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恒 杨子文
(1 吉林省辽源市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2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虽然不高,若不及时恰当处理,随时可危及生命。本文作者以小剂量肾上腺素、特布他林联合激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41.6岁。病程2.5~12.5年,伴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11例;心功能分级:1级4例,2级5例,3级2例。轻度呼吸衰竭者12例,中度呼吸衰竭者13例,重度呼吸衰竭者3例,肺性脑病者2例。
以单音节说话或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分,呼吸规律异常;心率>120次/分,脉率变慢或不规则,常有奇脉;辅助呼吸肌运动及三凹征,胸腹矛盾运动,喘鸣音响亮弥漫,甚至减弱消失;神智改变:精神错乱,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
见表1。
表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分标准
2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住院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同时,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继之给予特布他林注射液0.25mg加入0.9%盐水100mL中,以2.5μg/分滴速静脉滴注。若用药后20min哮喘无明显缓解或减轻,可再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治疗成功后,继续给予常规巩固治疗及抗炎治疗。
2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小剂量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静脉滴注特布他林5~10min后23例哮喘症状开始减轻,25min后25例哮喘症状明显改善。疗效评分,1分21例(轻度发绀),2分者4例(轻度发绀,心率100~120次/分)。3例哮喘症状改善不明显,疗效评分:7分以上;且年龄均在65岁以上;再次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约10min后症状明显改善,疗效评分为1~2分。只有2例因再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 5min左右,自觉轻微心悸,但经减慢特布他林滴速后,心悸症状逐渐消失,无需停用特布他林。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有效率达10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特别是重症支气管哮喘。
目前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激素类,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等三大类。剂型包括口服剂型,压力型气雾剂,注射剂等三个主要剂型。口服剂型起效慢,不适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适用于哮喘常规巩固治疗。压力气雾剂,在轻中度哮喘发作时用药,可很快进入小气道内,迅速发挥平喘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是目前哮喘急性发作时常备用药。但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压力型气雾剂其药液多停留在口腔内,很难进入小气道内,因此难以发挥平喘作用。因此压力型气雾剂治疗重症哮喘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选择一种有效剂型及有效药物来治疗重症哮喘发作。激素类起效慢,不能及时控制哮喘发作,而茶碱类对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其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血浓度接近,安全范围小。因此重症哮喘发作也不宜作为首选。β受体激动剂中的喘定起效慢,作用也较弱;而特布他林皮下注射需5~15min起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5min起效,相比之下,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起效较其他药物快。我们知道肾上腺素是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既可以兴奋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又可兴奋血管α受体,收缩支气管小动脉,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迅速缓解气道阻塞所致的哮喘,而且皮下注射5min即起效,20~40min达高峰,适用于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早期用药。但由于肾上腺素除兴奋α,β受体外,还兴奋心血管β1受体,增加心率及心肌耗氧量,有较大的心血管副作用。为减少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副作用,选用小剂量皮下注射方法。但由于剂量过小,又会影响平喘效果,因此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重症哮喘发作是一种选择。肾上腺素与茶碱类合用明显增加心血管副作用,因此两药不宜联用。特布他林是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其主要药理作用:抑制肥大细胞递质,增加粘液转运,通过抑制内源性递质释放,阻止粘膜水肿,刺激粘膜氯离子泵,增加气管水分而稀释痰液。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不诱发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对心脏副作用很小,仅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0;静脉滴注30min起效,持续1.5~4h。基于特布他林上述药理作用及肾上腺素药理特点,选择小剂量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特布他林静脉滴注联合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率达100%),又无明显心血管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