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起家的翰墨人生

2012-11-06 07:13黄萍
记者观察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兰亭序行书书法

黄萍

东晋永和九年春(公元353年),王羲之挥毫撰写了《兰亭序》,因其文辞真挚自然,书法潇洒道美,被誉为佳作,广泛流传。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将王羲之推崇为“书圣”,《兰亭序》被后世书家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今年8月初,《贾起家行书兰亭序》的出版发行,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8月14日至2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市文联、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精神——贾起家书法展”在国家博物馆书法厅展出,书法展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历代诗人咏北京”“历代名家诗词”3个部分组成,共60余幅作品,此举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到场观摩,好评如潮。

9月15日至23日,“贾起家书法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举办。短短9天的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作为山西籍的书法家,此展是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在山西的延续,也是他向家乡人民和业界同道的一次汇报。在全省上下共造一个新山西的精神感召下,他挥毫写下“清和”二字作为此次会展的主旨,这是他对家乡“政治清明,民生和谐”的真实感受,更是对当下山西政治、文化及精神面貌的真实诠释。

展出期间,记者采访了他。

万般情愫寄笔端

今年的9月,对于贾起家来说是忙碌的一个月,60岁是一个开始,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外漂泊多年,该是自己总结汇报的时候了,无论是用书法的形式诠释北京精神,还是给家乡父老汇报自己用真情书写的成绩单,从今年初筹备办展览到展出如期进行,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汗水。9月初,他从北京回到山西就开始忙碌,从会展的布置设计到作品数量和分布位置,他都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觉得:必须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家乡人,留给参观者,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恩师同仁,无愧于时代。适逢60岁展出的60幅作品,以行楷为主,尤其有六条、八条巨幅屏显示了贾起家深厚的书法功底。展出期间,他每天都会守在展厅,与前来观摩的各界人士切磋探讨,对于慕名前去拜访的书法爱好者,他还会现场讲解。他悉心指导、用心沟通,耐心回答参观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毫不保留地传授书法知识,特别是,当他看到在人群中不时有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让他感到欣喜不已,他捋着满头的白发说:“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的脊梁。”

在展出现场,记者遇到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专家,她告诉记者:品味贾起家先生的书法作品是一种享受,无论他的行书、楷书或草书每幅都韵味十足,令人折服、敬仰、叹绝。

来自家乡的黄彦红与贾起家是多年的好友,谈及此次展出,他感慨道:“起家是个勤奋的人,多年潜心苦练,只为传承中国书法艺术,无论身居何处,他始终低调做人,老实做事,从他的字里行间就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书法大家的那种气度、襟怀和情愫。”

在贾起家看来,在60年的人生旅途中,书法就是自己的生命。

这些年,他担负着书画交流和展览的组织工作,互动中常会摩擦出创作的火花。为了回报社会,他义捐义卖捐助培养书法人才。“做事先做人”,这是贾起家教给学生的基础课。他送予学生陈开忠的横幅“道归善悟”,让陈开忠受益匪浅。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展览成功举办的背后贾起家所付出的艰辛。

从今年2月确定展览,他就开始找寻与北京精神、山西文化有关的诗词曲赋,以陶冶、教化心灵为旨归纳的文献。找寻期间,他常常是废寝忘食。在书体选择上,他遵循着:歌颂大好河山的,用草书;其余的,大多用行楷。

3个月的创作期间,他不断地给自己的作品“挑刺”,每幅作品都会写三四幅,然后从中选择两幅满意的,再请书法界同仁为其二选一。有时累得腰酸腿疼,也乐在其中。他说:“写字不能带着复杂的情绪,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书法就是把自己愉悦的感情表达出来。写字的过程中不能想太多,要一气呵成,写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就是这个创作规律。”贾起家告诉记者,有一次原本写好的《前赤壁赋》都装裱起来了,若干天后再看并不满意,就重新写一遍。在书写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初,选择的是行书,后又觉得行书无法表现那种韧劲,又改用草书,草书写了两幅还不满意,搁置半个月后,第三次才写出满意之作。

书品如人品,人品如书品。

说到启蒙老师尉世芳先生,贾起家声音低沉,他说,当初在小县城每周步行30华里登门求教,先生诲人不倦,批改习作,与他亲如父子。尉先生病重,起家请假服侍榻前,先生去世后他仍不时去看望遗属,恭谨如昔。

忙碌之余,他常常还会下厨做几道晋南小炒,他说,必须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家乡的味道,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河东。

贾起家说:“在中国像我这样的贫困农家之子有几千万,能写字又自得其乐的不过几百人。我对物质没有苛求。失去思想的土壤,淡化了对泥土对父老的爱,艺术势必枯槁萎缩,一事无成。”

他认为,躁动的年代没有大师。媒体可以炒出拿不出名作的“大名人”,字卖天价,一切审美尺度却被非艺术因素架到云头,对此,他觉得,书法作品中的名家之作应追求高度,兼顾深度,必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墨色飞扬彰显生命节奏

