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图书馆 朱 榕
数字阅读优劣谈
郑州大学 图书馆 朱 榕
数字阅读即阅读的数字化,包括阅读内容的数字化,如网络小说、电纸书、电子地图、博客、数码照片、网页等;还包括阅读终端或阅读载体的数字化,如MP3、MP4、阅读器、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数字阅读具有使用便利、携带轻便等诸多优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阅读内容脱离纸质载体,转移到更具科学性的数字阅读设备上,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重要元素。但与传统阅读比较而言,数字阅读也有其劣势的地方。本文,笔者通过对数字阅读优劣进行论述,以期对大家的阅读选择有所帮助。
随着3G时代的到来,2009年被世界称为“电子书年”,国外亚马逊的kindle、索尼的Sony Reader、艾利和的iriver Story以及国内的汉王、盛大、翰林、爱国者、OPPO等阅读器广受关注,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电纸书阅读等方式的数字阅读开始普及。
1.电脑阅读。电脑阅读是指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与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阅读相比,其主体的阅读文本并没有质的改变,它所改变的在于其文本的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电脑阅读的类型根据人们的阅读需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实时在线阅读,指阅读者在互联网上直接阅读所搜集到的网络资源,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挂在网上。二是下载离线阅读,指阅读者将网络资源下载到另一种载体上,断开网络链接后再进行阅读。还有采用网络阅读器和传统阅读结合形式的混合阅读,即将网络内容下载打印后阅读。电脑阅读主要有两种载体,一种以PC机或终端机为载体;另一种以手持阅读器为载体,这种专用的阅读器即电纸书。
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5.1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因3G牌照的颁发也已达到3.55亿,略超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69.6%)。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38.3%。5.1亿网民的数量,意味着中国有5.1亿的人在通过电脑进行新闻、文章的阅读。
2.手机阅读。手机阅读是指以手机为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并在手机上浏览、收看(听)的阅读活动。作为阅读载体的手机,需要有以下功能:互动信息接收终端;自我传播终端;信息携带终端;身份确认终端以及数据采集终端。手机阅读能使用户把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弥补了传统阅读方式无法覆盖的范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增加了阅读用户群,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方式。
目前,手机用户数量远远超过网民数量。2011年全球手机用户数量达到59亿,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户大关,其中3G用户总数为6 757万户。《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1)》显示,手机阅读用户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登录网站、在线阅读占比为58.6%,客户端软件在线阅读为31.5%,离线阅读为24.7%,手机阅读用户喜欢阅读网络原创文学作品、手机报等。多数阅读用户可接受付费阅读形式,只有27.8%的阅读用户表示不愿意为手机阅读内容付费。
3.电纸书阅读。电纸书是电子阅读器的简称。它是一种采用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如PDF,CHM,TXT等。它上面涂有一种由无数微小的透明颗粒组成的电子墨水,只要有电场作用,且电场作用方式改变,就能改变显示图像。虽然信息表示的物理基础不同,但电子油墨显示器在使用感受上却与纸张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可以像报纸一样被折叠卷起。
目前,相对于网民、手机用户,电纸书购买者还是小众群体。原因是电纸书目前还比较昂贵,价格通常在1 000~2 500元。对于大部分人特别是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手机则是更好的电子阅读器。
早在1998年,我国政府就提出要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广电行业在中国的特殊性,直至目前三网融合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但是建立在互联网、电信网基础上的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电纸书阅读却风生水起,进展神速。虽然纸质书刊时代还没有结束,但电脑阅读、手机阅读、电纸书阅读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
1.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丰富的阅读内容主要源自网络自身及其链接。因为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纸质载体无法比拟的,同时又可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主机之间跨越时空限制互通信息,这使网络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内容更新快,能够及时把握时代精神,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使人们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2.互动性强,环境开放。超文本的阅读方式,使人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流,检索便捷,浏览、快速跳跃式的阅读使读者思路开阔,参与愿望强烈,阅读变得更有乐趣。另外,开放的阅读环境是网络阅读的重要特征,信息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共享,人们随意阅读、按需取材,便于掌握多元化的文化视角和阅读思维。同时,数字化阅读从单纯的文字和图像阅读扩展到音频、视频、插图等多媒体集成资源的呈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官体验,使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愉悦,凸显出数字阅读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3.显示逼真,携带方便。数字阅读媒介在便捷性、大容量上的优势是纸质阅读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数字阅读媒介所占用物理空间小,存储量大(1G容量可存储536 870 912个字);电纸书类似纸的舒适度,逼真的显示效果,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舒适阅读的要求,称得上是一个移动的图书馆。
