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涵,祝 榕,吴丽晶,林建聪
(1.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建省福州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现状与基本设想*
孔丽涵1,祝 榕1,吴丽晶1,林建聪2
(1.闽江学院 体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开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加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构建切合实际的培训体制,并提出培训体制构成的基本设想:完善培训队伍,建立群体处与高校相结合的方向;优化培训人员结构,合理修正培训内容和方式;建立再培训机制,不断巩固并更新知识;探索构建有效的网络平台,为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
福州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起到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公民的健康体魄,放松心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步伐。[1]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道路上,是一股很有力的队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群众体育工作要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2]。要想取得广大健身群众的信任,首先就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强培训体系的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和水平,在方法和内容上对其进行完善,使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近两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重视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同时,更重视质量的提高[3]。
选取福州市群体处2007年-2010年期间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研究样本,先后对参加培训的6期共342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由有关专家协助编制的问卷表,调查内容涉及学员的基本状况、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价值、学员对参加培训的态度、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等方面。而且还对当地参加培训学员的单位和有关管理人员以及培训教师等23人进行了访谈。调查问卷先后发放共380份,除去无效问卷13份,问卷有效率为96.6%。访谈以集体座谈和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通过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表明很多学员比较认同现在实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这种集中培训的固有优势被肯定。但是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也让我们认识到这种培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1.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重数不重质的情况,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自1994年6月10日开始施行发展到现在,我国已培训近65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国家级5 000名,一级10万、二级20万、三级30万[3]。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不过我们却只是一味的要求发展,虽然现在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可是却忽视了其中的质量问题。目前二、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了基层社会活动的大部分,他们普遍文化水平有限,有关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薄弱,见表1、表2。
表1 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结构(占%)
表2 福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专业知识程度比较%[4]
只有学员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才能保证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现实培训中却经常遇到学员主动性不强的情况,因为很多都是由单位指定参加的,而培训费用也基本都是单位负担,这部分人员大概占了87%,只有13%的学员是自己主动想要参加培训的。当问到“如果是自费培训你是否愿意参加”这一问题时,有57.5%的人表示不愿意,24.4%的人说可以考虑,仅有18.1%的人愿意自费参加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质量。
2.培训时间不足,培训内容尚待加强。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安排是由各市、县体育局为主办,区县文体局承办。学习方式是以学员自学结合集中开班形式进行,时间为3天左右。培训教材是涵盖八章(二级)和十章(三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授课方式主要是理论课。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的要求,二级的授课时数是30学时,三级是20学时。不过有关规定还明确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自觉自学,但由于学员不是体育专业人士,既没有理论基础又无专业技能知识,这就在实际上存在着困难。本调查中大部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认为目前规定的培训时数有点少,二级的培训人员大概占62.3%、三级的则有76.3%。采用流动地点对以某一区域的人员为主进行集中培训,虽然方便了学员且有区域性的特点,但是因为培训地点的流动性,承办单位场地设施的局限性,使学员很难进行社会体育实践的学习,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老师也不方便指导学员去解决。培训中实践的学时太少也无法满足学员对实践学习的需求,本次调查的课题中,有64.5%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怎么满意目前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健身符合的程度,68.6%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议增加一些运动技术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指导的指导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上也应该侧重于不同的内容,虽然根据不同的培训级别有不同的教材,但在培训组织管理型学员和锻炼指导型学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却是用相同的教材,这就很难完成培训的预期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需要改进。虽然很多培训班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在培训学员学习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开设专题讲座等各具特色的课程。但学习时数的不足,实践与技术培训还是太少,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使学员们能真正的满足体育实践学习的需求。
