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状况调查与思考

2012-11-07 03:32高凤便
中华建设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成效情况问题

高凤便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摸清石津灌区运行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灌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于2009年开始石津灌区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石津灌区;情况:成效;问题お

石津灌区成立60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灌溉、工程建管、发电、城市供水等综合职能单位,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建设,摸清石津灌区运行与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动灌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于2009年开始石津灌区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基本情况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控制面积4144Km2,设计灌溉面积244万亩,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市县,114个乡,968个村,管理局设有8个职能科室,11个直属单位,其中有3个输配水管理处和5个用水管理处和三个水电站,已实现“以亩配水,兼顾市场,按量收费,三级分水,落实到村,包干使用,浪费不补,超额用水,加价收费”的配水机制,以专业管理为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民主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

1.1调研重点、方式和对象。

以灌区水价执行情况、工程建设管理、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管理、农业灌溉运行状况等为重点,通过发放调查表、查看实情和走访、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发放调研表1200份,回收1096份,座谈人数560人次,涉及3个市县(市、区)、110个乡镇、412个村组。

1.2灌区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1)水价执行情况。

1997年石津灌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两部制水价为综合水价,将应征基本水费分摊到计划水量中去,与计量水费一并征收,执行综合水价的好处是谁用水谁负担基本水费。

根据冀价工字【1998】245号文件,1999年计量水价调整到单方水100厘;基本水价2.6元/亩.年,2009年开始执行终端水价标准为0.15元/方(冀价经费【2008】第7号)。

(2)工程建设与管护情况。

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已有10年之久,灌区骨干工程状况逐年改善。但由于年投入不足,渠道改造任务重,仅解决了一部分“卡脖子”工程,而大部分支渠以下工程防渗的不多,跑、渗、漏等现象仍十分严重。特别是水利体制改革以来,灌区末级渠系呈现出管理主体缺位、有人用无有管的局面,导致渠道输水不畅,灌溉面积严重萎缩。虽然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采取“国家投入点、水管理单位补一点,农民拿一点”的办法,改善末级渠系配套问题,防渗部分过水渠道,破败状况有所好转,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渠系状况令人担忧。

(3)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与管理。

1996年石津灌区组建成立了第一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崔村用水户协会)以来,按照“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灌区现成立协会18个,均已注册登记。通过这次调查,灌区内运行得较好的有军齐干渠赵圈用水户协会,四干渠崔村用水户协会、高古庄协会,总干渠深州段东四王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大田北分干渠用水户,一干渠大陆村用水户协会,这些协会在末级渠道维护、灌溉管理、水费计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协会成员大多由村干部组成,如崔村用水户协会、大田南干渠用水户协会、东四王用水户协会等,工作进展情况也较好,灌溉管理效果较好,老百姓比较满意,水费足额能收取到位。但大多数协会运作还不规范,只是灌溉期间组织放水,灌溉结束后就解散,工程维护难。

(4)今年农业灌溉情况。

春灌自3月6日开闸放水,至5月29日关闸,历时62天,共放水2次,灌溉水量3.2亿立方米,渠首闸最大灌溉流量109立方米/日秒立米,基本保证了灌区农业小麦两水、白地一水的春灌用水需求。由于今年灌区范围内降雨量超过历年平均的2倍,二水用的较少;二是结合给北京供水,没有形成用水高峰期,只是一些农田错过了最佳灌溉期,只得改作井灌,丢失一部分效益面积。

2. 主要工作成效

水利三项改革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石津灌区运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政策宣传更主动、更深入。

灌区管理单位为推动灌区水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用水户协会建设,积极做好政策宣传。一是发放公开信。灌区管理单位主动征求政府和广大用水户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发放宣传手册。灌区管理单位将相关政策印制成册,让灌区用水户了解政策。三是发放咨询卡,提供灌溉服务、供用水合同、灌溉调度、水价、水情信息等咨询服务。四是召开座谈会。通过村组座谈会、农民用水者协会座谈会、用水户代表座谈会,宣传新政策,听取各方面的呼声。五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2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增强。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以实际行动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闸灌溉之前,灌区管理单位的同志们提前做好摸底调查,及时了解农情、考察作物生长情况,准确掌握旱情,合理上报各处用水计划。灌溉过程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合理调配水量。让百姓浇适时水,确保全灌区20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用实际行动支持新农村建设。

2.3用水户水节水意识增强。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特别是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实施,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已逐步形成。灌区通过实现水情三级联网、测水双方签字等措施,强化水量调度;积极推行畦田化建设,二八改畦等措施减少田间水量损失;组建浇地专业队和护渠专业队,提高末级渠系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促用水户节约用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4灌区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建设有所加强。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持续开展。截止到2009年石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获得投资计划15885万元。共完成土石方408.7万立方米,混凝土21.02万立方米,石方2.14万立方米,完成总衬砌长度189公里,渠道建筑物更新改造491座。

