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特征研究

2012-11-01 07:31:16刘常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各省市省市体育产业

刘常林,周 毅

关于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一直倍受国内经济学家、体育学家以及经济政策决策者的关注。从近年国内研究成果看,大多从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角度,以产业关联性、区域产业可度量性、可比性为研究手段,分析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特征和相关政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童莹娟等(2012)《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行业结构布局及政策研究》、黄海燕等(2011)《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综合定量与优化分析》,陈林祥(2007)《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等。基于生态位理论对体育产业方面的定性研究仅有张洋(2010)《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生态位策略》。而基于生态位理论对体育产业的定量研究几乎没有学者涉足,但生态位理论在我国其他产业领域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为此,本文尝试以生态学为视角,基于生态位理论,运用生态位相关模型,将体育产业结构的有关状况作为生态位维,构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相关评价指标;利用全国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对相关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及其属性进行定量研究,以探索这些省市之间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竞争关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主要采用非介入研究资料分析法、生态学的生态位理论与方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4月发布的《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报道中相关的数据,以广东、江苏、福建、浙江、云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山西、黑龙江、重庆、青海13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这些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问题的相关分析模型,对其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2 生态位理论与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评价模型

2.1 生态位理论相关概念及内涵

在生态位理论研究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格林内尔(JGRINNELL,1917)的“空间生态位”,埃尔顿(CELTON,1927)的“功能生态位”和哈钦.森(G E HUTCHINSON,1957)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竞争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生态位理论不仅能应用于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1]。

2.2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

体育产业结构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各省市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演化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将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系统结合起来加以比较才能明晰其地位与作用。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包括两个方面: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系统的产值和从业人数。这2方面的有机结合充分反映了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经济系统生态位的状况。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是指体育产业在特定尺度下特定产业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产业结构生产关系的职能地位。既反映体育产业的相关内容因素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范围内,由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生态因子所形成的梯度位置,也反映体育产业内部要素在经济生态系统价值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角色。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要求体育产业相关内容在功能、产品和时空上进行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体育产业状态、经营行为与效果以及产业结构特性。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变迁是体育产业内外部客观环境要素与产业自身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产业生态位构建过程中,体育产业个体必须根据所处的生态环境特征,权衡其生态策略,选择适宜的生态对策以占据特定的生态位空间,实现协同演化。

2.3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评价指标体系

体育产业结构多维性区域竞争生态位可以从体育产业结构本身的属性关系维度进行分解。本文参照2008年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中对体育产业的界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培训(其他体育活动之一);体育彩票(其他体育活动之一);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体育场馆建筑活动。由此构成了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各指标的产值、从业人数为隶属指标。

2.4 原始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本文采用的公式为:

对于离散型资料,考虑以S个集群各省市作为行,以R个体育产业分类项目为列的数据矩阵(见表1)。其中 x′ij为第i个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状态j的个体数是某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状态j总数;Pij=x′ij/yj为第i个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状态j所占的比例,也就是第i个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状态的生态位值。

表1 各省市利用体育产业分类项目资源情况

2.5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宽度模型

生态位的宽度是指一个种群(或其他生物单位)在一个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2]。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宽度定义为各省市体育产业所有的产值、从业人员在所有相关产业分类指标变量维度上的距离,即产值、从业人员在这些指标变量维度上的加权平均距离以及综合加权平均距离。

根据LEVINS公式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宽度测度方法可得到公式(2):

Bi代表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宽度,Pxj表示在一个体育产业分类项目集合中,第x个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j的比例。Pyj是第Y个省市体育产业分类项目j的个体占该类省市体育产业总数的比例。生态位宽度Bi与竞争密切相关。

2.6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重叠模型

当两个物种对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食物、营养成分、空间等)时,就会产生生态位重叠现象,通常称为生态位重叠[2]。在体育产业系统中,各省市体育产业生态位重叠是2个或n个省市体育产业在生态上的相似程度的量度。不仅包括同一类型体育产业分类项目,而且还包括生产能力、劳务规模等空间与时间上相似程度的度量,也是各省市在体育产业市场中时空间上直接利益冲突的频率,即在各个维度上相似程度的度量,而在不同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称为生态位重叠结构。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了LENVIA的α对称法Pinaka种群竞争公式中的竞争系数α表示重叠程度,公式为:

式中αxj=αyj。对称法能客观地反映出种群之间对资源利用或生态适应的相似性,并具有较为直观的几何解释,便于对不同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进行客观比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αxy表示x省市体育产业对y省市体育产业的生态位重叠值。Pxj、Pyj分别代表x省市体育产业和y省市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分类项目j上的各自状况。

3 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结构评价结果

3.1 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基本特征

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要素的生态位值为0.575 5~0,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平均值则为0.276 1~0.000 4,相关的幅度较大。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值的趋势基本重叠,其中以广东省的体育中介、福建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河南省的体育培训活动位于趋势区间之外(见图1、图2)。

图1 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值

图2 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平均值

3.2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

本文将2007年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代入公式(2),计算结果见表2。依据生态位原理和计算结果,得知:(1)广东省体育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广东省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系统中发挥的生态作用大,影响大,对体育产业资源的利用广泛,且竞争力最强。但从另外的角度也说明广东省体育产业资源要素不是很充足。(2)江苏、福建和浙江体育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较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较激烈,分类上属于同一层次。(3)云南、湖北和河南由于区域的特征,它们之间的生态位很接近,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但生态位宽度值并不太高,整体竞争力较弱。(4)安徽、四川、山西、黑龙江和重庆生态位宽度则更小,它们之间的生态位也较接近,分类上也归属于同一层次。(5)青海的生态位宽度最低,它在这13个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系统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都最小。同一类别的省市体育产业之间,由于亲缘关系较接近,因而具有较为相似的生态位,竞争就比较激烈。