3.教学形式传统,针对性不明显。从各期培训班所进行的培训方式来看,培训的方式多是以传统的集中课题讲授为主。为完成教材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员以最大的信息量,学员对教学内容的吸收情况不同,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内容太多,基本没什么时间留给学员去讨论吸收,所以学习效果降低。这种形式的培训,还存在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子,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带动学员的主动性。教师和学员之间缺少沟通,无法相互的了解,老师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到学员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答疑解惑。还没有重视到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方式,如对电脑和幻灯机的使用还没有普遍化,这些高科技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让学员从视觉和听觉上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学员的接受效果,提交教学质量。未能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性,目前来说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是过于着重理论知识的部分 而真正实践的部分太少 据美国学者约翰·斯通和里弗拉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表明,成人学习者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重视应用性而非理论性,重视技能而非信息。从生理上来说,成人学习的过程中,机械记忆能力减弱而理解能力增强;从心理机制上讲,受制于已有知识、阅历和价值观的影响,其有利因素在于可以联系已有的经验与实践帮助对当前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利因素在于一旦学习内容与其价值目标冲突,会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心理抵触。因此,成人培训首先必须把握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发挥其优势,避开其劣势;调查中我们发现,广大学员在实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指导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而非理论水平,有55.2%的人期望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掌握更为全面的体育技能,而期望提高自己体育理论水平的人仅占38%。
1.完善培训队伍,建立群体处与高校相结合的体制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管和培训单位是由国家体育局群体司统筹,下属省群体处,市群体处(科)、区县群体科(股)承办的。然而作为培训活动,需要专门的人才设备来维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也不例外,传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难以全面地解决社会体育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培训的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技术和技能等诸多问题。我国的各大体育类院校众多,他们身上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所以要不断提高体育的教学水平,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的体育设施、器材比较完备,这就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各方面的必要条件。体育院、系、普通高校体育部应纳入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之中。各级社会体育主管部门应该超前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而体育群体处、群体科处于社会体育实践的最前端,执行着国家社会体育活动的政策和计划的实施,掌握着社会体育活动的最新动向,只要两者的有机结合,合理优化资源,就能更有效的进行体育培训工作,让我国的体育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优化参加培训人员结构,合理修正培训内容和方式
目前我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各级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多从事各式各样专业工作,极少现身在健身指导现场。二是由基层推荐的乡镇街道干部骨干,他们有少部分参与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三是经个人申报,基层同意,体育主管通过,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积极分子,他们是实际社会体育健身工作的中坚力量。由于客观原因他们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难度,甚至一部分热心体育公益事业的积极分子因各方面原因却未能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大家庭。本课题调查中尚有7.9%的积极分子虽然在协助健身指导工作却未能列入培训队伍。见表3
表3 福州市健身辅导站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表
所以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支持力度,争取和鼓励更多高层次的,有专业知识的体育类人才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加入到体育健身的指导工作中。同时做到“三个优先”,即:优先培训和审批长期活跃在城乡社区体育健身站点的骨干;优先培训和审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优先培训和审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要根据不同的学员的情况,如学历以及年龄等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内容,而且还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特色增加各种实践项目,了解学员需求,合理加大实践培训在整个培训中的比重,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组合关键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培训要求合理安排,灵活应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突出社会性的教学特点,做到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结合。
3.建立再培训机制,不断巩固更新知识。要提升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国家的支持和长期的不断学习,而不是一次简单的入门培训。要把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再培训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学习参考国外经验,确定周期性考核与资格核准的制度,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良性循环。为已获取资格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展示技能和工作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竞赛活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能力、组织水平以及综合素质。
4.探索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让网络的便捷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这些高科技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让学员从视觉和听觉上有直观的感受,通过社会体育培训在网络平台上的建立,可以使学员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员的接受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系统知识。通过在网络上开设有关社会体育方面的咨询服务,解答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网络已突破时空限制,同时也推进了体育培训模式的更新,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当中,建设既满足培训者的期望,又能为学员乃至全社会体育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各级主管部门应尽快探讨并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技术培训体系,这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制改革的一条经济有效之路、全新之路。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4]。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比喻为全民健身工作的“牛鼻子”,要实现社会体育的总体目标,就应尽快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1]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 ~23.
[2]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让体育惠及更多百姓[EB/OL](2011 - 01 - 11)http://finance.people.com.cn/GB/8215/179399/204463/13703362.html
[3]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成功实践成全民健身牛鼻子[EB/OL] http://sports.sina.com.cn/o/2010 - 09 - 16/17095205036.shtml
[4]林建聪.福州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
G80
A
1006-5342(2012)03-0084-03
2012-02-01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州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状的主要困境与基本设想》(JBS09134)最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