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凤娟,付云强
(唐山学院 专科教育部,河北 唐山063000)
为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为管理者调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目前我们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对唐山市部分高职院校工作10年以下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方式。问卷从多个维度进行设计和考察,共设置20个题目,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发放400份,回收361份,其中有效问卷350份,回收率为90.25%。对造成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压力源,重点从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学校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考察,基本满足分析问题的需要。
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之后,针对问卷结果较模糊的或需要补充说明的部分对访问对象进行了回访,另外又随机抽取了部分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经调查,有近70%的青年教师感觉职业压力太大。造成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因素较多,如涉及自我发展方面的职称评定、人际关系,涉及教学方面的教学评价、教学任务,涉及管理方面的经济收入等。青年教师感觉职称评定是当前最大压力的占60%,感觉教学任务重的将近50%,还有的教师感觉教学评价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这部分人占36%。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来源,详见表1。
从表1可见,学校管理压力因素中经济收入低被排在第1位,表明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在工作报酬方面不满意。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在工作中有较多精力的付出,与高付出相比,回报不足。在教学压力方面,青年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压力较大。高职院校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换句话说,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双师型比高职称更重要。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更要具备相关技能或社会实践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压力很大。在自我发展方面,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问题上倍感压力,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拼搏和实力才能晋升职称,这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压力。从以上分析说明,学校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教学条件等因素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也证明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是多维度的。
表1 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来源%
1.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一上岗就从事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没有实践经验;青年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和有硕士学位的占多数,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职称结构不合理,存在“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的现象,新开设专业的教师职称偏低,人数偏少;学校“双师”的认证条件也较低,多数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现场指导能力、实训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高职教育需要具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的真正“双师”教师。
2.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较弱
教师的专业特长是指专业教师在其专业技术领域中,对专业工艺方法、专业技术和特殊专长的熟练掌握,它与高职院校教师自身职业特点和工作经历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青年教师有专业特长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实践教育和训练,对专业技能知识了解不深入,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压力就比较大。随着新技术和新技能的不断发展和不断革新,在相应专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于专业教师有限的精力,不可能透彻、全面地掌握每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此在专业领域内出现了分工,产生了专业方向和专业特长的选择定位,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就构成了该专业的专业特点。也就是说,衡量高职院校某个专业的特点,主体对象应该是专业课教师群体的专业特长。高职院校的专业特长要求给青年教师带来了职业压力。
3.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过高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过高,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当前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和教师过度依赖,将由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而高等职业教育还不具备承担这些重任的条件。这一现实很容易使社会的期望转变为失望,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青年教师因此极易产生失落感,进而衍生出巨大的职业压力。
4.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调查显示工作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的经济收入与他们的期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部分青年教师有跳槽的打算,跳槽的比例较高,跳槽的原因主要有收入、住房、发展机会和称职四个主要方面。这使青年教师的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职业压力产生。
(1)对青年教师个人的影响。职业压力大的教师会引发负面情绪,甚至因此影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2)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其职业意识淡漠,在职业行为上则表现为工作投入少,对学生缺乏耐心,工作满意度和效率降低。
(3)对社会的影响。由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直接影响了职教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高职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维护并改善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其职业压力的产生,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减轻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笔者建议:(1)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适应能力。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职业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为达到此目的,学校要加强干预,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帮带青年教师,同时选派青年教师分批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和实践实习,有意识地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健康的职业意识,以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2)了解青年教师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院校领导要全面了解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内部环境,尽量满足青年教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合理要求,以消除青年教师的不满情绪。(3)优化职教改革,树立职教新观念。通过对若干行业的调查,表明我国相当部分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来自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对职业教育地位的认同不足,给从事职业教育的青年教师带来许多的心理压力。所以,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努力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要减轻教师过重的心理负荷,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使教师劳有所得,劳而有功,以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