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灯光设计与舞台布景的新形态及新特征

2012-11-05 07:43
演艺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布景舞台灯光灯具

叶 皛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336)

纵观戏剧艺术发展史,同属于舞台美术中的布景与灯光,从来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倡导的“综合艺术整体”观念,还是捷克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强调的作为“凝固的音乐”的舞台布景与“音乐般流动”的灯光之间是有机融合的理论;亦或是既具有布景功能——能重构、组织和限定动作空间,又具有灯光特性的数字影像灯和LED显示屏所产生的图像,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光景的融合。

从某种意义而言,现当代舞台布景和灯光都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持。舞台美术设计对相关学科科技成果的借鉴和运用,已经变得更加自觉。光、色、影、物、气、新媒体等诸多元素互相穿插、叠加、变异、渗透 使神秘的舞台空间充斥着变幻无穷的相互活动,达到新的融合。譬如,运用电子虚拟物质来突破传统实体布景;在形式上,从二维、三维发展到多维空间,甚至探索隐形维度的视觉幻象;在造型材料上,由实物材质转化为由光、影、数字图像、多媒体幻象等虚拟材料为创作表现手段,舞台上不断出现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具有综合性、互动性和强烈现场感的新媒介,逐步形成了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门类。

1 智能化灯具开辟舞台艺术照明新途径

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控制,通过现代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等科技相结合而产生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舞台灯具,如美国的“百丽来”电脑灯和意大利的“黄金”电脑灯等。这些灯具给舞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灯光效果,金长烈在《走向光景时代》一文中如此描述其影响:“在演出中往往几十台乃至几百台灯组成灯群由电脑程序控制同步运转,其变化之多、速度之快、且动作统一可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为当代舞台灯光艺术照明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①

确实,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灯具的应用是舞台灯光发展的大趋势。智能化灯具具有科技含量高、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应用其可强化光、色自身运动的形式表现力,为舞台空间创造自由的光、色,且光、色可在空间中实现连续的变化。斯沃博达曾经预言的运用灯光和投影代替“绘画性布景”的舞台空间造型形式,现在已经普遍存在。智能化灯具之所以能展现出常规灯具所无法企及的艺术表现力,在于其色彩纯度极高;光色的明度对比,可以从黑暗瞬间达到极亮状态;光色的加色混合及特有的自由性可以调出任何颜色,远远超出了常规灯具带换色器的色彩种类变化;光位可自由调整,实现了光束、光线、光斑在空间中动态的美感,引发出新的审美活力。

但这也使得灯光设计者不得不思考:现在使用的智能化灯具能否被看作舞台灯光专业型智能化灯具?什么样的灯具才是专业型智能化灯具?实现舞台灯光自动化是否应该向灯种单一化、功能多样化、操作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舞台灯光设计者带着这些问题不断探寻摸索,才不会因过度使用智能化灯具而忘记最初的设计目的,从而走出盲目使用的误区。

除智能化灯具之外,另一种使用图形图像来承载大量信息,再通过显示屏幕运用于舞台的形式也越来越普遍,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光景”的概念。这些图形图像现以LED屏幕展示的居多,而在国内早期的演出中,LED显示屏仅作为显示视频资料和同步视频图像的载体来运用。LED显示屏利用发光二极管,通过点光源的组合不仅可以摸拟出各式各样形态迥异的图像来进行空间造型或辅助空间造型,还能独立地表现出灯光光效。除此之外,它还是信息输出者,可以通过其现场展示储存在电脑里的图片或视频信息。这种新型设备具有传统布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虚拟性,并具有照明系统的光源特点,因此,用它来传达图像信息的手段很难划分是属于传统布景范畴还是舞台灯光领域。正是由于它集图像显示与灯光照明的特点于一身,超出了用电脑灯投射在天幕上所形成的图案形式语言的范围,因此,这样的光与景的结合形式必须被重视并且重新审视,或者,把类似于这样的图案形象称之为“光景”可能更为贴切。

2 新材料、新科技影响下的舞台美术

21世纪,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舞台演出艺术,带来诸多意外的惊喜和震撼,也给舞台美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

比如,当在光影下的物质已不再是日常视觉经验中可以清楚看见的物质时,舞台设计者的观念必然随之发生转变。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生产的一种透明液晶显示屏,屏幕本身既可以显示电脑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透过屏幕看见其后面的物体(见图1)。试想,这样的屏幕应用在舞台上,在一定光线的照射下,观众可能完全看不到它;屏幕本身显示着承载各种意义的图像,与在其后面的演员的表演密切配合。这样“虚”与实的视觉结合,将给舞台设计者带来何等神奇的想象空间!

