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英,邹志易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心医院,上海 201300)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2]。因此,为了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资源能有效地集中利用,保障患者的安全,我院护理部近年来建立了鼓励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其影响因素,我院对临床护士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2012年2月13—20日对全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入选标准:临床科室护士,排除标准:进修等非本院护士。选取10个科室共158名护理人员。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1.7±7.2)岁;工作年限1~29 年,平均(10.3 ±8.4)年;学历:中专 15 名,大专103名,本科37名;职称:护士65名,护师52名,主管护师(包括护士长)37名。
1.2 方法 采用陈林等[1]设计的调查问卷,按照随机数据表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共7个子项目。调查者与各科护士长联系并取得许可,共发放问卷158份,回收157份,问卷回收率99%,有效问卷155份((填写不全视为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98.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例数、构成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影响临床护理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 见表1。
表1 影响临床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因素 (n=155)
3.1 护士不主动呈报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3.1.1 事件管理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对护理差错(不良事件)管理方式自1982年遵循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相关规定,对医疗(护理)事故的报告以我国2002年9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14条关于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主。对差错的处理以找出责任为主,对责任人或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检讨,批评教育、罚款、起诉、降职、重者停职,或转岗甚至吊销执业证书等,本质上是属于责备与羞辱的文化范畴[3],无形中给护士带来的阴影难以消除。随后,虽然中国医院协会(CHA)自2006年开始,连续3年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指南》中明确要求卫生机构要鼓励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即便政策如此,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医疗不良事件外部和内部报告系统[4]。在医院内部护理人员的评选考核等通常都与不良事件或过失行为挂钩,一旦发生就一票否决,而且对当事人自身形象造成伤害,在实际操作中护士发生不良事件后还与当月考核奖金挂钩。纵观历史演变,未能脱胎处罚模式,这就是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呈报的实际形势及管理背景。
3.1.2 管理方式存在偏差 护理学在相当长时期内精于自然科学,衰于人文科学,只关心病,而忽视人,没有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护理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也同样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管理者在讨论、分析、鉴定护理不良事件时,很少研究当事者的心态和客观因素,虽然现在鼓励无责呈报,但往往最后结果仍与责任挂钩,变成问责有责呈报,没有真正规范执行制度。而建立无责呈报的根本目的是从经验教训中学习。该制度本可以纠正传统的较为封闭的不足,避免护理人员犯同样的错误,保障患者安全,不仅为全体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并使安全关口前移,其重中之重起到警示作用。但由于管理者执行制度存在偏差,导致目前各级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采取回避态度,因此,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护理人员都没有将病人安全理念上升到为了避免同类差错再次发生的人文境界[3]。
3.1.3 据于上述的管理环境的变迁,表1显示,担心影响年终考核、担心受到经济惩罚及担心影响自身形象所占比例均大于55%,这与目前制度管理无不相关,虽然无责呈报制度在我院实施1年之久,执行者仍心有疑虑,这一点是影响护士和护士长不主动呈报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与科室管理有关为52.3%,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无责呈报管理的缺陷,护士长针对事件写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及鱼骨分析图上交护理部,如有不妥再修改,拉锯式的来回多次,导致护士长浪费许多时间及精力。这种疲劳管理方式无疑使当事科室护士长不愿主动呈报。当事者本人,生怕护士长、管理部门对自己有看法。再则到年底不良事件与科室的奖励挂钩,因此这些后续影响成为影响不良事件呈报的另一大重要原因。
4.1 构建以人为本的不良事件管理模式 管理者在讨论分析不良事件的过程中,应运用“系统管理观”的管理理论,认识到人都会犯错误,即使是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的原因主用在于系统的问题而非人的行为失常[5]。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处理错误,本着该制度的精髓及核心作用,是预警广大护理人员不再重蹈覆辙,本着对事不对人信任教育的态度,给予鞭策和鼓励,使被管理者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感觉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真心帮助分析和切实解决问题,而不是归根到底的惩罚,消除抵触情绪,体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和谐一致,共同的目的:既为患者营造安全就医环境,又为自己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使呈报制度融洽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增强护理队伍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呈报不良事件,达到杜绝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4.2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责呈报制度 尽管王玲等[5]提出,让护士在无责呈报制度下主动呈报不良事件,从而使发生的问题既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起到警示作用,又能让当事人放下心理负担,主动的公开出来。一旦不良事件发生,据目前的管理形势,护理人员可能会担心取消年底的评先评优、奖金受罚,乃至影响自身形象导致职业规划受挫,由于这些近期及远期的影响及处罚而故意采取隐瞒态度,这样就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6],差错(不良事件)并未或轻微引起患者的损伤或已对患者造成了潜在损伤和隐患,这类不良事件就应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无责呈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报告,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7]。不必担心因报告后个人受到经济处罚及职业荣誉受损,解除她们后果之忧,实际做法应既不与当月考核奖金挂钩,也不影响当事人及科室的评选,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每个护理人员树立“患者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思想观[8]。避免因工作过于紧张敏感而引起不良事件的连锁反应,如果主动上报,给予加分鼓励或奖励,相反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事后发现,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这样可以有效的维护无责呈报制度的纯洁性及权威性,从而达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目的。
4.3 成立高效快捷的职能管理部门 为了达到畅通事件呈报反馈途径,需要成立专门管理事件的职能部门,即安全管理小组,小组收到呈报表后,应派成员对事件进行调查,再组织讨论进一步分析,客观评判,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测量等质量要素[9]及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工作职责、沟通交流、团体、技术、流程、监管等防范系统查找不足,发表看法,提出补充意见,共同定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整改防范措施,总结成文,把结果及时通过局域网反馈当事科室及各护理单元,达到资源共享,这样完善了制度缺陷,通畅了反馈途径,减少拉锯式的修改,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科学管理作用。
4.4 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为了创造宽松、温馨的医疗环境,有效缓解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可利用院内网络资源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园地、护理部主任信箱等信息沟通平台,让临床护士的真实想法得到畅所欲言,为护士提供一个共享、平等、快捷且自由的网络信息资源,鼓励护士自愿上报,加强整个系统的保密性,营造一种“安全文化”的氛围,把不良事件上报的管理制度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层次,放弃目前拒绝承认错误,惩罚失败的文化,使医院每位护理人员在正确的安全观念支配下规范自己的行为[10]。
患者的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了解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因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变废为宝,使不良事件成为宝贵的管理资源,应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建立更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1]陈林,祝志梅,王瑞云.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因素的调查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B):628-6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曹荣桂.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J].中国医院,2007,11(11):1-4.
[4]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0-22.
[5]王玲,张艳.护士在无责呈报制度下主动呈报不良事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7):46-47,56.
[6]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1):18-19,22.
[7]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8]孟娣娟,绳宇.病人安全文化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42-945.
[9]徐南丽.护理行政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10]戴慧珊,施雁,毛雅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8B):213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