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院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证研究

2012-11-07 12:05刘目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分流分层培育

刘目前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普通院校信息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证研究

刘目前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分析了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目标,提出“分流分层培养”的人才培育模式,并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培养对象4个方面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途径与方法。

普通院校;分流培养;分层培养;创新

普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探讨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部分,信息类本科专业由于在中国各高校具有普遍性、开放性特点,在人才培育模式上更加需要改革与创新以办出特色和水平,因此,信息大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探讨已经成为IT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关系到能否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与重点高校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相对较弱、学生素质相对不高,专业办学水平相对偏低、人才培养质量相对偏差,因此,探讨其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育模式对普通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通讯,网络,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开始出现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专业课程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创新教育模块等诸多方面;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又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顺应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院校自身教学改革及发展的需要,及时开展“信息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笔者从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创新教育培养实施过程,提出构建“分流分层”的人才培育模式,旨在为高校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 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国内外高校对如何提高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真正以提高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研究视角的还不多。国内外对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对“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龚道明在《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中提出以基本理论教学模块、基本实验教学模块、校内课程设计模块、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1]。(2)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秉钊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考核、共同提高学生素养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2]。(3)对“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李莉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提出以强化计算机考研课程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朝研究型方向发展的人才[3]。

笔者认为开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人才培育模式研究非常迫切,但一定要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市场特点,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普通院校的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一样能够培养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一流人才。

二 信息类本科专业“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从信息类本科专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出发,提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一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群“分流”,使得每个学生都由各自的专业方向与特色;二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开展强化考研课程、引入行业认证、开展创新教育学分以分层培育出“修业型”、“就业型”和“创业型”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建立一套特色鲜明的信息类本科专业“分流分层”人才培育模式,促使本专业学生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在各个层次“百家争鸣”。

图1 “分流分层”创新人才培养设计

“分流分层”理念是根据大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特征,促使该专业学生按“专业方向分流,按专业水平分层”,着重从4个方面实施培养过程:(1)培养目标。掌握和了解就业市场对信息类人才需求特征:第一类是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类是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第三类是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事业、政府等单位或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4]。(2)培养过程。跟踪调查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流向、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毕业生对学生时代人才培育模式的评价分析等,以对所开展的培育过程进行反复检验。(3)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专业素养进行引导分流,一方面引导一部分学生考研、一部分学生考行业认证、一部分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并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创新设计大赛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引导到不同培育模式下成才;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强化考研课程、突出实践技能培训并将行业认证纳入学分体系、开展创新教育学分等,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分层分流”为特色的信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体系。(4)培养对象。掌握和了解信息类本科专业学生生源特点,包括家庭因素、经济实力、兴趣爱好、信息意识、专业素养等。

三 信息类本科专业“分流分层培养”实施及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对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将其列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上,逐步构建了适合信息类专业的“分流分层”人才培养模式(图1),即促使信息类毕业生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考研(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修业”型人才),二分之一的学生考行业认证(具备突出实践技能的“就业”型人才),四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创新教学实验室(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信息学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过去几届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读研深造,有近1/3的学生拿到双证并能很快落实就业单位,也有近1/3的学生进入了创新实验室锻炼后在IT行业暂露头角,2009、2010、2011年连续三届学生在国际Scilab程序设计大赛中获三、二、二等奖,在国内信息类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设计和机器人大赛中也取得好的成绩。

[1]龚道明.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48 -49.

[2]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72 -74.

[3]李莉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福建电脑,2001(11):65 -67.

[4]李晓明,陈 平,张 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8):11-18.

[5]罗若愚,王卫东.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6(2):36-39.

G64

A

1674-5884(2012)02-0079-03

2011-11-30

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003010241);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0208)

刘目前(1976-),男,湖南醴陵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责任编校 晏小敏)

猜你喜欢
分流分层培育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NSA架构分流模式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有趣的分层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