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花 王孝琴 陈先雄 朱桃园 刘秀君 刘文军
夏秋莴笋属于反季节种植的茬口,正值高温暴雨季节,若品种选择不适、管理不当,容易引起抽薹。此茬虽然产量低,但由于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又正值秋淡,效益较好,667 m2产量 2 500~3 000 kg,产值2 000~3 000元。2010年,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在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柳溪村,进行了9个夏秋莴笋新品种品比试验(7月24日播种,8月17日定植,9月15日前后一次性收获),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武汉地区种植、耐抽薹的优良夏秋莴笋新品种——夏翡翠、夏莴笋、嫩香世纪王、清夏尖笋王、清香988。
夏翡翠:特耐高温,叶椭圆形,生长前中期适温22~30℃,生长后期可抗 42℃高温,单株质量 0.6~1.1 kg。
夏莴笋:夏季专用型新品种,耐热性特强,叶片长椭圆形,皮白嫩,色绿,茎粗棒,节间距适中,高温季节极不易抽薹。在15~32℃条件下生长良好,中后期抗短期40℃高温。定植45天左右可收获,单株质量1 kg。
嫩香世纪王:高温专用型品种,在42℃高温下正常生长,能耐45℃的短高温,耐湿,抗病,不易抽薹,不空心,尖叶,叶大披针形,茎皮薄,青绿色,单株质量 1~1.2 kg。
清夏尖笋王:大尖叶,皮浅青,茎粗棒,在18~35℃下生长良好,中后期抗短期40℃高温,适宜夏秋栽培,定植33天即可上市,单株质量0.6~1 kg。
清香988:特抗热,在43~45℃下生长良好,抗高温,耐湿,抗病,不易抽薹,生长整齐,大尖叶,叶淡绿色,茎皮薄,口感好,单株质量 0.8~1 kg。
①种子处理 冷水浸种5~6 h后,用纱布袋将种子包扎好,挂在水井里离水面约30 cm处催芽,置于山洞等冷凉处或冰箱的冷藏室催芽效果更好。一般只要保持15~20℃温度和湿润条件,经3~4天即有80%的种子出芽,每667 m2用种量20~25 g。
②播种 苗床作成1.2 m宽的高畦,畦面四周略高于中畦面,播种前浇透水,于傍晚撒播催芽的种子,然后浅盖一层过筛细堆肥,以盖住种子为宜。畦面平铺遮阳网,补足底水。畦面上方搭70~80 cm高的小拱棚,盖上遮阳网和农膜(遮荫、防暴雨),保湿促出苗。出苗后撤去畦面遮阳网,并撒细干土稳苗。棚架上的遮阳网,每天8:00后盖,17:00后揭去,阴天不盖,下雨时及时盖上棚架上的遮阳网和农膜,2~3片真叶时,逐渐缩短遮荫时间。
①整地施肥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每667 m2施腐熟厩肥4 000 kg,饼肥100 kg或腐熟有机肥 1 500~2 000 kg,三元复合肥 75~100 kg。腐熟厩肥提前7~10天施入土壤中,然后三耕三耙,按1.4 m包沟整厢作畦,盖地膜待栽。
②合理密植 幼苗5~6片真叶、苗龄20~25天时,选择傍晚或阴天带土移栽,株距25~30 cm,行距30 cm,每667 m2定植6 000~6 200株;注意大小苗分级,栽后浇足活棵水,覆盖遮阳网,促进缓苗。
①肥水管理 定植成活后每667 m2追腐熟人粪500 kg。在植株封行前(莲座期)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行间穴施三元复合肥25 kg,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次叶面微肥。若遇干旱,及时灌跑马水保墒,切忌大水漫灌,多雨时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渍涝。
表1 莴笋主要病虫害为害症状及化学农药防治
②中耕除草 在植株封行前,结合第2次追肥田间中耕除草1次。
③防止未熟抽薹措施 苗龄20~25天、4~5片真叶时定植,播种均匀,间苗后苗距不能太小,遮荫时间不能太长,苗期控制氮肥和水分施用量,定植前喷1次0.5%矮壮素。
①主要病虫害种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烟粉虱、紫缢管蚜、美洲斑潜蝇、黄曲条跳甲等。
②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③防治措施 a.农业防治。深翻炕地,轮作换茬,选用抗病虫品种,及时清沟排渍,清洁田园,防除杂草。
b.物理防治。利用烟粉虱、紫缢管蚜、美洲斑潜蝇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原理,在田间每667 m2挂25 cm×40 cm的黄色粘虫板 30~40张诱杀成虫。
c.化学防治。化学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GB 8321的规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表1。
当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即可采收。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对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其他田间操作管理措施等进行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