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贵 李长海 刘 锋
1.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武汉430415;2.红安鸿彤牧业公司,湖北红安438400;3.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湖南浏阳410311
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猪场的管理应与时俱进,饲养员的工作职责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前人们认为猪场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和土地,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最缺的是资源和人才。现在部分猪场偏向于招录“老实”人,虽然人员稳定了,但常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为提高猪场员工的工作效率,可转变猪场员工工作职责。本文就猪场组织结构转变、猪场工作流程以及不同猪舍饲养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图1 传统组织结构图
一般万头猪场均采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可按图2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由图1和2可以看出,经过组织结构的转变,可精简兽医和副场长(生产线主管)2名员工,其实猪场全体饲养员就是很好的兽医,作为猪场第一线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是提高猪场效益的关键。目前,部分猪场的兽医处于很尴尬的职位状态,因为他们大病治不好、小病不想治,饲养员也不管,使猪场疾病控制处于真空状态,这种现象已成为湖北部分猪场特有的现象。取消副场长由场长直接管理,能优化管理体系,达到命令直达的目的;同时,可节约2个人的人工成本费用(约8 000元/月),将其直接补贴给场长和饲养员(3名配种妊娠工作人员、5名分娩保育工作人员及5名生长育肥工作人员),平均补贴奖金600元/月,何愁员工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招聘不容易。
图2 变革后结构图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并不代表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首先要饲养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熟悉猪场流程;其次,场长应严格检查和考核,促使饲养员养成良好习惯。可能初期会有很大的反弹,但坚持1个月后,基本就不需要每天检查,员工们自然而然都能做好。
生活区大门口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需更换卫生服和水鞋(在指定地点由专人监督其冲凉更衣);并在大门口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以消毒。消毒池(盆)内的消毒液需每周更换2次。场内人员的衣物要用消毒液浸泡20 min以上,外来人员的衣物要用塑料袋包装挂好。外来人员只允许在指定的有限区域内活动,不熟悉的人员应事先得到场长的许可方可出入猪舍。车辆经消毒处理后,应尽量与猪舍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提前调头,以便及时离开。
场长需携带记录工具、检查表格及测定器具,定期对全场猪情进行检查,可按妊娠舍、分娩舍、断奶仔猪舍和育肥舍的顺序进行检查。进入猪舍后,首先用五官感觉通风状况,若鼻、眼感觉刺辣说明通风不良,感觉凉爽说明通风过度;其次,检查猪舍内部的灰尘和蜘蛛网,猪舍内灰尘较多说明缺乏定期的内部清扫(除水洗之外),蜘蛛网较多说明缺乏定期的内部消毒及未按全进全出方案进行管理;再者,检查温度计挂放的位置(温度计的高度应与猪背高相等)是否合理,以及舍内饲养人员是否更换了卫生服和水鞋(以此判断其对防疫问题是否重视);最后,检查猪舍入口处设置的消毒池(盆)状态(应位于猪舍入口处)和使用痕迹(查看消毒池周围是否有湿的脚印,若不见湿脚印说明不经常使用),以及消毒池(盆)内的消毒液是否被稀释(可判断工作人员对经费节省情况)。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与猪舍工作人员一起检查,并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情况;②检查结束之后,应妥善处理消毒鞋等物品;③与饲养员共同讨论检查结果;④根据检查记录,继续探讨改善方案。
1)做好产前准备。①栏舍:用清水冲洗,待干燥后选择合适的消毒药进行1~3次消毒;每次消毒前应确保栏舍干燥,进猪前1d需开窗通风换气。饮水系统要用专用水管清洁剂浸泡消毒,同时将饮水器拆下浸泡消毒后再清洗。②药品:宫炎净、0.1%高锰酸钾溶液、佐特星、牲力源、强勉、0.9%氯化钠、10%葡萄糖等。③用具:保温灯、饲料车、扫帚、水盆、水桶等,经清洗、消毒后,放入舍内备用;并备好经消毒处理的干燥麻袋、毛巾、垫板等。④母猪:临产前1周上产床;上产床前使用碘威消毒,并进行1次体外寄生虫驱虫;产前还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的外阴、乳房及腿臀部位。
2)做好分娩护理工作。①仔猪出生后,用干净抹布将其口、鼻中的粘液擦净,并将猪体抹干。在离脐带根部3~4cm处断脐,断脐时必需用线结扎,断端要用2%碘酊消毒、密斯陀干燥。干燥后,立即让仔猪吃上初乳,并保持箱内温度为30~35℃。②新生仔猪出生后,要在24h内注射血维素1mL,预防贫血;同时进行剪牙和断尾处理,为减小感染风险,可注射速倍治(药效长达7d的头孢噻呋悬浊液)0.3mL。③发现假死仔猪要及时进行抢救,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频率为20次/min;或抓紧仔猪后肢使之倒立,拍其背臀数次,帮助其恢复呼吸。④产中补能、产后消炎(产中:生理盐水450mL+VC 20mL+佐特星30mL;产后:5%葡萄糖溶液450mL+牲力源20mL+强勉30mL),以缓解母猪疲劳、预防母猪产后“三联症”。⑤产后仔细检查母猪状况,如发现其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按照人工授精的方式灌注宫炎净100mL。