在机械方面,一些舞台机械科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展现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太阳马戏团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演出的《KA》剧的舞台机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砖子吃惊地问,你打电话骂那些女人了?砖子以为昨天赵仙童打电话给那些女人无非也就说些无聊的废话而已,想不到她骂上了。

《KA》剧打破了惯常的舞台概念,它有一个“挑战重力小发明”的长方形转台,平面面积约93 m2,重50 t,可以在空中升降、旋转、升降及垂直移动(见图2之1~3)。演员在这个作为演出主舞台的旋转的平台上出现在观众面前,又在平台上垂直行走(见图2之4),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此外,演出中舞台上的多个物质经过机械变化,时而变成大陆,时而变成船只,甚至变成山脉,这些物质结构的变化和组合,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却又更为梦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为演员表演提供支点这一舞美原则性功能。而整个舞台空间自身的活动与演员表演之间的互动,创造出演出空间多因素活动的动态美感。

图1 透明液晶显示屏

图2 《KA》剧的舞台机械

新材料的运用及影响不只局限在舞台设计领域,也同样介入并影响着舞台灯光领域设计者的观念和操作方式。毕竟,无论舞台灯具如何迅速发展,其最终还需要通过舞台物质空间媒介来实现最终的效果。比如,目前演出中运用投影时,一般只是以正投和背投的方式投射在普通投影布上,这样的投影材质与投射方式给设计者带来一定的局限与遗憾。而现在出现了一种全息薄膜,厚度仅为0.1 mm,可放在舞台中间或前区使用,在常规灯的照射下完全与环境融为一体,观众看不到它。这种全息薄膜由于自身不易被看见等特殊属性,为灯光投射环境和投射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且其在灯光照射下具有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可使演出现场呈现出炫丽的3D效果(见图3)。

但舞台灯具和构建舞台空间的新物质媒介还需合理搭配,才能真正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还是以太阳马戏团的《KA》剧为例。在《KA》剧的演出中,不仅舞台机械令人震撼,灯光和特效的运用及其与机械的结合也十分出彩。剧中有一个场景是演员在竖立着的旋转舞台上进行打斗表演,通过数字影像灯投射到舞台台面上的电脑动画与演员踢蹬的动作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当演员的脚一触碰到舞台台面,台面上的光影就如涟漪般慢慢化开,美不胜收(见图4)。可见,只有剧情、表演和技术之间完美结合,才能做出优秀的作品。

总而言之,新材料给舞台美术设计者提供了实现想象的物质基础,但新材料在舞台的作用也不能脱离其他物质媒介独立存在,需要设计者准确应用、合理取舍。如此,才能发挥出其魅力,进而体现出戏剧演出的现场性魅力。

图3 全息薄膜带来的3D效果

图4 《KA》剧中灯光和特效运用及其与机械的结合

3 共同参与的形象空间创造

马丁·艾思林在《戏剧剖析》中这样阐述过:“一个戏剧作品的整个结构,决定于众多因素的极微妙的平衡;所有这些因素,都必须对整个结构起作用,同时这些因素之间又完全是互相依存的。”②舞台艺术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发展到现代,空间造型手段更加多样,呈现出多功能、多元素的空间特征,空间结构形势也更加灵活,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譬如很多表演不再局限于镜框式舞台内,即使在镜框式舞台上,也会有演员在观众席区域上下场或与观众互动表演等。同时,戏剧演出的场所也越来越多样化,旧车站、仓库、食堂、车间等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新意盎然的演剧空间组合。在对舞台新样式的不断探索中,舞台空间已经超出了传统镜框式舞台的范畴,借助新技术创造的新的演剧空间陆续出现,如《KA》、《O》、《蜘蛛侠》、《魔界》等在舞台空间上的创造,是对传统“舞台”概念的极大丰富和补充(见图5、图6)。

