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服务贸易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012-10-17 09:02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李敏
中国商论 2012年9期
关键词:服务业印度贸易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李敏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高淑娴

1 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分析

1.1 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是新贸易保护下的必然选择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仍在进一步发展中,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的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仍在继续。首先,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转嫁国内危机,如美国的“印钞政策”,这必然会加剧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会使得包括中印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通货膨胀明显,国内货币被迫升值,不利于对外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中国央行自2010以来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持续增长的通货膨胀。2010年4月20日,印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6%,自2010年3月以来,其连续9次加息,同样也是迫于高位运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其次,受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迟缓,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加剧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服务贸易壁垒日益增加。由于服务贸易壁垒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则正成为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导致各发展中国家很难防范和监管。比如美国在产品移动壁垒方法上有大量的法令要求政府所有或政府融资的货物必须由美国船舶承运,存在国际航运上的歧视性待遇。美国还存在大量的人员移动壁垒,《签证延迟是否会损害美国商业》调查报告中提到,中国和印度的签证申请者若想及时得到美国的商业活动签证是最为困难的。瑞士禁止国外数据通信进口,只允许应用本国所处理的数据。不难看出,国际经济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存在多种限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制约,其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阻碍了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为此,中国与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发展中大国,应积极加强双边的服务贸易合作,这将有利于中印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更好地带动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协作。

1.2 服务贸易发展成为弥补两国货物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

从总量上来看,两国服务贸易总体都获得了较快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66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8亿美元,增长了3.35倍,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额比重由2.2%上升至4.5%,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由301亿美元增长至1286亿美元,增长了3.27倍,贸易进口额由359亿美元增长至1582亿美元,增长了3.41倍。但与货物贸易发展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但自2000年至今服务贸易长期逆差且规模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58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额增长到2009年的296亿美元。印度服务贸易在2000年之后开始出现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扩大,2007年达到163.1亿美元。而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货物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88%以上的平均水平,2009年货物贸易额是服务贸易额的9倍。近年来,继美国、欧盟之后,印度、巴西为主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中国长期货物贸易顺差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尤其是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增速明显高于欧美、东盟,自2006年开始中国对印度出现较大贸易顺差,顺差额为43.04亿美元,此后顺差逐年增长, 2009年中国实现对印度贸易顺差161.4亿美元,差额不断扩大引发印度对华不断的贸易摩擦,自1995年至2005年,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86起,占其全部反倾销立案的20%,占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的18%。仅2009年中国应诉的115起贸易调查中,印度占到了27起,这严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00年以来长期处于负值,最高年份也仅达到1.81,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最高为0.28%。印度这一指标自2000年以来长期为正, 2008年达到5.42,远高于中国。通过2000年以来两国服务贸易占GDP的比重分析来看,印度这一指标从2000年的8.02%提高至2007年的14.62%,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国同期的5.53%至7.38%,从总量和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货物贸易比重较大,而印度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伴随着两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开展以及不断深化的货物贸易不平衡,双边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加,因此,印度可以通过其快速增长的以技术和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顺差来弥补其对外货物贸易赤字,而中国可以通过进口印度服务贸易或实现双边的协同发展来促进本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中印两国通过不同的产品交换,实现互利双赢,减少贸易摩擦,有利于改善双方的贸易平衡和贸易关系。

1.3 中印协同发展服务贸易是提高两国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作为传统的发展中大国,无论从国情、劳动力等自然资源禀赋或两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两国国情极为相似,贸易结构也比较接近。近年来,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两国的服务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仍较大,从服务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市场占有率从2000年的2%提高到2008年的4%,印度从2000年的1%扩大到2008年的3%,尽管这一指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中印在服务贸易出口上能力有加强趋势,但在国际比较中仍处于较低位置,明显低于美国15%、英国8%、德国6%这一指标的平均值。从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看,自2000年以来,中国这一指标一直为负值,2009年为-0.1,印度随着年份的增长,指标值由负转正,2007、2008年指标值达到0.11,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逐渐增强,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同期的0.17、英国同期的0.18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通过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这一指标值变动幅度不大,2008年分别为0.49和1.92,与美国同期的5.13比较,可见中印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尚存在较大空间。

从中印服务贸易各行业来看,通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可知,中印产业内贸易指数始终均保持在0.9左右的水平,在国际比较中除了略低于意大利和荷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随着中印对外贸易的不断加大,两国服务业产业内都存在较细的分工。再从两国服务贸易内部构成来看,行业竞争力差异伴随贸易的扩大而逐步显现出来,通过对比服务业各部门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可见中国在旅游、建筑服务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指标值为正且呈现增长态势,得利于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竞争力增强,但在现代服务行业中,中国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和专有权特许费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大多数年份指数为负,反映出中国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较为薄弱,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与中国比较,印度在建筑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增长缓慢、竞争力较弱,而在金融、保险、通讯等现代服务行业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其传统优势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竞争力指数基本保持在0.8左右,且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所以,中印两国在服务业之间以及服务贸易领域内部正在形成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中印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础。

2 中印之间协同发展服务贸易的可行性

2.1 服务贸易市场的不断开放为中印服务贸易协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未来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促进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的扩大。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则近年来中印政府也在逐步放宽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提高。1998至2007年的10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实现年均递增10.98%的增长,印度服务贸易总额年均递增23.32%。自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开放度较低,最高达到2008年的7%,远低于货物贸易50%的开放度。而印度自2005年以来服务贸易开放度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08年为15%,高于发达国家这一平均指标。尽管目前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比较低,但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中国会进一步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放开包括银行、保险、电信和证券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同时伴随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不断扩大,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服务贸易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开放和提高。与印度比较,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中国有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再加上中国日渐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分支机构,市场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带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发展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是摆脱对发达国家经济依赖的重要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与印度在开展双边贸易中更需要积极利用国际性的监督和调解机制,反对各种形式的新贸易保护壁垒,为促进中印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合作环境。

2.2 国际产业转移为中印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前,以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发达国家是主要的移出国和发包国,中国和印度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承包国。同为承包国,中国和印度则需要在产业转移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集群优势,积极扩大业务承接范围,而不能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到,中印都有自己擅长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承接范围和比较优势,中国可以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优势,保证和扩大国际运输、旅游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改变地域分散、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可以充分发挥联动效应,积极开拓信息、科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方面与印度的协同发展。印度则可以在服务外包的承接中继续侧重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品牌和人才等优势资源,打造世界知名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实现双边服务贸易多企业、多领域合作,将两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与贸易优势结合起来,在承接发达国家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中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链融合,实现双边资源的最优配置,协调发展中提升双方的综合竞争力。

2.3 中印双边的良性互动为中印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中印1950年建交,印度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2005年 4月,中印两国签署《中印联合声明》,指出“双方认识到加强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同意将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两国直达航班和轮船、旅游及民间接触。”2008年,双方发表了《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近年来,中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中印双边贸易也快速增加,自2004年双边贸易突破100亿美元之后,2008年快速增长至517.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315亿美元,来自印度进口20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第八大出口市场。中国在印度承包的工程总值超过60亿美元,同时,印度也扩大了对中国包括服务业、服务贸易和银行业的投资范围。两国贸易的频繁,带动了两国之间政府和企业的友好往来,为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现实保障。

[1]王晓莹.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合作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0.

[2]王步云.中国与美国、印度三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与借鉴[J].2010.

[3]杨广.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比较之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

[4]邓庆.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壁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

猜你喜欢
服务业印度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山哈·印度摄影
贸易统计
印度式拆迁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