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9+3”教育的班主任工作

2012-10-18 01:10四川李萍
职业技术 2012年9期
关键词:藏区情况同学

四川 李萍

当前我们正在创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每一个地方都在为全面奔小康努力着。“5.12”一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关注到了一个地方——汶川。这里民风淳朴,汉藏一家亲。四川省为了着力培养这里更多的藏区新型人才,为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为了促进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行了藏区免费教育计划——“9+3”计划。与此同时,我所在的学校——郫县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是承担此项工作的学校之一。而我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恰好是一位“9+3”的班主任,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注重“亲其师、信其道”

1.尊重学生

尊重藏区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习惯。藏区学生来自于草原,在有些人的眼中是粗鲁、不听言教的……,但这些往往都是道听途说,因而在潜意识里容易形成偏见,“有时偏见比无知走得更远”。所以只有改变了潜意识的偏见,才能从文化上认同,才能从心理上沟通,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怎样改变呢?首先,利用班会课让藏区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历史,给予高度的认同。其次找一些真正了解藏区文化、藏区风俗的作者所写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找关于藏族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赏,比如《红河谷》。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藏族人民是向往神鹰、展翅高飞的民族,天生有一种血性、粗旷、纯朴与天地抗争的性格,他们更注重人与人的友谊,视朋友比生命更重要,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相互包容,通俗点说以“义”字当头,本身藏汉文化为一家。

2.关心学生

生活中多关心藏区学生的吃住。以包容的态度来尊重各人的习惯,以同学情、师生情、父母情来打动、感化藏区的学生。

刚开学时,我班有几个藏区的学生,刚来时沉默寡言,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不与老师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藏区学生才从大山里出来,由于生活条件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文化的差异,难免有自卑感,他们常常以自我封闭的态度来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首先,到学生的寝室去,与学生拉家常,让他们觉得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也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不是只知道说教的人,而是一个朋友。如我班来自松潘的一位同学,通过与他的交谈得知他家里由于爸爸生意经营不善,发生了许多变故,但因为他的面子观念,不想其他的同学知道这些,因此,他只把我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只对我说出他现在的苦恼,甚至是家里的贫困。可见交谈能与他成为朋友。

然后多开展活动,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只有在“玩”时才能学会规则,才能建立起自信,才能让学生知道人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如开学时的主题班会“我们是一家”,让每位同学自我介绍,姓名、住址、爱好、最喜爱做的事、最讨厌做的事,自己的目标……,并且在一个星期内建立起了学生个人档案;又如教师节前举办的主题班会——我心中的老师,从这样的活动中了解了学生喜欢的老师形象:亲切、公正、自信、有爱心,也知道了学生最喜爱怎样的老师。一是严而有度的老师。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予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二是像妈妈的老师,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妈妈一样的老师,而且在这样的老师那里总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这样的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如我班来自红原县的某同学,有次发现他比较沉闷、忧郁,我主动找到他反复问了几次,他才说他爷爷过世了,心里很难过。这时我主动让他讲讲他和爷爷奶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通过爷爷的过世希望他接下来的学习能够对得起爷爷的在天之灵。说着说着,他就流下了眼泪,这时,我拿出纸巾让他拿着,这一简单的动作让他顿时感受到了老师对他就像妈妈一样,无比温暖,充满关爱。三是有宽容心的老师。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四、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大计划往往由小计划组成而逐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

最后让科任教师到学生中去,利用开学的一两个星期的晚自习时间,科任教师进入教室,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本学科的乐趣,组织小的活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特别要求科任教师第一节课、第一个星期的课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喜爱上老师所教的科目。一个星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能对每个学生有大致的了解。经过两个星期时间,看不出藏区学生和本地学生间的差别。

但是,开学一个月后的学生的军训(由于国庆节‘9+3’的同学都不回家,故他们要早军训一周,并且当时恰逢中秋节),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认为学校有偏见,为什么他们要多军训一周呢?因此,在军训期间抵触情绪很大,频繁与教官发生冲突而且高一所有学生都参加军训后他们也不愿回到班上、甚至向学校提出要求,几十名藏区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班。基于这种情况,我一到军营,就和班委一起去接他们并对他们说:“你们这么快就忘记机一、3班了?你们觉得同学们对你们怎么样?”就这一句话抓住了他们“义气”的特点,所以他们最终愿意并且同意回班训练了。之后我天天与他们一起参加训练并深入到寝室去,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工作,正是由于前期的工作,这个事情才得以圆满地解决。

通过许多的努力,最终让藏区学生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在相信教师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目标,为自己的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报答父母、报效生我、养我的土地而努力拼搏。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现在国家强盛了,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国家安排优秀的职业学校和教育资源,让他们能享受到三年的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后,勤劳致富。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二、提倡个别化教育理念

另外,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结合藏区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教学,我们一定要有“个别化教育”教育理念,针对特殊个体采取专门的教育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个体差异。从理论高度来理解“个别化教育”,重视对个体的关怀、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地把个体化教育践行下去。

根据教育对象身心特征和教育需要,制定出个体教育方案。对于基础较好的,可以采用全面的教育方案,德、智、体、美、劳的整体教育方案。而对于基础弱的,也可以针对某一方面(如德育、心理等)的教育方案,也可以是体、美、德的教育方案。

制定个体的教育方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起个人的档案,应了解学生的哪些情况呢?

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建立基本资料库(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心理发展状况(如一般智力状况、语言水平、适应性行为、社会交往能力、学习特征和兴趣等)、身体和生理情况等。

2.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经济条件、家庭氛围、主要家庭成员情况(如父母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情况,等等)。

3.了解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包括:(1)学业水平,详细说明其学习的具体情况,如在某一门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班级同学发展水平的比较及其原因分析等。(2)生活和社会适应水平,应特别注意与教师、同学的交往情况。

4.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学生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育目标。(1)长期目标:即根据现有能力水平和教育需要制定的,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应达到的教育目标。(2)短期目标:即为完成长期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步骤。

5.与老师一起研究需要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具体的教育手段、措施)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并组织班干部每天点评班上的情况,比如卫生情况、学习情况、学生行为情况等,每周第一天则对上周的情况作出评议,按班规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三、加强制度化管理

最后,还是要从制度上加强管理,比如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特别是登记好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所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同学、学生本人的联系方式。若发生情况,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定期与家长联系,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为“9+3”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行之法。

综上所述,“9+3”计划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我作为一名“9+3”的班主任,深知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探寻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为“9+3”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藏区情况同学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脱发 养“老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特殊情况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我们欢迎你!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