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森
(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中心,北京 100859)
当今是一个标准清晰度电视(以下简称“标清电视”或“标清”)与高清晰度电视(以下简称“高清电视”或“高清”)并存的时代。高清电视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人们对高清电视发展和高清节目制作的关注也日渐增加。与电视节目制作有关的工作人员,如照明、舞美、化妆、装置等相关人员,应该了解标清电视、高清电视的基本技术参数及二者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把握各自关键特点,让电视画面更美、更生动。
清晰度,顾名思义是指图像的清晰程度,它是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参数。高清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清晰度远高于标清电视。表1对比了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的技术指标。
两者的区别在于:
(1)有效行取样数、有效帧取样数有很大的不同,标清电视是720×576;高清电视是1920×1080。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就是因此而得名。
(2)亮度取样频率、色度取样频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亮度与两色差信号取样值按照4∶2∶2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清的取样数值远远高于标清。
由于高清要处理的信息量远大于标清,因此,高清要用更高的频率去取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电视画面。
(3)量化等级主要决定了电视画面的灰度层次。标清、高清二者数值一样,即二者的灰度层次相同。
(4)基准黑、白电平主要决定了电视画面的动态范围,或称作对比度。标清、高清二者数值一样,即二者的动态范围或对比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点区别和相同点是就电视节目制作环节而言。观众在实际观看标清电视和高清电视时,还是会感觉到差异很大,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对此本文不做详细讨论。
表1 标清、高清技术指标对比(视频采样频率4∶2∶2)
下文分析电视画面的清晰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清晰度受“像素点”的多少和大小影响。
人眼能否看清东西,与许多因素有关。一些广场上的LED大屏幕,从远处看,是连续的画面,走近观看,则是一个个的“点”。这说明,由许多“点”组成的画面,与观看距离有关:在一定的观看距离外,人眼分辨不出两点之间的距离时,画面就变成连续画面。另外,画面还与“点”本身的大小有关,如果“点”越小,而且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越近,连续画面的观看距离就可以越近。对于同样大小的画面,“点”越小、越多就越清晰;同样多的“点”,远一些比近一些画面清晰。
电视画面就是由许多“点”组成的,只不过电视画面上的“点”很小很小,以致在很近的距离看,画面都是连续的。电视画面的“点”通常称为“像素点”。高清电视画面的有效“像素点”有207万个,标清电视画面的有效“像素点”为41万个,高清电视的“像素点”差不多是标清电视的5倍,因此,高清电视画面的清晰度远高于标清电视。
信噪比也是影响图像清晰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2.1 信噪比的概念
所谓信噪比就是指有用信号功率S与噪声功率N的比值,记作S/N。
图像的清晰度与声音的清晰度有相似之处。声音是否能被听得清楚,并不完全取决于音量的大小,还与环境的噪声大小有关。学术上,把有用的声音叫“信号”,无用的声音叫“噪声”。例如,一台收音机,有用的声音信号是500 mW,噪声是5 mW,两者相差100倍,这时声音会很清楚;另一台收音机,有用的声音信号是1000 mW,噪声是500 mW,两者只相差2倍,虽然有用的声音信号很大,但噪声跟它很接近,因此就听不清楚。
信号与噪声的比值再取(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贝尔”。由于“贝尔”这个单位较大,通常都用它的十分之一作单位,叫做分贝尔,简称“分贝”,标准单位符号为“dB”。信噪比用分贝表示有一个好处,如果用绝对比值表示,信噪比数值很大;用dB表示,数值会小很多。例如,如果信号是噪声的100000(105)倍,用分贝表示为50 dB;信号是噪声的500000(5×105)倍,用分贝表示为57 dB。也就是说,它把倍数很大的量变成了很小的量。
2.2.2 电视图像的信噪比
电视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信噪比。与噪声相似,电视图像的无用信号叫“噪点”,如果信噪比是50 dB,图像有少量噪点,但图像清晰;如果信噪比是60 dB,则看不出噪点,图像质量优良。
为了排除技术进步对标清、高清电视技术指标的影响,笔者将同一生产厂商在同年代生产的标清、高清、演播室用和便携等各类摄像机的相关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汇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标清摄像机与高清摄像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
(1)“像素数”不同。其主要的主观感觉是清晰度的不同。这是由标准规定的。
(2)“信噪比”不同。高清摄像机的信噪比明显低于标清摄像机的信噪比。主要因为,高清摄像机“像素点”比标清电视小很多,在同等照度的情况下,每一个“像素点”产生的有用信号,高清摄像机比标清摄像机要小很多,而两者产生的无用噪点却基本一样,从而造成两者的信噪比差别较大。
