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党建创新的排头兵

2012-10-21 04:42黄苇町
当代贵州 2012年15期
关键词:排头兵工人党员

当好党建创新的排头兵

黄苇町,本刊顾问。《求是》杂志研究员,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著名党建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以《苏共亡党十年祭》一书轰动国内外。

不久前曾参加一次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开得很热烈,尽管有的发言中也难免要倒一点“苦水”,但那种渴望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的情绪确实深深感染了我。我也作了个很短的发言,题目就是“当好党建创新的排头兵”。

为什么说是排头兵?首先因为非公企业党建是新时期最需要创新的党建工作领域。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900多万家,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解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从业人员有“五多”:年轻人多,农民工多,高学历毕业生多,“海归”多,现实和潜在的创业者多,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而党在这一领域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面却相对较低。在当今国际国内和社会上各种文化、观念、意识不断冲撞交融,争夺思想阵地、群众阵地的斗争日益剧烈的新情况下,扩大党在这一领域的有效覆盖,对于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意义重大。

说是排头兵,还因为非公企业党建与传统党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首先是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以家族企业居多,大事小事老板个人说了算,党组织并不自然地具备领导地位,要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必须突破传统套路。其次是非公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特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开业、歇业等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党建工作与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抓党建促发展的要求更高。再次是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快。有时流进党员身份不清,流出党员去向不明,积极分子考察和党员发展工作也要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打破常规。总之,亟待破解的党建新课题很多。

还有,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同志,往往很羡慕国有企业党委可以直接决定干部任用、收入分配和经营决策,管人、管钱、管方向,“工作有权威”,“说话有人听”。而在非公企业搞党的工作没有权力资源,对群众也就缺少影响力。感到“位低言轻”。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过去国企党组织的权威性,是和企业办社会,要把所有人所有事都包下来分不开的。尽管人们对组织非常信赖,但也正是这种“大锅饭”、“铁饭碗”,使人们失去了市场意识和竞争精神,导致了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现在,随着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国企职工也在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党的工作也越来越不能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了。其实,党的领导地位和权力,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我们党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利用“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名义,组织党员深入北京长辛店的工人区,从创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入手,启发觉悟,进而组织赤色工会等。而工人运动有了党的领导,立刻出现蓬勃兴起的局面。在1922年2月至1923年3月的一年多时间里,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香港海员罢工,到京汉铁路工人总同盟罢工,党领导的工潮便达100多次,参加工人超过30万人。无论对于当时成立仅一年、只有一百多名党员的我们党来说,还是对于不久前才从破产农民中产生的总数仅有200万人的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来说,这种动员群众的规模和能力都是世所罕见的。因为,即使全党都投入工人运动,当时每万名工人还摊不上1名党员;而全国每7个产业工人中就有1个工人,冲破反动统治者的封锁、恫吓和镇压,参加了党领导的工潮,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也成为了共产党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那时,我们党既没有权、也没有钱,也没有多少人,是靠什么把工人群众凝聚到自己的周围?第一,靠我们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拨亮了群众心头的希望。第二,靠我们时时代表工人的利益,是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第三,靠的是共产党人一心为公的人格魅力。说到做到,让人信任,跟着党走,心里踏实。

因此,今天我们提出要加强“两新”组织党建,要学会在没有行政资源的情况下作好党的工作,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回归。做非公党建工作的同志,是率先承担了为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探路的重要任务。从这个高度来认识非公党建的意义,来强化责任意识,就会把这作为难得的创新平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机会。所以,我认为称之为“党建创新的排头兵”是名副其实的。

(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排头兵工人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垫江县大石乡:以“党建+”为抓手,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奋力当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不忘初心 争做服务“三农”排头兵
党员之家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