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佳
社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得到了较快发展,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明显增长。社区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群众性教育,由于它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参与,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却切身体验着幸福感的每况愈下。工作与生活上日益加重的压力以及高楼相对封闭的单元住房,限制了人们与邻居的来往,也隔断了交流和沟通,造成了邻里之间的心灵隔膜,在给人们带来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的同时,也使社区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协调。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组织结构,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活动直接同构对应,其意志表现形式能发挥出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音乐具有审美的超越性,它超越了民族、时代、阶级的界限,最容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曾经说过:“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因此,利用音乐独特的魅力在社区文化教育中推广,以音乐教育为主线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的建设,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社区音乐文化教育作为社区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包括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在内的,集各种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主题和对象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形式。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群众性教育,即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音乐教育需要,由社区广大民众参与,面对广大民众的教育”[1]。
对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开展时间较早。自1953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 提议相关音乐学会和组织合作共同促进、提供和传播在社区进行音乐活动开始,ISME 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协助各国在社区音乐活动和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协助许多国家制定和评价社区音乐活动和社区音乐文化教育计划。[2]如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很多西方国家都非常支持社区音乐文化的教育,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如英国专门成立了“社区音乐威尔士”社区音乐组织,澳大利亚则利用网络来促进本国社区音乐的发展。
我国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兴起始于20 世纪80年代,发展时间较短,不过学术界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音乐文化教育体系的探讨也逐渐增多。中国艺术研究院裴培和曾逐令就社区音乐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以许昌市为对象进行了社会调查和个案研究,推导出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的一些共性特征及其所发挥的社会效用[3]。胡庆生和彭赛赛对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他们建议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应加强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的建设[4]。沈艳芳对珠海的美丽湾音乐社区进行了音乐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分析,指出音乐教育与物业管理融合的思路[5]。宋艳玲和马达从社区教育、社区音乐教育的概念界定和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特征入手,对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基础理论作了分析,提出了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发展的初步构想[6]。陈涛涛和赵秀芝则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收集和整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论述了米东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状况,并对米东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7]。
上述研究为我国城市社区政府利用本土音乐和音乐教育资源,制订积极有效的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本文认为,由于历史、地域、风俗等的不同,社区居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程度、兴趣度以及接受能力均不尽相同,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建设也应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建设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时,首先应对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现状以及社区居民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掌握了社区音乐文化现状和居民的音乐需求,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以温州市新桥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社区的音乐文化教育现状以及社区居民对音乐文化需求的问卷调查,提出适合该社区居民的音乐文化教育举措。
温州市新桥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是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居住人员身份复杂,本地居民、外来人员混居。近年来,该社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出现许多亮点,值得学习和借鉴。新桥镇社区文化建设原本薄弱,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创建文明城镇为载体,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建设了多个群众休闲娱乐场所——新桥文化广场、汇昌河水上公园、温州南戏城等,还借精品社区建设之机,建立“五室三站二栏一场一校”社区文化工程,方便居民就近参加社区活动。2003年2月,新桥镇被授予温州市首个“文化进社区”示范点,还建立了社区艺术培训中心、社区巾帼健身队、社区业余京剧社等多个业余文艺团体。新桥镇的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文艺活动对精品社区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渗透力和影响力。
为了解新桥社区音乐文化现状及需求,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方面;第二部分是居民对社区音乐文化现状的认知,包括对社区音乐文化的普及度的感知、社区音乐文化包含的内容与目的、接触社区音乐文化的途径、社区音乐文化教育配套设施以及社区音乐文化的氛围和影响力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居民对社区音乐文化的需求,包括社区音乐文化应包含的内容、期望的社区音乐文化开展形式、音乐文化消费水平等方面。