景深对画面整体的清晰度也有影响。
2.3.1 景深的概念
图1是几何光学的成像原理示意图。为了说明原理,本图的局部比例比较夸张,并未按比例绘出。
表2 几种摄像机的相关技术指标对比
图1 几何光学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2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图3 标清摄像机与高清摄像机成像对比
图1中,A、B、C为三个不同距离的景平面(几何光学中通常称为物平面)上的点,在镜头后面的三个焦平面(聚焦成像的平面)上成像为a、b、c点。当感光元件位于a点所在的焦平面上时,A点将准确聚焦在感光元件上,画面将呈现一个清晰的“点”。而B点的焦点超前,如果在b点所处的焦平面上已经准确聚焦,则在a点所在的焦平面上已经扩散为一个圆。C点则是另外一种情况。C点的焦点滞后,如果在c点所在焦平面上才能准确聚焦,则在a点所在的焦平面还没有完全聚焦只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聚拢的圆。这个已经扩散的或还没聚拢的圆称为“弥散圆”。
任何感光元件的分辨率都不是无限的。当“弥散圆”的直径小到一定程度,感光元件已经分辨不出“弥散圆”和“点”的区别时,这个直径就叫做“允许弥散圆直径”。(一般135胶片的弥散圆直径取1/30 mm=0.033 mm)
图1中,当C点、B点在a点所在的焦平面上形成的“弥散圆”正好是“允许弥散圆”直径。那么,C点所在景平面到B点所在景平面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2.3.2 影响景深的因素
镜头景深的大小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镜头的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实际拍摄时,拍摄距离及镜头焦距都是由场景及景别决定的,光圈则根据照度和景深的需要而定。在正常曝光的情况下,摄像机的进光量是固定值,演区照度高了,摄像机的光圈就要缩小。光圈小了,景深就会加大。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缩小光圈可以明显加大景深。当然,景深没有“突变”的界限,而是逐渐变化的。
除了镜头对景深的影响以外,摄像机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也影响景深的大小。为了简化问题,在此只讨论高、标清的区别。假设选定相同的镜头、同样灵敏度的摄像机,拍摄相同的场景。这样,就只有高、标清摄像机的感光器件的分辨率不同了。如果,用图1表示标清摄像机的成像的景深状态,那么,高清摄像机就会出现如图3的情况。
据前文所述,高清电视的“像素点”几乎是标清电视的5倍,因此,在感光元件面积基本一样的情况下,高清摄像机每个“像素点”的面积约为标清的1/5。可以认为,感光元件单个“像素点”的面积是摄像机“允许弥散圆直径”的重要依据。高清摄像机较小的“像素点”对应了较小“允许弥散圆”的直径,从而使得高清摄像机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能获得较小的景深。
中央电视台曾经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高、标清摄像机进行了一次较客观的对比测试。测试现场如图4所示。基本测试条件如下:
图4 测试现场
图5 标清摄像机画面
图6 高清摄像机画面
图7 标清画面局部截图
图8 高清画面局部截图
测试环境:在中央电视台的800 m2演播室
测试用摄像机、镜头及测试仪器、仪表:
(1)高清摄像机1台,型号:松下AK-HC930MC
(2)标清摄像机1台,型号:池上HK-388PW
(3)使用镜头2只,型号:佳能HJ17e*7.7BIRSE
(4)高清标清监视器BVM-D24,2台;监视设备使用波形矢量监视器LV-5750(具有波形抓帧及存储功能),1台;照度表、色温表、测距仪。
图5为标清摄像机所拍画面的抓帧,图6为高清摄像机所拍画面的抓帧。两台摄像机在相同场景、相同镜头,几乎相同照度、相同光圈、相同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从图5、图6来分析“景深”,两个画面的前景人物的面部、头饰、衣着清晰,而后部人物有明显差别:标清画面中,后部人物依然清晰,而高清画面就有明显的虚化。对比人物背后的竹林画面,两者差别更加明显。
图7是图5的标清画面的局部截图,图8是图6高清画面的局部截图。从两图来分析“信噪比”:图7画面的亮区和暗区基本一致,画面正常,未见暗部有明显噪点出现;图8亮区画面正常,但照度较低的背景部分则能够看出明显的噪点。这是由于高清摄像机的信噪比明显低于标清摄像机的信噪比所致。
通过对有关指标和设备参数的分析和实际图像效果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由于单个像素面积差别较大,所允许的弥散圆的直径相差就较大。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清摄像机的景深小于标清摄像机。要想获得同样的景深,高清摄像机就要缩小光圈。要得到正常的电平幅度,就必须增加照度。在获得相同景深和相同信号电平幅度的前提下,高清对照度的要求高于标清。
(2)高清摄像机的信噪比小于标清摄像机。除非节目内容的特殊需要,录制高清节目时,应尽量避免太低照度区域的出现,或减小画面中低照度区在画面中的比例。这又提高了对照度和供电量的要求。
(3)标清、高清的区别在于画面的比例。在画面高度与标清一致的情况下,高清的画幅宽度为16∶9,比标清大很多。这对舞美设计、装置摆放、布光面积、焦点调整、景深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高清清晰度的提高对化妆、制景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给予有别于标清的特殊处理。
总之,高清电视的普及推广为电视观众带来了更好的享受,同时也为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只有深入了解、认真思考和正确应对这些问题,努力提高电视制作水平和节目质量,才能为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