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视点
《理论视野》2011年第11期
我国西部因为特殊的区域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社会人文环境——传统文化元素凝重、现代性的社会基础薄弱,形成了西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特殊机理。因而在面对当下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时,民俗化、行政化、非法治化的管理形式呈现出显性特征。因此,厘清西部村庄治理场域中的现实问题,解构西部村庄治理场域中各种乱象存在的缘由,建构西部村庄现代性治理的“法治”机制等就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当代党员》2012年第1期
2011年7月,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共富12条”,在全国率先将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确定为战略目标。
“共富12条”仅凭“白加黑”、“5+2”地干还不够,光靠“照图施工”、按部就班也远远不行。落实创新战略,需要创新思维和举措。
在“共富12条”出台的半年多时间里,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区县都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创新,保证了“共富12条”顺利落地,一些区县还以“共富12条”为蓝本,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共富”经验。
《党建》2012年第1期
道德建设为人民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为国家强盛提供精神力量。道德兴则民心齐,道德兴则国运昌。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过程中,人民群众热切呼唤良好道德风尚,人民群众中也蕴藏着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近年来,江苏常州等地通过开办各类“道德讲堂”,讲身边故事、议现象行为、行爱心善举,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实践,营造了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这是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一个好载体好方式,值得各地借鉴。
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规范离不开言传,需要经常讲。道德标准是尺度,不辨不清;价值标杆是导向,不议不明。道德标准价值取向重在身教,需要反复议。道德建设是内化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上海支部生活》2012年第1期上
把应有的标准拉低,如把本不吻合应有标准的空气质量和“脱贫”称为达标,从表面看,是“真实”的;但就其内涵来说,则是“假话”,可称““真实的假话”。尽管限于相关条件,有时拉低标准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只能作为一种短期过渡,要尽快把标准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不让“真实”与“假话”相联,真正焕发出科学发展的光辉。
《南方》2012年第1期
2011年肯定是风云激荡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尾,从未平息。从2010年底突尼斯开始的西亚北非地区的动乱,至今看不到尽头。2011年7月22日,挪威32岁的布雷维克对无辜的民众开枪乱射,造成77人死亡、100多人受伤;8月5日,伦敦郊区的骚乱爆发;9月17 日,“占领华尔街”开始。这些事情的一个大背景是:从2007年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变成了一场很难摆脱的慢性病。美国复苏乏力,欧债危机已威胁到欧元乃至欧洲一体化。再加上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引发的核灾难……人类确实要好好想想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了。
(责任编辑/戴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