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强,万迪文
(1.南昌市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330009;2.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南昌330046)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裂缝的影响因素很多[1],包括温差,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板厚,结构长度,混凝土的徐变,基础约束等。国内大都采用有限元模拟混凝土温度场,且实践证明仿真计算得出的温度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2]。但施工期现场养护条件、气温变化、混凝土骨料温度、运输曝晒时间、水泥开始水化时间等实际情况,与仿真计算所施加的边界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有效分析工程建设期间各种裂缝产生的成因,某水利工程在施工期即进行了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对坝基扬压力、坝基温度、基岩变形及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了监测。结合大坝安全监测所得实测数据,对建筑物进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计算将更加符合实际条件,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将更加准确可靠。
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上游峡谷河段,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I等水利枢纽工程。枢纽厂房段设计建基面高程6.5~11.50 m,建基岩体为微风化的炭质绢云千枚岩,饱和抗压强度30~40MPa,变形模量Eo=4.5~5 Gpa,岩体较坚硬完整。主厂房顺水流方向分为进口段、水轮发电机及出口段,顺水流方向长91.7 m,沿坝轴线宽211.80 m。厂房共装有9台机组,其中 2#~8#号机组宽22.7 m,1#、9#机组宽26.45 m[3]。
主厂房4#机组中心高程22.8 m以下实际施工分层分块浇筑图如图1所示,阴影所示为已浇筑混凝土。其中1号仓面于7月20—21日浇筑,后经检查发现4-1号裂缝。2号仓面于8月4—6日浇筑,后经检查发现4—2、4—3、4—4号裂缝。3号仓面于7月24日浇筑。裂缝分布图见图3。
图1 机组中心高程以下实际施工分层分块浇筑图
工程在施工期即进行了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完毕后定期记录读数。坝基温度经观测,高程9.25 m处岩基温度为25℃ ~27℃,高程10.55 m处岩基温度为26℃~28℃。坝基扬压力经观测,高程9.25 m处坝基扬压力为17.51~40.41 KPa,高程10.55 m处坝基扬压力为28.86~36.39 KPa。基岩变形经观测,高程9.25 m处基岩变形为0.93~1.11 mm,高程10.55 m处基岩变形为0.91~1.20 mm。混凝土浇筑及凝固过程中内部实际温度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混凝土温度计观测结果
本文对4#机组已浇筑的1~4号仓面及坝基建立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见图2。4#机组有限元模型沿坝轴线宽度22.7 m,沿水流方向至坝横0+047.2后浇带位置。
混凝土底板采用能够模拟混凝土开裂和压碎性质的SOLID65六面体单元来模拟,岩基采用SOLID45六面体单元来模拟,钢筋与混凝土的联结方式采用整体式模型[4]。图中X轴正方向指向上游,Y轴正方向为铅直向上,Z轴正方向水平指向右岸。由大坝安全监测基岩变形观测数据可知,底板混凝土与岩基接触状况良好,岩基属于强约束区。故对底板混凝土与岩基接触面施加两向约束,即X、Z向约束。对底板混凝土垂直面施加对称约束。底板混凝土网格划分单元尺寸为0.15 m,使其等于混凝土试块尺寸。岩基网格划分单元尺寸为0.5 m。
图2 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进行计算。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采用多折线随动强化模型来定义,其本构关系的具体数学模型为:
根据本工程实际结构形式及受力情况,混凝土强度准则采用William-Warnker五参数强度准则,考虑水平力较小情况的张开裂缝剪切传递系数、闭合裂缝剪切传递系数、抗拉强度可分别定为 0.7,1,1.78 × 106Pa[5]。厂房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25,由规范取弹性模量为2×1010Pa,泊松比为0.167,极限抗拉强度为1.78×106Pa。混凝土主要热力学性能指标由有关资料取温度线膨胀系数为 1×10-5,密度为2 400 kg/m3,导热系数为 10.2KJ/(m·h·℃),比热为0.95KJ/(kg·℃)[6]。
考虑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和自生体积变形,两者拟合公式为[7]:
式中:t为时间;τ为加载龄期;C1为可恢复徐变,C1=0.23/E0;C2为不可恢复徐变,C2=0.52/E0;E0为混凝土最终弹模,E0=1.05E。
