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理论构想

2012-10-25 08:59林继强
运动 2012年4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林继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理论构想

林继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在进行高校田径类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时,要坚持田径运动属性原则、坚持适宜性原则、坚持多样性原则、坚持传承田径运动文化原则。在田径类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重新构建田径类课程内容基本框架,重视田径类课程师资力量的开发以及进行必要的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改革现有的田径类课程实施模式。

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与应用

1 问题提出

学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面对田径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日渐没落的情况,国家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把田径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主干课程。这门新课程包括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其内容主要由基本运动能力、田径运动技术和实用技能三大板块构成。新课程的颁布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大、中、小学田径教学的落后局面,发挥田径类课程应用的教育作用。

2 田径类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田径运动属性的原则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引入了“田径类项目”这一概念。由此,田径类运动项目的属性也在原来的竞技与健身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性的属性。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设计田径类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走、跑、投、跳等基本活动形式,还要考虑到以健身为目的,以娱乐为依托。当然,高校体育教学也不能矫枉过正,我们在开发田径类课程的时候也不能离开田径运动的本质属性,要使田径类项目的健身性、竞技性和实用性都得到充分体现。(图1)

图1 田径类项目属性构建

2.2 坚持适宜性原则

(3)社会服务机构财产权。李法兵(2005)、王文源(2005)指出,民办学校资源来源于举办者或国家投入的资产、社会捐赠、收取学费或者经营所得形成的资产,应赋予学校法人财产权,并对资产使用进行监督。王文源(2005)认为,国家和出资人投入的资产分别属于国家和出资人所有,社会捐赠和学生学费归学校所有,学校对财产的支配权并不改变财产的所有权,民办学校终止办学返还国家和出资人投资、社会捐助资产后剩余资产为社会公共教育资产。

从以往的田径课教学效果来看,传统田径课程并不能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田径课程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忽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体发展需要、忽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等。在新形势下,我们在开发田径类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季节特点、学生的需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做到内容的选择和开发以及运动负荷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的动机,真正做到体育课程为学生服务。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符合田径课程开发的适宜性原则。

2.3 坚持多样性原则

基础运动能力内容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方面除教授基本的运动理论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文化历史、体会田径运动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实践教学方面,要以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为主,增强学生在走、跑、跳、投方面的基本能力。

2.4 坚持传承田径运动文化原则

田径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最为悠久又最具有文化内涵的项目。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田径教学只是关注竞技运动项目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对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不加重视。这使学生在学习田径运动项目时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新的田径类课程要以传承田径运动文化为己任,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懂得田径运动的基本属性和文化特点,充分认识田径运动的价值。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传承田径运动文化,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 田径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2.2 田径类课程师资力量的开发如上所述,田径教学内容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此同时,田径类课程的师资力量的开发也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内从事田径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都采用传统田径教学模式,对全新的田径类课程比较陌生。在这些教师中,能够从事全新的实用技能内容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众所周知,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必须努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加强传统田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定向、拓展、越野等项目的师资力量。具体方式可以包括参加培训班、教师自学、比赛促进等。

构建田径类课程内容框架时首先要摒弃田径运动传统的竞技分类标准,建立起新的分类标准。新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需要以及身体发展需要,同时还应包含田径运动知识与技能需要。本文认为,田径类项目内容应包含3个维度的内容:基础运动能力内容、使用技能内容以及竞技内容。(图2)

3.2 田径类课程资源开发方式与方法

唐人杜荀鹤曾经写过一首七绝《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诗不正是年轻人青春成长的写照吗?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是年轻时期,人最宝贵的岁月是青春岁月。那个时期,年轻人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树苗,钻出土层,顶开岩石,扶摇直上,不畏惧艰难险阻,笑对一切疾风暴雨,不为名利,不谙世故,只有一腔热血,一种信念,一种追求。《沱河记忆》正是这样一部充满了乐观向上精神取向的长篇小说,“不仅没有渲染知青在乡村经历的苦难,甚至很少能让读者感受到知青下乡的痛苦” [3] 52,一扫有些知青小说充斥的悲戚之色。它就像一曲中原知青生活的田园牧歌,自然宁静,寥远旷达。