(2)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的投入。末级渠系工程试点项目和终端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是末级渠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3)以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实施主体,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做好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采取政府投资、水管单位补助、用水户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去年冬完成投劳26590个,对472公里的分干渠、支斗渠进行了清淤整修,完成了土方300万立方米,衬砌渠道21.8公里,共投资894.5万元。

2.5农民用水者协会运作日趋规范。

协会在维护供水秩序和征收水费、促进工程养护和配,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了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

(1)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协会成立后,通过与用水户交流沟通,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签订支斗渠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主体,让用水户参与到末级渠系建设与管理中来,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性和自觉性,确保末级渠系工程效益的发挥。

(2)提高了水费预征率。协会通过积极宣传,用水户用水商品意识增强了,像东四王用水户协会,通过开用水户协会代表大会,就用水计划、用水管理、工程管护和水费预征事项达成共识,水费预征比率达到90%以上,灌溉结束对“水量、水价、水费”进行公示,让群众放心,干部明白。

(3)规范了用水秩序。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后,用水管理公开、民主、透明,许多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协会内部就得到解决,用水纠纷减少。由于协会参与管理,能够统一规划用水,周密用水计划,合理调配水量,再没有发生偷水、抢水事件,用水秩序大为改善。

(4)协会自身得到发展。一方面灌区管理单位加强对协会的政策、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协会在服务灌区的同时,想方设法开展多种经营,想方设法(渠道绿化,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尽量弥补运行经费的不足,为协会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加上对水利三项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解方面的偏差,导致取消“两工”与开展“一事一议”、减轻农民负担与合理水费负担等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引起管理上出现断档,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3.1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工作得不到相应支持,协会运行与发展受到制约。

(1)基层政府引导、支持不够。用水户协会作为社会团体,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经费来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

(3)缺乏物质基础。灌区内所有的用水户协会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大多是租用灌溉站办公用地。

(4)协会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协会代表虽然是用水户选上来的,但毕竟是农民,对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

(5)部分用水户不接受。有的协会与村委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让用水户对协会产生了误解,协会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部分用水户认为协会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不愿意配合协会开展相关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3.2部分渠道输水能力下降、工程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

石津灌区渠系工程修建于60年代,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后期资金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管理失效,导致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末级渠系状况令人堪忧,灌溉面积日益萎缩。主要表现在:

(1)骨干工程过流能力下降,不能满足灌溉需求。

(2)末级渠系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渠系状况差,计量设施不配套。

(3)用水户缺乏大局意识。部分渠道在续建配套中偏重局部利益,影响整体利益。

3.3综合水价收取困难多。

从理论上讲,推行两部制水价是兼顾农民用水负担和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供水单位和农民利益的“双赢”政策,但却难以执行到位。

(1)有效灌溉面积难确定。(2)基本水费难收取。(3)水利设施不配套。四是旱涝年景对水费计收影响大。

3.4用水单位干群关系紧张。

随着灌区管理单位服务意识的增强和灌溉条件的改善,灌区各方面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部分渠道长期缺乏有效的管护,淤积、渗漏严重导致上下游水费相差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干群关系仍然比较紧张。

4. 思考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的氛围;加大对广大用水户的宣传,扩大政策影响的覆盖面,充分调动用水户的积极性;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灌区管理单位、地方政府、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应该就下面几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水利灌溉为农业服务。二是积极探索综合水价政策。三是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发展方向。

4.2理顺体制关系,履行管理职能。

(1)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与引导者,灌区管理单位是政策的宣传与支持者,用水者协会及用水户是政策的执行与实践者。灌溉管理、工程建管、水价改革及协会运行等方面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加强沟通,力争形成政府支持、水管单位引导、用水者协会具体落实、灌区广大群众认同的良性局面。

(2)灌区管理单位是灌区工作的服务部门。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做好骨干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三是搞好农业灌溉服务工作。四是为协会和用水户提供咨询和服务。

(3)协会作为灌区工程的群管组织,也是农业灌溉管理的服务者和执行者。一是组织农业灌溉和渠道维护。二是开展多种经营,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三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保证用水者协会的健康发展。

(4)用水户是农村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一要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投身于末级渠系工程建设。实现谁受益、谁负担,谁用水、谁管理。

4.3加大投入力度,发挥工程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上下游渠道同时维护配套好,才能发挥出整体效益。现在虽然解决了部分卡脖子工程的建设,但还有大部分渠道工程缺乏维修养护经费,工程状况每况愈下。要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财政投入、部门资金利用、资源开发、鼓励社会参与等多层次、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统筹安排使用各种渠道的经费,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坚持建管并重,确保投资效果。

4.4建立行评长效机制,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开展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是促进水利改革和建设,推动灌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建立真正地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和接受民主监督的机制。利用灌区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灌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契机,转变灌区管理单位的服务态度,提高为农民用水户服务的质量,主动接受用水户的评议和监督,提高协会在民主管理事务中的地位,为协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要把行风建设贯穿于整体工作,要完善行评的责任、检查、考核、奖惩等制度,促进灌区行风评议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自我约束,全方位服务于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成效情况问题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