洪猛,马雁琳.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104-105

[3]韩树杰,彭贤.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1):64-66

[4]Pietromonaco P R,Barrett L F.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daily social interac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73:1409-1423

[5]Smith E.R,Murphy J,Coats S.Attachment to groups:Theory and measuremen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7:94-110

[6]Katherine Berry,Alison Wearden,Christine Barrow clough.To liversidge Attachment style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sychotic phenomena in a non-clinical student[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1(4):707-718

[7]Main M,Kaplan N,Cassidy J.Security in infancy,childhood and adulthood:A move to the level of representation[J].In 1.Bretherton and E.Waters.Growing points in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85,50:66-106

[8]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9]温忠麟,张雷.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恐惧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恐惧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