多样化的演出空间深刻影响着舞台灯光和布景设计。在镜框式舞台上,灯光系统是面对主舞台的、结构相对严谨的系统,而随着演出空间和表演形态的多样化,照明空间远远超出了镜框式舞台的主舞台范围,舞台灯光也从严谨的程式化方式转向更加开放的个性化方式。同时,舞台布景设计也不只是在“镜框”里做画,它时而需要与观众发生关系,时而需要与室外环境发生关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的演出空间对舞台美术的呈现、演员表演等戏剧多个元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先进的科技手段启发了舞台设计者的创作灵感,并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布景和灯光之间的不同组合和拼接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正如斯沃博达所说的:“一把椅子放在舞台上,它已经获得新的和特殊的性质,当它受到某种方式照明,然后又与其他物体相结合时更是如此。如果这把椅子进一步与戏剧动作相结合,那么它将获得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特性。”③通过布景和灯光拼接、并置、融合等实现的空间多意性的表现方式,其实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胡妙胜在研究爱森斯坦《蒙太奇在1918》的文章中指出:“ 把无论两个什么镜头队列在一起,它们就必然会联结成一种从这个队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 多屏幕的艺术效果在于由两个以上屏幕形象在空间上同时并置所产生的新的质和新的形象 总之,各种不同东西在舞台上的对照对戏剧是重要的,由此使此物体获得新的相互关系和意义,创造新的不同的现实。”④这样的意义传达方式斯沃博达很早就开始研究,他运用多屏幕间的投影在舞台上进行了各种尝试。

图5 《O》秀剧照

图6 《KA》剧剧照

但仅运用多个屏幕的组合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对单一的。在戏剧演出中,由于人物关系、布景形象、色彩寓意和灯光分布,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含义,通过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布景与布景、布景与灯光、灯光与灯光之间的多种组合,会使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传达出的意义更加丰富。这也提醒舞台美术设计者,更应慎重地选择艺术表达方式,要以剧本为依据,避免因表达形式间没有明确统一的内在联系而出现意义混乱。

金长烈曾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电脑灯刚开始使用不久,灯光的运用既继承传统照明功能,又努力开拓新的表现形式,舞台灯光艺术照明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格局。随着戏剧性与非戏剧性演出的灯光界限越来越模糊,审美情趣相互影响,表现手段相互利用,灯光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方式也大为发展。

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光景创作手段就是以多媒体媒介为主的布景和灯光设计。多媒体是不同学科交融和渗透后的产物,是多种媒介的综合,一般指计算机、音频和视频技术的综合,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将图像信息投射在舞台布景上。一方面,它能快速改变表演所需的特定的自然或心理空间环境,且更加形象逼真;另一方面,可以在舞台上形成一组或多组图像群,提供给观众意蕴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远大于传统布景和灯光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含量。而且,它还能充当剧中“角色”与演员同时表演,与观众直接交流,引导和影响观众的情感。这种融合了传统布景的信息传达功能与灯光特性的造型方式,带给导演、演员、舞美设计者甚至观众新的视觉体验。

以加拿大艺术家制作的多媒体音乐剧《震颤》为例阐述多媒体手段的运用。《震颤》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对年轻人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爱情与命运这一主题,情节并不复杂。但其借助多媒体语言,巧妙地把舞台上为数不多的道具和四个表演者并置在大屏幕投影画面的空间里,使他们之间互相解释、配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主旨传达;还运用影像上画面的颠倒、运动、交错重叠,使其与点点星火间的对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再加上荡气回肠的音乐及女高音的现场吟唱、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布景,营造出电影般的真实场景(见图7)。通过《震颤》一剧可以看到,利用影像的特质传达出变幻的感觉,并把它融入传统戏剧舞台演出里,使演员、布景、实体道具之间高度和谐统一;让虚实交错相间,整个音乐更显力度,带给观众一种意料之外却震慑心灵的感受。

这部作品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手段,已经远远超越了金长烈20多年前所定义的“光景”概念,或许可以把这样通过灯光设备投射出的图像方式称作新的“光景”。布景和灯光各自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是达到两者融合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正如汤书昆在《当代科技艺术》序言中所说:“当代科技正在将艺术带入一个全新的纪元,当代科技为艺术创作提供的手段与可能性直接地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形态 这种艺术形态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⑤数字投影灯和LED显示屏,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也是消融传统舞台布景与灯光界限的新艺术表现形态。它们将规定空间形象的舞台布景转换成瞬息万变的光影影像,在更高意义上说,当代科技手段使舞台布景与灯光获得了空前的统一。

图7 《震颤》剧照

注释:

①金长烈.走向光景时代.戏剧艺术,1995(4):44

②[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47页

③胡妙胜.活动与光的戏剧——关于约瑟夫·斯沃博达的舞台设计.戏剧艺术,1982(3):364

④胡妙胜.活动与光的戏剧——关于约瑟夫·斯沃博达的舞台设计.戏剧艺术,1982(3):360

⑤张燕翔.当代科技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序言

猜你喜欢
布景舞台灯光灯具
◆ 灯具
灯具
◆ 灯具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舞台布景模块化
天凉了下来
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