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村”嬗变的答案

2012-10-23 06:46王秋虹何雁
今日海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铁匠二哥村民

□本刊记者 王秋虹 何雁

曾经,这里“户户有高炉,人人会打铁”,身背一把铁锤和一个风箱的铁匠们穿行于海南岛的街巷之中,以此为生“,铁匠村”的名号由此而来,流传至今;如今,铁匠村已“不闻铁锤叮当响,但闻机械嗡嗡鸣”,成为家家户户发展以花梨木为主,贝壳、玳瑁、海铁树等为辅的工艺品加工制造作坊村,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

曾经,这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村“”后进村”,被人戏谑为“好女不嫁铁匠村”;如今,这里却成为十里八乡甚至全省闻名的“文明生态村“”先进村”。

曾经,这里连一位村支部书记都无法选出,只能由镇里委派的干部代任;如今,这里不光有了完整的基层党组织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更连续几年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这是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北部的一个小村庄,距木棠墟不足1公里。是什么力量促进了铁匠村的华丽转身?最近,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铁匠村,寻找这个普通村落嬗变的答案。

铁匠村的变化引起了媒体关注。图为村民李良英在自家的工艺品陈列室里接受媒体采访

支部强了 人心齐了

铁匠村里有一个享受“特殊待遇”的人,村里从耄耋老人到垂髫孩童,从务农持家的村妇到资产过亿的老板,人人都喊他“二哥”。“二哥”名叫李运扶,在家中排行老二。但这并不是他被尊称为“二哥”的全部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李运扶不仅是铁匠村的村支部书记,更是一位资产近千万、受村民信服的“致富能人”。

2010年之前,李运扶是铁匠村的村委会主任,而村支部书记则由镇里委派的一位干部代任。2010年,铁匠村换届选举,李运扶被村里一致推选为新一届村支部书记。“李运扶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为人热心,组织能力强,村民们都很信服他。”木棠镇宣传委员吴俊海说。谁家家里闹矛盾,二哥来了,苦口调解;邻里或邻村之间有纠纷,二哥去了,评头说理;哪家手工艺品找不着销路,二哥急了,疏通联络。就这样,二哥成了大家的二哥。“二哥办事公正,他带头,我们信得过。”村民们说。

现任铁匠村村委会主任的李巨川是土生土长的铁匠村人,也是村里第一位返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回到村里做了一名计生统计员。同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他被选为铁匠村村委会主任。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随着手工打铁业逐渐被现代科技所淘汰,直到2008年,铁匠村都没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转型发展的路子。党组织残缺,村委会干部老龄化严重,知识水平低,人心涣散,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经济落后,让铁匠村陷入了低潮。

2009年6月,海南省实施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要求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和战斗力弱的村党组织。儋州市将铁匠村列入了重点难点村整顿帮扶对象,开始对其进行帮扶,引导铁匠村的社会经济发展。2010年,铁匠村选举出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共7人,大学生村官1名,其中党支部成员3名,有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3岁。这支与往届相比更加年轻化和知识化的队伍,为铁匠村带来了新的朝气与希望。

“7月25日,村民会议一致通过,建新房必须留出距离马路2米以上的距离,用于绿化。”

“8月26日,村民会议一致通过,接受村委会发放的花梨木苗,绿化铁匠村主干道和自家荒地,每家至少出劳力1人。”

这是在铁匠村文化室门口的“木棠镇铁匠村村委会铁匠村民小组组务公开栏”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和执行情况”一栏中的内容。

村务和党务公开,称得上是铁匠村的一个转折点。李巨川告诉记者,铁匠村有一句土话,叫“闻耳朵”,就是凑在一起讲悄悄话的意思。以前的铁匠村,有什么事情都不公开讲,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村民之间常常“闻耳朵”,造成很多误会和猜忌。新一届的铁匠村领导班子认识到其严重性,严格按照“4+2”工作法开展工作,所有村级大事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内容进行决策和公开,“4”指的是“四议”: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2”指的是“两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制定了《铁匠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方案》《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村民事村民议,村民事村民定。渐渐地,“闻耳朵”的现象消失了,村民之间、干群之间的猜忌和误会少了,村民参与村内公共事业、村内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铁匠村领导班子的做法,使村民们拧成了一股绳。

铁匠村党支部的工作成绩受到了认可,2011年6月,铁匠村党支部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7月,铁匠村又被授予儋州市“城乡互联、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人心齐了 干劲足了

铁匠村的村民们聚成了一股力,卯着劲要改变铁匠村的现状。“我们村党支部也清楚地认识到,尽快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增收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李巨川说。