3)勤检查、早处理。①检查母猪是否有子宫内膜炎症状。对患有子宫内膜炎或流脓的母猪,可按照人工授精的方式灌注宫炎净100mL,同时连续3d肌肉注射佐特星30mL。②检查哺乳母猪料槽内的饲料量。没有饲料剩余,说明饲喂量不足,尤其是料槽光亮时说明严重缺乏;饲料剩余较多,说明饲喂过多或疾病、酷暑、饲料变质等引起母猪采食量减少。③检查分娩猪舍内母猪用料槽位置是否偏低或偏高;同时,严防哺乳仔猪摄食母猪料而引起消化不良。④检查母猪臀部所处位置是否有平行的横杆(防止后蹲),严防其阴部受伤或因后蹲而引起细菌感染;炎热夏季可于母猪后部撒一些保嘉粉、密斯陀等,降低子宫炎的发生率。⑤检查哺乳仔猪的体重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应及早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若由补料不当引起,则应研究如何改进;若由母猪产乳能力下降引起,则要考虑母猪的胎龄、体况等因素;若仔猪有腹泻现象,则要分析腹泻的原因;若由代养引起,则要评估代养风险性;若由母猪产次过高引起,则要综合评估该母猪是否需要淘汰。⑥检查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仔猪有活力,毛密集,皮肤呈粉红色、触摸时感觉有弹性;严重腹泻的仔猪和处于饥饿状态的仔猪,常在母猪身边或腹部上面入睡,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护理;哺乳仔猪集聚在一起,说明舍内温度偏低。另外,饮水器的高度、水压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仔猪的断奶体重。
断奶仔猪舍应有3栋以上,这样才能顺利实行全进全出制,以减少断奶仔猪的病原菌感染;最好能将第1胎次的仔猪和其他胎次仔猪分开饲养,因为前者需要更多的呵护;另外,饲养员除需做好常规饲养工作外,还需密切注意以下环节:①检查舍内温、湿度是否合适。仔猪体重和周龄不同,所需的温度也不同,最好将舍内温度控制在20~28℃;舍内温度偏低时,仔猪皮毛粗糙、喜欢挤在一起,且有可能发生日增重下降、排软便、腹泻等病症,可通过使用保嘉粉、密斯陀等降低舍内湿度,以使仔猪温暖舒适。②检查料槽内是否积有饲料。断奶仔猪的饲喂,应少喂勤添(每天饲喂4~6次),以保持饲料的新鲜度,从而增加仔猪的摄取量。若积有饲料,可能是投喂量过多,也可能是仔猪采食量降低,应及早查明原因。③检查仔猪膝关节和肘关节是否有浮肿现象,并检查仔猪是否因断尾、断脐带、注射铁剂等造成创伤。如果仔猪疾病压力较大,建议使用速倍治(长效头孢噻呋)做好3针保健(即1日龄0.3mL;7~10日龄0.5mL;断奶时1.0mL),可有效减小感染风险;或者使用创可贴包扎受创部位。④检查饮水投药器、水箱等特殊的药物处理设施。日常中最好的投药方法是饮水投药,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炎夏或者断奶期(此阶段还可以添加抗应激和助消化的药物,如肠生源和健力源)。
①地板光滑度要保持适中。过分光滑,易使猪腿部受伤;过分粗糙,对猪蹄部损害很大。②母猪产次少,但体躯大、重量大,说明其后备或妊娠阶段的管理不善,应及时调整饲喂系统;特别是初产母猪与经产母猪要区别攻胎,攻胎时间也要区别对待。③检查母猪的采食行为和起卧状态(母猪一般侧卧或四肢分开趴卧),健康的母猪采食和起卧时姿势较稳。④做好母猪配种后18~65d内的复发情检查工作,每月做1次妊娠诊断。正常情况下,配种后21d左右不再发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娠;妊娠母猪一般表现为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驯、行动稳、阴门下裂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⑤应重点关注妊娠前期和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与护理。加强舍内温湿度控制,饲料转换要平稳过渡,还要适当补充青料,防止母猪便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提高母猪受胎率,防止流产。必要时,可在母猪大围产期间(即母猪妊娠85d至下胎配种后1个月),于每吨哺乳料中添加健力源500g+仔多多500g+肠生源1 000g,补充免疫营养、生殖营养和肠道营养,满足母猪对营养的需求。⑥若发现猪鼻出血或流鼻涕,说明其可能患有呼吸道疾病,应及早做好保健和免疫工作。种猪场需做好灰尘和氨气的监控,通风不良时要雾化消毒以降尘。⑦防止种公猪过肥,因为种公猪过肥不仅会降低其性欲而且会降低其运动能力。每天使用公猪对母猪群进行查情,既能锻炼公猪体魄,又能及早查出返情母猪、节约饲料。⑧检查种公猪使用次数是否合理(每周2次),防止过度使用或近亲交配。
①猪转入之前,要空栏不少于3d,在此期间,栏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饮水管要用水管清洁剂浸泡消毒,同时将饮水器拆下浸泡消毒、清洗。消毒前,要确保栏舍干燥;消毒时,以喷湿地面和栏舍为准。②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早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③提前半天准备好饲料、药物等。让猪自由采食,少喂勤添,每天投料2~3次、空料槽1h,并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④控制好栏舍的饲养条件。生长育肥舍的适宜温度为18~22℃;栏舍要通风良好,以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养殖密度要适宜。⑤调教猪群,让猪只养成“三点”(吃喝、睡觉和排泄)定位的习惯;饲料转换要逐渐过渡,过渡期以5d为宜;新料比例每天按1/5递增;每天清粪4次,上、下午各2次;每3d更换1次门口消毒池(盆)中的消毒液,每周带体喷雾消毒1~2次;注意观察猪群的排便、吃料和呼吸情况,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护理和治疗,病情严重或原因不明时要及时上报。⑥坚持全进全出制度。⑦熟悉各种药物的用途、适应症及禁忌,有选择性地用药。
总之,饲养员是生产第一线员工,能最早发现猪场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猪场只有在向外学习技术和管理的同时练好内功,加强饲养员的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饲养员的积极性,使其把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做到极致,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