1953年,贾起家出生在山西夏县(古称安邑,为禹都),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多文人墨客。出现过魏文侯之师段干木、卫门四代书法大家、大儒司马光等。据考证,其河东贾氏,世为望族。

出生在這样一个具有人文地域和家世渊源的环境里,贾起家幼时便立志读书,8岁时,他临摹了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柳公权的《玄秘塔》。到十三四岁时,他的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17岁时,前往尉世芳先生处拜师学艺、投帖请教,尉先生悉心教导,贾起家遵其教诲,不仅对原来柳字的结构、点画逐次剖析,而且对“二王”一脉的风格特点作了详尽的了解。晋人书法的集大成者是王羲之“大王”,其子王献之也很厉害,世称“小王”。“二王”书法兼擅众美,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座丰碑,贾起家走得正是这样一条学习“二王”的传统途径。年少的贾起家逐渐懂得了字的间架结构和如何把字写得厚重、大气,并开始专攻《兰亭》《圣教》。

几年后,贾起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师范大学,求知心切的他如鱼得水,抓住在大学里的学习机会,坚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古典文学到历史学,再到书史书论,他废寝忘食地刻苦研习、勤奋练字,甚至通宵不眠。

在此期间,贾起家的书法艺术也不断提高,他的恩师徐文达在当时曾称赞他:“间架准确,用笔圆润,章法清整,法度严格,”并说他“是一个成熟的、有成就的、有个人风格的青年书家”。先生的鼓励给了他莫大的鞭策,他也深知肩头的重任。

贾起家曾苦摩《兰亭序》达上百遍、柳公权《玄秘塔》上千遍,他说,愈深入进去,愈觉得自己渺小。为读懂《兰亭序》,他寻得碑拓十几种,临本20来家,互相对比找差异;为了写好《岳阳楼记》,他找来《宋史》,先研究范仲淹的传记;为弄懂怀素潜意识活动在书法上的投影,以不同笔法速度对临、背临《自叙帖》《千字文》《食鱼帖》《苦笋帖》,发现佳作多成于有意无意间,从细腻精微处体悟心欲止而笔仍行的飞动境界。

师承传统但不囿于传统,师法古人但不受制古人,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创作的苦痛和艰辛,是外人难以知晓且难以理解的。而他却乐此不疲,孜孜不倦。“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他始终牢记恩师的教诲,不讨巧、不卖弄,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从县文化馆工作到运城地区文联再到中国文联牡丹书画委员会。他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历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实践中,他深刻地体会到:当个写字人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做学者型的书家。山西前辈如卫俊秀、姚奠中、林鹏都是书法风格突出的学人,终生书外求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人品之高,屹立字外。

1996年,贾起家举家迁居北京,并任中国文联牡丹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这里名家云集,学术讲座甚多,各种展览不断,各种交流和研讨活动颇多,无疑都对贾起家书法艺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来京4年后,他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承前启后肩负历史使命

这些年,贾起家的书法作品人选过全国第二、三、五、六届书法展和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在百余次书展中获各种奖项30余次。

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徐亮认为,贾起家的书法作品极其符合中国美学中对立统一法则,他把自己几十年辛勤的功力锤炼架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上,使作品既饱含激情又充满理性和文化内涵。笔法内在含蓄,布局严谨,章法独具,尽得自然精妙。无论用笔的缓与急、苍与润、动与静,通篇的虚与实、险与夷等不胜枚举的诸多对立因素均得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很讲究字与字之间和整个作品的布白,重虚如实,富于节奏感和韵律之美,整幅作品潇洒自如,排山倒海,气贯八方。

著名书法家、诗人林岫说,贾起家在北京、在艺术界為大家作的奉献,以及他自己在艺术上的拼搏,才获得今天的成就。他是真正的跋涉走过了最艰难的过程,那些个点线不是随便在纸上一甩一撒就出来的,那是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和自己不懈努力取得的。

著名书法家刘艺评价:“起家获‘全国奖的作品是行书条幅,与第四届全国书展一等奖作品类似,属于传统功力较强的一族,起家作品宗法帖学,源于‘二王出于赵董,这一传统脉络易于被认可,因为他的行书结字稳重,布局清爽。”

著名书法家林鹏30年前曾鼓励贾起家,让他坚持学习“二王”,绝不可旁骛,届时必有成就。30年后,林鹏看到贾起家写的《兰亭序》后,称赞“起家写《兰亭序》,精美绝伦,足以传世,足以不朽”,他当即挥毫写出:“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十年前云遮月,三十年后见妖娆”,这是对贾起家坚持传统路径的肯定。

如今,正值盛年的贾起家,创作力方兴未艾,作品日臻成熟。谈及未来,贾起家信心满怀,他说,将要把更多的心思用来继续提升书法创作的层次,拓宽书法创作的领域,最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

猜你喜欢
兰亭序行书书法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柳佳玮作品
潘池勇行书作品
自撰联(行书)
书画名人汇
你会背《兰亭序》吗?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兰亭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