表2 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宽度

表3 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的生态位重叠度

由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重叠计算结果可知(见表3),(1)与广东省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是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重叠值中最大的,其中江苏、浙江和福建与广东之间的重叠值为0.422 8~0.203 9,可见广东省体育产业在这些省市中的龙头作用。(2)江苏、浙江和福建之间的重叠值为0.159~0.14,另外河南、湖北、云南与浙江之间的重叠值为0.059~0.076,四川与江苏之间的重叠值为0.053 8,安徽与河南之间的重叠值为0.045 6,黑龙江与湖北之间的重叠值为0.045 2,山西、重庆与江苏重叠值则为0.019~0.03。(3)青海省由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较有个性,其与其他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重叠程度相当低。(4)在0.001~0.000 1之间。

综上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优越型省份,其生态位重叠综合均值界于0.136 1~0.058 2之间,其中,广东省体育产业生态位宽度最大,是属于强中最强型的省份;湖北、云南、河南为0.0481~0.038;四川、安徽和黑龙江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适中型省份,其生态位重叠综合均值界于0.0281~0.027之间;山西、重庆和青海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低型省份,其生态位重叠综合均值界于0.017 7~0.000 3之间。理想的体育产业区域集群和产业结构,应当是各省市体育产业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适当。既要保持一定的重叠,又要控制重叠的结构、范围和程度,即适当控制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多样性,保持必要的竞争,使整体效率和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均衡。

为综合对比分析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重叠的整体特征,运用SPSS13.0软件,以欧氏距离平方为间隔尺度,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见图3)。

图3 部分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重叠程度的聚类分析

3.3 不同类型体育产业结构的特征与发展策略

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扩充主要是通过各省市对良好生态位的趋势、空余生态位的开拓、体育产业资源的竞争和生态位的相互平衡来实现的,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扩充是体育产业演化发展的动力。综合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的生态位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可将各省市体育产业结构分为强式型、较强式、均衡式、较弱式和弱式5种生态位类型。

3.3.1 强式生态位 广东省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平均值较高,在0.576~0.069之间,是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的代表,特别是体育中介高居首位(0.576),突出了体育中介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作用。各因素在2006-2008年间呈现稳定增长阶段,因此,尽管其资源品位度和资源知名度不具有优势,但在体育产业结构因素方面竞争力强,并相互匹配。体育建筑业的生态位值为最小(0.069),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广东省体育产业各要素的实力,使广东省体育产业现实竞争力处于强式生态位(见图4)。

图4 广东省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构成

3.3.2 较强式生态位 江苏、浙江和福建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处于稳定增长阶段,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值处于0.227~0.033之间。它们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导(0.227),是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体育培训的竞争力最弱(0.033),其他因素也保持良好的生态位水平(见图5)。如能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注重产业的转型,加大体育中介活动和体育培训的生态位水平,它们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将会大幅度地发展与提高。

3.3.3 均衡式生态位 湖北、河南和云南省有丰富的体育产业资源,是我国中部较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因生态位竞争潜力差而得不到很好的开发,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值处于0.17~0.006之间。从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的发展水平看,主要以体育培训活动为主导(0.170),体育建筑业次之(0.120),正着力进行体育市场基础性要素的培育。而体育用品制造业生态位竞争力最弱(0.006),由于体育市场成熟度不高,体育中介活动和体育用品销售活动的生态位竞争力也较弱(见图6)。但随着体育市场培育的逐渐成熟,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位由过渡型向优越型转变,跨入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先进行列。

图5 江苏、浙江、福建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构成

图6 湖北、河南、云南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构成

3.3.4 较弱式生态位 黑龙江、安徽和四川省属于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弱的省份,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均值较低,在0.076~0.002之间。体育建筑业居首位(0.076),大力发展体育基础设施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体育彩票的发展也较迅速,但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中介活动均较弱(分别为0.004,0.002)。在这一生态位中,黑龙江省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有冰雪运动的体育产业特点,但相关体育用品制造业却赶不上冰雪运动的发展,因而在政策导向和政府支持力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四川在这类生态位中则占据更多的优势资源,安徽省尽管在整体生态位排名中比较靠后,但它却在体育培训生态位方面排名最高(0.092),非常注重体育市场的培育(见图7)。

图7 黑龙江、四川、安徽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构成

3.3.5 弱式生态位 山西省、重庆市和青海省属于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非常弱的省市,是我国西部欠发展地区体育发展模式的代表,其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均值较低,在0.038~0.002之间。体育用品销售居首位(0.038),有效地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也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但体育中介活动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均较弱(分别为0.002 1,0.001 8)(见图8)。在这一生态位中,山西省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较高,青海省在这类生态位中则占据更多的优势资源,尽管在整体体育产业生态位排名中最靠后,但发展的潜力是最大的,应该充分发挥青海省的体育产业优势资源,大力培育体育市场,扩充有自身体育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的生态位。

图8 山西、重庆、青海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构成

4 结 语

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3个省市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进行定量测算,将13个省市体育产业结构分为强式型、较强式、均衡式、较弱式和弱式5种生态位类型,并归纳了各体育产业结构生态位类型的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的扩展与规范,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系统地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揭示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纪秋颖,林健高.高校生态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93-96.

[2]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黄英姿.生态位理论研究中的数学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4,5(3):331-337.

[4]林开敏,郭玉硕.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6(3):25-30.

[5]李挈,朱金兆,朱清科.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1):100-107

[6]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编.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各省市省市体育产业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 09:24:54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建筑(2020年5期)2020-04-01 19:14:58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智富时代(2019年1期)2019-03-02 08:02:18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 09:13:56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