3.2.1 田径类课程内容基本框架构建构建全新的田径类课程内容基本框架是田径类课程开发的必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要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对传统的田径项目加以改造。在改造传统田径项目时,必须对传统田径课程内容进行革新,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兴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统筹,建立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田径课程更好地符合学校体育教育要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课程目标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指引,确定好恰当的田径类课程目标是田径类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田径类课程目标应包括教育目标、体育课程总体目标以及田径类课程目标3个层次。其中,田径类课程目标应与上两级的教育目标、体育课程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与国家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基本理念相一致。在确立田径类课程目标时,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以及教育的、社会的、娱乐的需要。由于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已定位为增进学生健康,所以高校田径类课程应当树立“健康田径”的知识观。在对田径类课程子目标进行筛选、过滤和修正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阶段目标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图2 田径类课程内容基本框架

由于传统田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规定较多且过于细致,导致田径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灵活性没有得到较好处理,因此教学内容显得单一。在传统大纲指导下,田径教学的教于学较程式化,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个性化也很难形成。在进行高效田径类课程开发与应用时,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多样性的原则,深挖田径运动的特有功能和价值,使田径运动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多样性原则指导下开发的田径类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实用化,努力使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

实用技能内容主要包括小型定向运动、越野跑等。这些项目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田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此外,这项内容还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当程度的户外运动理论知识。实用技能内容的教学也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教授户外运动知识以及运动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部分要着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田径技术,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技能。这样使用技能教学有两方面的优点。首先,开发了新的课程内容,改变了田径项目重竞技性轻娱乐性的弊端;其次,促使高校体育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使田径类项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也使田径类项目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我终于明白,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步错,步步错。像我这样对自己的人生尚且不能有所担当的人,怎么能担负起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重担呢?看着怀中粉嫩的孩子,我泪流不止。终于还是拨通了打往香港的电话。

竞技性教学内容与传统的田径教学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针对性更强。新的竞技性教学内容针对部分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有田径特长的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构建时,还需要对传统的竞技性内容进行适当改造,避免与基础运动能力内容和使用技能内容脱节。

依据现实医院整体人员的分配情况,对科室医护人员合理分配,保证各科室医疗、护理的均衡,同时在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护理综合能力、新生儿护理理论认知等,特别在对于上岗人员的筛查工作中,应严格依据其专业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实施考核制度完成。定期给予“一对一”带教模式,即由高年资护理人员对低年资人员予以专科教学,促使低年资护士对日常工作中的护理技能提升,减轻其独立操作的风险与压力[3]。

3.1 田径类课程目标设计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以AMI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作为因变量,血清 25-(OH)D3、NLR、CK-MB、cTnI、hs-CRP、LVEF、FS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25-(OH)D3降低,NLR、CK-MB、cTnI水平升高是AMI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2.3 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新的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实用技能内容的教学要求,高校需要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入。首先,开展定向、拓展以及野外生存课程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如果高校目前的体育设施无法保障,可采用与部分社会机构合作或合理运用校园周边设施等方法进行开展;其次,高校需配备场次地图、指北针、电子打卡系统等设备。当然,定向、拓展、野外生存均是实践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学生只有在活动实践中学会合理运用器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田径类课程实施模式

服务特点:智能检索(提供药物、操作程序、条件等检索,可按照各资源类型也可全部检索);整理了相关的医学主题,快速响应问题检索;提供移动版,便捷。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选项制教学,学习2学年。按照田径类课程设置的新思想,需结合新的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努力开发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田径类课程新教学模式。全新的田径类课程实施模式包括课内外一体化和开放式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纵向维度来看,田径类课程的教学包括教学和评价两个部分。从横向维度来看,田径类课程包括课内知识学习和课外业余学习。课内主要是基础能力锻炼和知识学习,课外则主要是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学习评价考核应对课内与课外都进行考核。其次,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在进行新的田径类课程教学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变封闭为开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 语

田径类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是新兴课程,田径类课程设计和实施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引进新理念、新方法,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只有做好这些理论研究工作,才能形成以娱乐为主的趣味性田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适应学校体育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类课程在普通高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才能与“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课程思想相结合。

[1] 鲁国斌,熊焰.“四大板块”的“田径类课程”结构体系的整合与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

[2] 郭建龙,李山,许崇高.中小学田径类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理论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

[3] 关吉臣,李真真.对田径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24(1).

[4] 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

[5] 丁宝龙,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VS竞技运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

[6]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育部文件.教体艺,2002,12号.

[7]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8] 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 林继强.改革开放三十年苏州市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展望[D].苏州: 苏州大学,2009.

G82

A

1674-151X(2012)02-09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2.046

投稿日期:2011-11-12

林继强(1980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