根据施工期大坝安全监测实测数据,1号仓面坝基温度取26℃,坝基扬压力取31 KPa,混凝土内部温度取最不利工况值43.45℃;2号仓面坝基温度取25℃,坝基扬压力取38 KPa,混凝土内部温度取最不利工况值50.05℃;3号仓面混凝土内部温度取7 d后温度39.7℃。由基岩变形观测数据可知,底板混凝土与岩基接触状况良好,岩基属于强约束区。据气象资料,1号仓面当天早晚气温22.8℃ ~31.7℃,浇筑时的气温27℃ ~33℃。2号仓面当天早晚气温29℃ ~39℃,浇筑时的气温29℃ ~33℃。
4-1号裂缝所在1号仓面施工期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见图4。4-2、4-3、4-4号裂缝所在2号仓面施工期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见图5。
图3 4#机组实际裂缝分布图
图4 1号仓面施工期主应力分布图
图5 2号仓面施工期主应力分布图
由1号仓面施工期主应力分布图可知,该仓面上表面主应力顺河流方向在中部呈条状分布,数值为0.97~1.37 MPa,局部可达到1.58~1.79 MPa。混凝土底板下表面主要产生压应力,底板两端压应力为3.27 KPa。这是因为底板上表面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较快,下表面通过岩基向下传热较慢,且受岩基约束,故底板下表面产生了压应力。将1号仓面裂缝实际分布图与仿真计算主应力分布图进行对比可知,仿真计算中较大主应力的分布走向与4-1裂缝实际分布走向基本相似。
由2号仓面施工期主应力分布图可知,该仓面上表面主应力顺河流方向在中部呈条状分布,数值为1.01~1.21 MPa。因2号仓面底部一半位于基岩,一半位于3号仓面上部,且3号仓面与2号仓面浇筑间隔时间为10 d,两个仓面水化热与弹性模量的差异对接触部位会产生一定影响。由2号仓面主应力分布图可知,与3号仓面接触部位的上表面拉应力局部可达到1.63~1.7 MPa,接触面拉应力局部可达到1.63~1.8 MPa。将2号仓面裂缝实际分布图与仿真计算主应力分布图进行对比可知,仿真计算中较大主应力的分布走向与4-2、4-3、4-4裂缝实际分布走向基本相似。
根据峡江水利枢纽厂房底板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与4-1、4-2、4-3、4-4号裂缝实际分布的对比,底板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约束的影响:厂房底板浇筑层钢筋均布置在浇筑块周边及底部范围,而混凝土裂缝基本出现在浇筑层中部的表面。根据已浇混凝土裂缝实际出现的时间、性状,以及1、2号仓面仿真计算中主应力顺河流方向的走向分布,可推断4-1、4-2号裂缝是受基岩约束,不能满足新浇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所致。
2)温度应力的影响:本工程混凝土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江西南方P.O42.5,早期强度大(3 d强度达到25Mp),早期水化热大且绝热温升快(40 h左右即可达到50℃)。由于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正处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昼夜温差在10℃左右),在夜间温度较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拉应力。由裂缝实际分布及1、2号仓面仿真计算结果知,底板上表面的温差过大导致了裂缝的产生。
3)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的影响:如果间隔时间过长,下一层的强度高、弹模大、变形及应力松弛小,而上层新浇混凝土强度低、弹模小、变形及应力松弛大,上层新浇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由4-3、4-4号裂缝实际分布与仿真计算成果知,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导致了裂缝产生。
由此可判断4-1、4-2号裂缝成因主要是受基础约束和温度应力的影响,4-3、4-4号裂缝成因主要是受温度应力和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的影响。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于卫红,王文胜.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的综合防裂技术[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5(3).
[3]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峡江水利枢纽初步设计研究报告[R].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2010.
[4]徐镇凯,万迪文.闸墩裂缝成因的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3):263-267.
[5]江见鲸.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7]黄国兴,惠荣炎.混凝土的收缩[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