4.更环保,更经济。目前,市场上电纸书的价格大多在1 000~2 500元,虽然一次性的花费比纸质书贵了很多,但是电子阅读器的存储容量相当大且内容可以更新,无需像纸质图书那样出版新书就要重新造纸、排版、印刷,耗费资源,长久来讲,电纸书的成本远低于纸质图书,能更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环境。
5.数字化阅读使“泛在阅读”成为现实。“泛在阅读”(ubiquitous reading)就是无所不在的即时阅读,即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进行最新文本内容的阅读。在各种新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可以在罕无人迹的海滩、森林、荒漠上手持智能终端设备轻松阅读电纸书。2010年3月,法国《费加罗报》的一次调查显示,法国人纸上阅读仍是主流,但也有22%的人已准备接受数字图书。汉王科技在2010年的国内测试显示,2009年年初想要体验电纸书的网民只有5%,而到了年底,65%的人想拥有一个电纸书终端。随着电纸书的普及,这些数据似乎正在提示:“泛在阅读”的现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6.数字阅读可以是浅阅读,也可以是深阅读。我们可以在网上走马观花地浏览,也可以细细品读精品文献。同时,比传统深阅读更方便的是,我们还可以调动网上的各种资源,包括名词解释、书评、视音频资料等辅助深阅读。
7.数字阅读支持读者的各种阅读习惯,并保障了读者的阅读权利,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数字阅读中,图书馆、数字出版商、共享网站共同构建了一个数字阅读的“云”,无论你想读什么,都可以去“云”中获取,在保证了读者的阅读权利的同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1.缺乏激励感。数字阅读“自由自在”,流于随意,缺少鞭策,在虚拟书架里,电子书虽然在“书架”上,但若非刻意搜寻是看不见的。
2.读书笔记形式的改变。虽然有的电纸书阅读器设置了笔记功能,但远不如在纸质书页上书写随心所欲。
3.让图书收藏成为虚话。“藏书家”称谓对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崇高荣誉,尽管真正可称为“藏书家”者寥寥无几。但随着人们对网读的投入,电脑和阅读器内的数字图书越来越多,而书架上的纸质书籍却越来越少。
4.易分散注意力。手捧纸质书阅读会有一种专注感,有助于训练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数字阅读则不然,尤其是在电脑上进行网读时,经常会有查看其他页面链接或做其他与阅读无关的事的冲动,即存在阅读迷失、阅读焦虑和浅阅读等不良行为倾向,而且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5.使阅读平面化与零散化。数字阅读提供了海量信息,是一种无纸化的绿色阅读,数字阅读的超链接模式使信息查询更为便捷,获取知识和知识更新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数字阅读也带来了平面化与零散化。其一,和印刷文化相比较,信息的获取容易得多。其二,Web空间的赢利模式使得其提供的内容倾向于低俗、通俗和大量“冗余”。另外,目的各异的功利化的阅读趋势也使得人们的阅读进一步平面化,零散化。
6.数字阅读使阅读儿童成人化。在未成年人走向成人的过程中,人们设计了与儿童心理和认知相对应的图书内容和学校结构,限定了不同年龄阶段该读什么和不该读什么,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塑造了儿童,促成了人类社会的稳定的循序渐进的认知模式。但在网络上,电子媒介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同一个地方,不同的社会角色的特点变得模糊,数字阅读使孩子们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物,本该有的神秘和神圣过早地消失,儿童不再天真了。由此可见,数字阅读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其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约书亚·梅罗维茨观点)。按约书亚·梅罗维茨的观点,真正影响儿童成人化的不是阅读的内容,而是阅读的“媒介”和阅读的方式。
7.数字资源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极不均衡,内容建设的速度远不及终端生产的速度。首先,数字出版物的资源非常匮乏。据统计,2010年9月,Kindle平台取得版权的电纸书有68万种,加上公共版权达到80万种,并且其中很多是畅销书。而我国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可以使用的资源却非常少,好的数字资源、畅销书就更少。就是这样少量的资源,还被众多的数字出版平台所瓜分。其次,我国读者的数字阅读器都是定制的,只能访问某个平台。在我国,数字阅读器的营销模式是预装内容。这些数字内容大多数是公共版权,而且不考虑用户是否喜欢。
8.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问题。电纸书阅读器因其软硬件配置限制及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的原因,支持的文件格式数量有限,无法在一个电纸书阅读器上阅读所有格式的数字资源。
综上,数字时代的阅读已经不仅是文字的阅读,而是利用一切IT技术表现内容的阅读。我们既读“书”、读“图”,也读“网”。第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1%,随着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阅读媒介的普及,数字化阅读率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3.3%,是所有的阅读方式里面增长最快的。据统计,34.4%的网民倾向于数字化方式的阅读,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21.4%),“手机阅读”排第二(10.2%)。由此,数字化网络阅读也在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以及学习、生活和娱乐的一种重要渠道。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阅读的退场。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说:“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目前,我国国民的数字阅读在整个阅读活动中仅占1/3的比例,仍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读者倾向于传统阅读,30岁以上的读者长期形成的对传统阅读的偏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向数字阅读转变。有需求就有供给,传统阅读的供给将因需求的存在而继续存在,直至传统阅读需求小到为其提供服务毫无利润可言为止。因此,尽管数字阅读具有阅读范围更广、阅读深度更深、获取内容更便捷、携带更方便、复制有用信息速度快、阅读成本较低等传统阅读所不可能有的优势,但是数字阅读在短期内仍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阅读。传统印刷文本阅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长期理性存在,以此来满足不同读者在阅读方面的文化习惯、阅读形式的感知特点及阅读支持策略等不同的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