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引导课文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效果探究
马英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31)
引导课文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探究
G526.5
B
针对如何改变护生的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笔者运用引导课文教学法在2009级护理专业的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进行尝试,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护理专业2009级护6班、护8班为研究对象,其中,护8班为对照班(88人),护6班为实验班(83人)。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1)传统教学法:课前3~5天按教学目标布置课前预习章节内容—课堂随机检测自学效果—教师课堂讲授—课后学习单元测试。(2)引导课文教学法:要求学生按引导课文的问题预习—寻找答案—课堂随机检测自学效果—教师课堂答疑,讲解重点、难点—课后单元学习测试。
1.2.2 引导课文的设计 教师重组教材内容,提炼知识点。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重新设计,以问题的形式写成引导课文作为学习材料,课前3~5天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查阅参考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教师等方式来获取答案。1.2.3实施 随机选择“口腔护理”章节在两个班进行传统教学法学习,“鼻饲法”章节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用引导课文教学法,“导尿术”章节两个班均采用引导课文教学法。两班授课教材、授课内容、授课时数、考核方式、单元测验试题及测验时间相同。
1.2.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
2.1 两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随机检测学习效果(见表1)
表1 两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随机检测学习效果比较
用SPSS 16.0软件对两个班测验成绩进行分析,两个班进行传统教学法单元测验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个班对照实验学习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个班对照实验学习效果比较
用SPSS 16.0软件对两个班测验成绩进行分析,两个班单元测验平均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
2.3 两个班引导课文教学法学习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两个班引导课文教学法学习效果比较
表3显示,两个班引导课文教学法学习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认为两个班引导课文教学法学习效果相同。
2.4 问卷调查
向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71份,收回17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3.1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与发展,是教师运用精心组织和设计的引导课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1]。引导课文则是典型的学习材料,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对学习内容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学生在引导课文的帮助下,能够了解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具备哪些技能等,通过独立的、有目的探究式学习,带着疑问听课,能迅速掌握学科知识。由表4可知,引导课文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具体见表4。
表4 两个班学生对引导课文教学法的评价情况(n=171)
3.2 改变学习内容的局限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再现,教材是这种成果再现的载体。但是教材内容受到时代学术发展、教材编写者思想倾向和学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由于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已有的知识,是为“教”而编,因此,教材内容不一定是学生需要的或感兴趣的,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局限性[2]。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灌输,从头讲到尾,没有新鲜感,易造成学生接受性学习的心理障碍,导致注意力分散。引导课文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组、提炼,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创造条件。实验中,有些平时自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就为自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兴奋。
3.3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引导课文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进而打破学科壁垒。27.90%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网络等教材以外的方式获取知识,改变过去教学中学生全部依赖教师、依赖考前突击背书的不良学习习惯。引导课文教学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有利于教学相长
没有教师指导性的介入,学生的自觉学习会变得盲目无序、效率低下。如何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链并适时提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将原有机械、沉闷、缺乏讨论、缺乏生气和乐趣的课堂转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享受自己学习成果的快乐中获取新知,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真正从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示范指导者、促进者转变。
(1)引导课文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组、提炼,在编写时,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应突出职业活动特点,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有可操作性,指向性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无序。如果提的问题太大,指向性不强,引导课文有可能变成传统教材的替代品、复制品。
(2)版面应生动活泼,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如插入图表、漫画等元素,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季春元,周顺祥,田维珍,等.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必备要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32-33.
1671-1246(2012)10-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