本文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小范围的问卷测试,调查结果显示了较好的效度和信度,达到了进行大范围正式调查的要求。在正式问卷调查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入住户数在20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作为调查区域,在新桥社区共发放了3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78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2.67%。
下面就问卷结果作一统计与分析。
1.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现状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新桥社区居民对该社区的音乐文化教育现状评价比较低,主要体现在音乐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率较低、相关配套设施远远落后、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氛围和影响力较弱等方面。本文就几个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如下。
在问及“您认为社区音乐文化开展的目的(多选) ”时,选择“提高民众音乐素质”和“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比例最多,均为92%,而选择“促进邻里交流”和“构建和谐社区”的比例仅为42%和30%。这一调查结果与本文提出的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目的有些许出入,但是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虽然社区居民尚未完全认识到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深层次意义,但是他们所认知的目的也是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目的的一部分。
对社区音乐文化状况感知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感知非常好、一般、很差的比例分别为0%、36%和64%。由此可见,新桥社区居民对目前的社区音乐文化状况很不认同。在对认为状况很差的居民群作进一步了解中发现,配套设施和音乐文化活动很少是其主要原因,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80%的居民认为配套设施根本没有或者很少,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认为音乐文化活动很少甚至根本没有。
表1 配套设施和音乐文化活动情况调查统计表
对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的居民文化素质较高。但是,在音乐文化氛围上的评分则比较低,36%的居民认为社区音乐文化氛围一般,64%的居民认为社区音乐文化氛围较弱。与之相关的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对居民影响力调查显示,认为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对居民影响力较强、一般和较弱的比例分别为19%、11%和70%。这也验证了“氛围与影响力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一假设:音乐文化教育氛围越强,说明居民对其认可度越高,其对居民的影响力亦会增强;反过来,影响力的增强或减弱也会对氛围产生同方向作用。试想,对居民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活动,居民大多不愿意将精力浪费在它身上。
对家庭的音乐文化消费(多项选择) 的调查结果显示,进行音乐教育的居民家庭比例最多,达到73%,可见居民对于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兴趣都是很大的。但是,在对平常用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时间调查上,每天超过2 小时的比例为0,1—2 小时的有20%,半个小时的比例为7%,而绝大多数居民从来没有参与过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占73%) 。因此,如何促使居民将其对音乐文化教育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参与到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中去,是社区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2.社区音乐文化教育需求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新桥社区居民对音乐文化教育的需求很旺盛,与实际情况形成明显反差。本文就这一部分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如下。
在问及“是否愿意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时,73%的居民表示非常愿意,仅有27%的居民表示无所谓或者不愿意。但是,对“是否已经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调查结果与之刚好相反,仅有27%的居民参与过社区音乐文化活动,73%的居民没有参与过。
对“认为社区音乐文化主要应满足的需求”的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闲暇娱乐是新桥社区居民认为音乐文化主要应满足的最大需求,其次是学习交流和交友聊天。这一数据与“认为社区音乐文化开展的目的”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居民认为的社区音乐文化开展目的集中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和“提高民众音乐素质”,导致了居民最期望音乐文化活动满足的需求是闲暇娱乐。
表2 社区音乐文化主要应满足的需求情况调查统计表
对“您希望以哪种形式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多项选择) ”的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居民最期望参加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观看文艺演出、参加艺术培训、参与文艺演出、聆听音乐讲座。
表3 希望参加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调查统计表
在问及“希望社区举办哪类音乐文化活动”时,选择比例最高的是器乐 (57%),其次是歌舞 (46%) 和声乐 (38%),最后是戏剧(9%) 。
在对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开展的困难的认知调查中,本文发现,居民认为导致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开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群众参与热情不足和领导重视不足,选择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均超过了50%,其他原因还有资金不足、场地受限以及内容不够新颖等。具体数据如表4 所示。
表4 导致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开展困难之原因调查统计表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新桥社区在音乐文化教育方面做的工作与社区居民的期望还相差甚远。如前所述,该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问题较多,如居民参与热情不高,音乐文化氛围与影响力较弱,音乐文化教育活动开展较少,配套设施少等等。如何解决严峻的现实情况与居民参与的强烈意愿之间的矛盾成为社区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保障。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吸引了广大居民的参加,而且使广大居民在美的音乐文化感染中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道德得到提升,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府工作的长期目标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让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变为一项长期化、稳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事务。
