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海洋有限接纳

2012-11-08 05:41:02撰文思源
海洋世界 2012年5期
关键词:恒河污垢陆地

撰文/思源

无限海洋有限接纳

撰文/思源

在各地文化中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共识:水具有涤荡一切邪恶和污垢的力量。

古代人类很早就有把海洋视作理所应该的倾废场所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文化上均可以找到一种共同的认知传统:水具有荡涤一切邪恶和污垢的力量。这些关于海洋的认知传统构成了现代人依赖海洋解决陆地问题的思想根源。

用水来清洗自己,作为一种仪式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洗礼,作为基督教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被人们所熟知,尽管其复杂的含义不能被人所详知和了解,但是多数人仍然知道,洗礼是为了洗去人生来即有的罪恶,即原罪。水可以涤除过往的一切邪恶,从而达到重新做人的目的。

人们陆地倾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进入海水的垃圾并没有真正消失

在印度人的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净身

在人看来,如此丰富的水体既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又是可以容纳、稀释所有污垢的地方

印度人对其母亲河恒河的信仰与依赖达到极致。恒河被称作圣河,其水即为圣水。在印度人的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到恒河沐浴净身;而饮恒河水成为印度教徒的人生四大乐趣之一。除了认为圣水可以洗去自身的罪孽和污浊之外,印度教认为,管理死者“时限”的湿婆大神常在恒河岸边巡视,凡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于是,印度教信徒们把恒河当做天堂的入口,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大门。

在伊斯兰教中,信徒进入清真寺前一定要洗手,斋戒之前则要全身沐浴,以此来表示对真主的虔诚。而在中国的民俗中,也有在特定日子“祓濯”、“祓除”邪气的习惯,用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晦气;婴儿一出生,就得清洗;人死去的时候,也要清洗干净才能下葬入殓,得以往生。

人普遍认为海洋的能力是 “无限”的。接纳一点点陆地上的污秽之物,对于海洋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种习惯一旦形成,若不是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这种习惯就会延续下去。人一旦认为水具有涤荡一切邪恶和污垢的力量,在面对宽阔的水域或无限的海洋时,难免不去将生活中无法处置的东西投入其中。有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表明,古希腊人曾有意识地将海洋作为倾倒各种需避而远之的物品的场所。到了公元 4 世纪,罗马帝国的康斯坦丁堡也向附近海域排放大量污水。据现代知识推测,当时的污水排放应该大大增加了海水中的营养物,引起浮游生物迅速繁殖,继而,丰富的食物资源引来了大量的鲸。

为何在那么早的历史时期,海洋就会成为人类排放废弃物的场所?为何人们会把这种倾倒视作一种理所当然?究其原因,也许是海洋本身的特点给人类太多的错觉。

首先,海洋是独立于人们现实生活之外的,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差异巨大。除了在神话故事或科学猜想中,人几乎无法在海中生活,所以海洋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另外一个世界;陆地上的东西进入海水后会“消失”,仿佛离开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可以随着海水漂流,一去不复返。

其次,海洋的宽广和深邃令人们无法全面了解它,这种无法穷尽的感觉令人对海洋至少会产生两种感觉:恐惧和夸大。恐惧的感觉不用解释。说到“夸大”就首先反映在人认为海洋是“无限”的这种观念上。这种“无限”的观念不仅仅包括了人们对海洋巨大的空间尺度的认知,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人普遍认为海洋的能力也是 “无限”的。所以,接纳一点点陆地上的污秽之物,对于海洋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次,海洋是丰厚的。海水不仅容纳着难以计量的水和盐,海洋中还有数不清的矿物和生物。在人看来,如此丰富的水体既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又是可以容纳、稀释所有污垢的地方。最后,海洋有巨大的运动力。潮水、波浪、海风日复一日的不停运动,能把海中的物产送到岸边,也能把陆地的污垢带走,然后无影无踪。

正因为这些不同于土地、河流、湖泊的特性,使人类夸大了海洋接纳污秽的能力。

早期的海洋倾废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们把往海中倾倒废弃物当成一种快捷、高效的出路。

向海洋倾倒废物的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在17世纪北美的波士顿,刚刚定居不久的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将城市垃圾和污水排放到邻近的河口和海湾之中。这在当时还属于一种个别行为,但造成的结果也是长达400年的河流治理运动。

个别行为演变为普遍行为时,带来的就是世界性的影响。早期的海洋倾废活动开始于欧洲革命之后,由于欧美国家的海上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向海洋倾倒城市垃圾和港口疏浚物。最早的是美国,1875年,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就开始向海里倾倒疏浚物;英国则从1887年开始在泰晤士河口海湾倾废;此后日本、韩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新西兰等沿海国的倾倒活动也相继出现,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

早期的海洋倾废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把海洋作为廉价的倾废场所。将大量废弃物有意地倒入海中成为一种普遍的处理陆地废弃物的方法。对于人们印象中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在当时采取如此轻视海洋的做法有其重要的原因。首先,向海中倾倒废物既容易又方便,无需多少费用,并且这种行为在早期很少受到管束;其次,陆地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越来越严格,要想在陆地上倾倒废弃物必须寻找合适的地点、缴纳必要的废弃物处理费用、办理各种复杂的手续等,所以往海中倾倒便成为一种快捷、高效的出路。

但是,人们陆地倾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进入海水的垃圾并没有真正消失。在一段时间过后,这些垃圾便以各种形式再次困扰海边的居民和海岸城市。大量不会沉底的垃圾会浮在海面,进而漂到海岸、冲上海滩,形成污染。这些漂浮垃圾主要是比重小的食物残渣、纸屑或木质废品。更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复杂的海流往往会将这些垃圾带到距离倾倒点很远的海岸和海滩。即使是沉入海底的垃圾也可能产生问题。垃圾沉积形成浅滩,影响航道的安全;另一方面,海滩可能因垃圾改变海岸水底地形产生积垢,进而影响休闲活动。

于是,人们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无限的海洋并非那么强大,它的自愈和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甚至在某些方面,人一旦伤害了海洋,它就再也无法恢复原有的状态和面貌。

猜你喜欢
恒河污垢陆地
A simple act of kindness
谁在推着陆地跑
关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种版本
陆地开来“宙斯盾”
恒河风情录
世界博览(2019年15期)2019-08-26 08:10:55
恒河静默尘世喧嚣
中国三峡(2018年11期)2018-11-30 06:47:08
爬爬爬,以水中冲向陆地
恒河
诗选刊(2016年2期)2016-05-23 09:55:42
换热设备污垢热阻和腐蚀监测技术综述
颗粒污垢模型在微生物污垢研究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