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瑜,卢斌贵,付东海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510095)
腹部恶性淋巴瘤为淋巴系统所产生的恶性肿瘤累积到腹部淋巴器官的一种临床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普通的CT检测方法对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研究[1]。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接受腹部恶性淋巴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螺旋CT检测方法在腹部淋巴瘤检测中的分析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接受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患者64名,男34例,最高年龄68岁,最低年龄25岁,平均43~44岁;女30例,最高年龄70岁,最低年龄31岁,平均46~47岁。其中,28例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36例为非霍奇金病(non-Hodgkin’s Lymphoma,NHL)。
1.2.1 观察方法
采用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静脉团注增强扫描。以80mL的优维显作为对比剂注入患者的前臂静脉,注入速率为3mL/s。输出电压值为120kV,200mA,Pitch1。扫描范围:患者的膈肌顶部至耻骨联合处。检测时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于检测前0.5h,口服1.2%的泛影葡胺500mL。
1.2.2 观测指标
每位患者的螺旋CT检测结果由两位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评价,经意见一致的结果计入。观察指标为:①患者受连累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大小、比重、淋巴结是否出现坏死及融合;②患者受连累淋巴结在腹腔中的解剖优势分布情况;③患者淋巴结外受连累的器官发生病变后的大小、比重、病理形态以及其CT检测强化的特征。
HD和NHL患者的淋巴结均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增大,部分患者的淋巴结融合形成不规则肿块。HD组患者的淋巴结增大后常>2.0cm,NHL组患者的淋巴结增大后>1.5cm。HD组患者中有13例(46.43%)呈均匀性强化,15例(53.57%)淋巴结呈现均匀性强化合并坏死;NHL组22例(61.11%)呈均匀性强化、14例(38.89%)淋巴结呈现均匀性强化合并坏死。HD组52例淋巴结明显增大,NHL组32例淋巴结增大。
HD组14例(50%)累及到小网膜、7例(25%)累及到脾门、2例(7.14%)累及到大网膜、5例(17.86%)累及到肠系膜;NHL组9例(25%)累及到小网膜、6例(16.67%)累及到脾门、8例(22.22%)累及到大网膜、13例(36.11%)累及到肠系膜。见表1。
表1 恶性淋巴瘤累系腹腔淋巴结的分布结构汇总[n(%)]
28例HD患者中,10例出现脾脏增大(7例为脾脏密度均匀增大,3例为脾脏低密度增大),36例NHL患者中,14例出现脾脏增大(8例为脾脏密度均匀增大,6例为脾脏低密度增大)。
淋巴结在CT检测上的成像为软组织影,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Dorfman等曾进行130名正常人体的腹部淋巴结的CT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发现人体淋巴结的正常范围为7~21mm,并且解剖的部位不同,其淋巴结的正常值往往也随之变化。其中,门腔间隙的正常值为10mm左右,肝门部的正常值为7mm左右,肝胃韧带上淋巴结的正常值为8mm左右,腹主动脉周围上部的淋巴结的正常值为9mm左右,腹主动脉周围下部的淋巴结的正常值为11mm左右,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的正常值为10mm左右[2]。CT检测可根据患者淋巴结的大小来判断患者淋巴结有无发生异常的病理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特异性,可以满足一般的淋巴结肿瘤的临床诊断的需求。
目前临床腹部检测手段较多,对腹部恶性肿瘤的检测,临床主要采用淋巴造影、B超和CT扫描3种方法,如何选择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方法已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传统的淋巴造影法和B超检测法虽然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均优于CT检测法,但淋巴造影法无法显示恶性肿瘤累及淋巴以外器官的病变,无法对肿瘤的分期进行准确界定[3]。B超检测法虽可对恶性肿瘤累系淋巴以外器官的病变进行有效检测,但由于B超检测过程中易受到胃肠气体的干扰,会对患者肠系膜及小网膜等部位的淋巴结的观察带来一定阻碍。
螺旋CT检测法是建立在传统CT的设计基础之上,采用滑环设计,将电源电缆和信号线与X射线管和探测器相连。球管和探测器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也同步进行递进,整个检测过程中,扫描轨迹呈螺旋形递进。螺旋CT扫描,不但可以对恶性肿瘤累及淋巴以外器官的病变进行准确检测,且不易收到人体内环境中气体的干扰,有利于对腹部恶性淋巴瘤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
[1]杨志刚,阂鹏秋,余建群.腹部恶性淋巴瘤螺旋CT表现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8):680-683.
[2]张凤春,张秀梅,姜玉珍.腹部恶性淋巴瘤117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18(4):383-384.
[3]韦嘉瑚.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0,6(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