政府的支持应包括两个方面:资金与人员。在资金方面,政府应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建设与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在已建社区中,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增加可用于开展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在待建社区中,引导开发商在前期的建设规划中将一些音乐活动设施的建设纳入其中,促进音乐教育与社区前期开发的结合,一来方便社区以后的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来也可作为开发商宣传的亮点,达到共赢。在人员方面,政府可组建相应的社区文化建设部门或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社区文化教育的建设,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组织安排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2.积极调动社区居民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教育活动。
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区社会团体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社区文化建设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必须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热情。对于新桥社区的居民,社区文化建设部门可牵头成立器乐、舞蹈、戏曲等民间艺术兴趣小组,举办社区内部的文艺汇演,既能让社区居民观赏到来自身边的艺术,也能给表演者以成就感,两者都能促进居民的参与程度。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安排器乐类的艺术培训等。另外,应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包括社区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公园等,人力资源包括社区居民中的音乐教师或者达到一定音乐水准的专业人士。这些资源的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社区居民对于身边的资源比较熟悉,不会有陌生感和抵触感。同时,地域上的近邻也为社区居民参与活动提供了便利。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灵活性。
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系统过程。社区的力量过于单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助于提高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社区居民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对于音乐文化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并非每个社区内都有相应的音乐类资源。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拥有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不仅涉及的音乐种类众多,而且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素养,在社区教育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社区可以与高校协商,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定期给社区提供音乐指导和咨询服务,或是利用寒暑假成立短期的器乐培训班、音乐辅导班等。一方面可解决社区找人难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体验社会音乐教育的状况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建立健全社区多层级音乐教育教师队伍,提高社区音乐文化艺术性。
教育质量的优劣与教师队伍水平息息相关。作为社会性、公益性活动,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更是如此。建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加强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与水平,是社区音乐文化教育良性发展的推动力。
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与志愿者三方构成。虽然兼职教师与志愿者能够为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其性质决定了其精力的投入非常有限。为了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持续性及音乐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社区应该储备一定数量的专职音乐教育教师。在社区音乐教育教师的招聘上,应以复合型人才为主,可以广泛地吸收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快地提高社区音乐教育的水平。
同时,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是社区居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趋同音乐行为,这种行为反映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状态,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应该使这种精神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中,应倡导和坚持音乐的艺术品位。提高社区居民的音乐艺术品位,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情商和气度,增进他们对社会文化和自我社会价值的认识。而这一重任最合适的承担者就是社区音乐教育教师,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专职教师存在的必要性。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耳濡目染感染并强化居民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气质,也可自编适合本地社区居民传唱或表演的歌舞,激发社区居民的音乐创作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居民音乐艺术品位的目的。
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国家重视全民教育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举措中的一项,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新桥社区为例,通过调查该社区的音乐文化教育现状与居民对音乐文化教育的需求,提出了该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的几点建议。但是,社区音乐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模式,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以及如何确保社区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作为一种长期的文化投资运作起来,仍然需要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社区音乐文化教育建设提供些许帮助,也希望能够使更多学者投身于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研究领域。
[1]张晴.社区音乐教育浅谈[J].理论界,2003 (3) :101.
[2]马达,许冰.国外社区音乐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 (2) :55-60.
[3]裴培.当代城市社区音乐文化研究——许昌市城市社区音乐活动的音乐社会学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4]胡庆生,彭赛赛.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教育运作的构想[J].音乐生活,2008 (12) :50-51.
[5]沈艳芳.音乐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个案分析[J].美与时代,2005 (8) :19-21.
[6]宋艳玲,马达.社区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艺术研究,2008 (3) :13-15.
[7]陈涛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