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2012-11-16 08:59:16庄秀峰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克林盆腔炎灌肠

庄秀峰

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庄秀峰①

目的:观察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慢性盆腔炎; 克林霉素; 中药灌肠;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慢性盆腔炎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发生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一种慢性炎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等,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此法克服了单用西药后副作用多及单用中药疗程长的缺点。本院对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其中60例仅给予西药治疗作为对照,其余60例给予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结果显示后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中西医临床妇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2]。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4~46岁,平均(23.21±5.33)岁;病程5~12年,平均(8.50±3.49)年。对照组年龄25~44岁,平均(22.57±5.46)岁;病程5~11年,平均(8.46±3.5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庆大霉素8万U,1次/12 h,静滴,甲硝唑0.5 g,1次/12 h,静滴。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克林霉素0.3 g,1次/12 h,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灌肠治疗,其组成及用法为:川芎30 g,当归20 g,败酱草20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蒲公英15 g,三棱15 g,莪术15 g,泽兰12 g,加水250 ml浸泡30 min后煎煮,而后换温火浓缩药液至100 ml待灌肠用。灌肠前将药液加热至38℃左右,患者排空大便后,用12号导尿管插入患者直肠内14 cm以上灌入药物,每晚1次,每次灌注30 min,灌完后平卧30 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4周后进行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3 疗效标准 (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盆腔检查无压痛和反跳痛或B超检查正常、证实盆腔包块及积液消失并持续6个月未复发;(2)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压痛明显减轻,B超检查显示盆腔包块缩小>1/3,盆腔积液减少>1/3;(3)好转: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4)无效:急慢性盆腔炎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盆腔包块缩小至<1/3,盆腔积液减少<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2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674,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明显异常。对照组11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例出现皮肤红疹;观察组4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大便次数增多;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现代研究显示,慢性盆腔炎多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等感染所致[3],多数患者有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还可伴有精神不振、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克林霉素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正常肽链的延长过程,抑制或杀灭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多种致病菌,此外克林霉素与细胞内的多形核白细胞有特异的高度亲和力,且具有极强的抗细胞内细菌的作用。由于慢性盆腔炎为伴有厌氧菌感染的混合感染,因此克林霉素对慢性盆腔炎具有确切疗效[3]。

中医理论认为,湿热为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基础,妇女经期或产后余血未尽,寒湿之邪蕴于子宫胞络,导致任、冲二脉功能失调,使气血凝滞不畅而致病,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4-5]。本院所采用的中药灌肠方中川芎辛散温通,清热解毒、理气化瘀,与丹参共起活血祛瘀之功效,当归补血活血、理气祛瘀;三棱、莪术、有破血消瘀,软坚散结;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且均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以上诸药煎剂通过灌肠可使药物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本院在应用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克林霉素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5.0%,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且中西药联合应用可大大减少西药的胃肠道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中药灌肠法可以避免药物口服后在胃肠道的代谢作用,增加盆腔局部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药物有效成分可通过盆腔血运丰富的静脉丛由直肠黏膜快速分布到盆腔静脉丛,加快药物的吸收[6]。

[1] 罗琼英,陈淑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225.

[2] 洪家铁.中西医临床妇科学[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6:158.

[3] 任秀聪,刘俊霞.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3):231-232.

[4] 盛亚平,黄红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附118例报告[J].新医学,2007,11(38):765-766.

[5] 樊萌莉,刘金红.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145-146.

[6] 李改非.中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47-44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19

①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 山东 沂南 276300

庄秀峰

2012-06-25) (本文编辑:车艳)

猜你喜欢
克林盆腔炎灌肠
鸡蛋生吃更营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抑菌活性评价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2014年36期)2014-07-31 19:12:48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