铁匠村自古以来就有“靠手艺吃饭”的意识与传统,利用这一优势,铁匠村开始大力发展手工业,确定了以手工业带动农业的路子,以加工黄花梨为主,贝壳、玳瑁、海铁树等为辅。

为了促进发展,铁匠村“两委”开始组织有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人员和年轻人到海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学习、培训,让他们掌握市场营销等知识和工艺加工的先进技术。同时,引导村民在原有的产品种类基础上,下功夫开发新产品种类。村民李良英说,他已经参加过5、6次这样的培训了。“刚开始,我们在海口、三亚的相关展销会上看到别人的产品很精致,而我们的产品却过于简单、简陋,于是,村里面开始组织我们去外地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如今,李良英的“良木阁”已经可以自己制作档次较高的、工艺较精美的手工艺品,村里像他这样拥有较高端、精细加工技术的作坊有十来户。而且,村民自从出去“开了眼界”后,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村里开展的培训活动。“只要有条件,我们都主动自费去先进地区学习。”李良英说。

铁匠村的干部和村民们还积极地到内地寻找销路,尝试探索多种销售渠道,拓宽产品销售市场。

这天傍晚5点半,太阳都落到了墙根儿,李发标才刚从镇上与客人接洽完,匆匆赶回村里。他与二弟李发东、小弟李发昌共同为家里的手工作坊忙活着,李发标负责联系销路并照看在海口、三亚的店铺,李发东负责网络销售,李发昌则在村中负责加工厂的事宜,可谓全家上阵,合作无间。李发标说,像他们这样全家分工合作的,村中不在少数。

现代市场经济趋势下,品牌发展、抱团发展无疑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铁匠村“两委”着眼于此,在2011年7月,以老村名“北岸李”为注册商标,开始品牌打造之路。同月,“儋州北岸李村花梨农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班子的努力下也正式成立了。合作社对产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经营,共享销售渠道,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包装,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今年,儋州市政府还为合作社下拨了200万元的中小企业扶持基金,其中50万元将用作培训费,150万元用于来料加工费。

干劲足了 村民富了

经过几年的奋战,铁匠村的嬗变华丽而惊人。最直观的就是经济的飞速增长。目前,419户、2338人的铁匠村,却有将近300户加工作坊,从业人员达1800多人。2011年,全村总产值1.3亿元,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成为儋州市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模式的领头羊。预计2012年,全村总产值将达1.5亿元,年人均收入1.5万元。全村个人资产达1亿元的有1户、达千万元的有5户、达百万元的有80户。如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李运扶,从2010年以前的单一作坊、个人资产不足200万元发展到了目前的近千万元;村民李良英,则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个人资产由近百万元上升到现今的600多万元……从铁匠村产出的手工艺品,远销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甚至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也有销售。

铁匠村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还不断吸纳附近十几个村庄的闲散劳动力,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18岁的李发中是从隔壁村过来学艺的小伙子。他说,在铁匠村学做手工艺品,不光现在每天可以有固定的收入,更难得的是学到了一门以后可以谋生、致富的手艺。

铁匠村富起来了,可它“富”的不仅仅是村民的口袋,更是铁匠村的村容村貌和人的精神面貌。如今的铁匠村,是名副其实的文明生态村、卫生村:村路巷道硬化了,一条条干净平整的道路延伸进村;村道两旁,绿树草地,花香怡人;文化室里,文学、农技等各类读物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许多村民利用健身休闲器材锻炼身体……树荫下,30岁的李林迅正抱着他3岁的小儿子玩耍,身上穿着黄色的“北岸李村66号”球衣。他告诉记者,这是铁匠村篮球队的队服,每天从自家作坊下班后,他都会和村里的小伙子们在新硬化的球场上打上一场。此外,村里还有台球、羽毛球等场地。“以前哪有这么多活动场所啊。”他说,村里的青年们白天有工作,下班有活动,生活丰富多彩。李林迅还是村联防队的副队长,和队员们负责村内巡逻。从2010年至今,铁匠村没有出现一例治安、刑事案件。

可贵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铁匠村支部也没有忽略社会的全面平衡发展,铁匠村人把眼光投入到下一代的发展中。在村支部的号召下,村民自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每年给考上大学的学子和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奖励和资助。

铁匠村变了,变了!这嬗变,让每一位铁匠村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也让他们更加振奋精神。村民李良英说,考虑到花梨木原材料的稀缺性和其他工艺品加工品种竞争力较弱的问题,村里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加工原材料,如玉石、水晶等,提高加工水平,提升铁匠村手工艺品的竞争力。“二哥”村支书李运扶说,村“两委”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将铁匠村与5公里外的东坡文化园串联起来,把铁匠村打造成集手工艺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观光村,带领大伙儿转型突破,求得更大的发展。

在铁匠村走访的2天里,村子的变化和进步使记者震撼和思考。看着铁匠村,联想到一些地方没改变、没进步,其原因究竟在哪儿?是发展无出路还是干部无思路、是群众不愿干还是干部不想干、是群众不听话还是干部不像话、是群众出难题还是干部出问题?也许,铁匠村能给他们一个答案。

猜你喜欢
铁匠二哥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铁匠教子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宝刀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木手枪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二货二哥的二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