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娟
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芜湖 241000
放、化疗是目前消化道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其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从而引发感染、贫血、出血。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可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的较敏感指标,本实验对5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 (WBC)、血小板 (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数 (IRF)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58.5岁。其中肝癌19例,食管癌4例,胆管癌患者5例,肠癌15例,胃癌9例,本组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
1.2 方法 分别于化疗前后,每隔5天空腹抽静脉血2ml置EDTA-K2抗凝管中,用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质控物,测定两组血液标本的WBC数及RET的百分数 (RET%)和绝对值 (RET#)及强光散射网织红细胞HLR并计算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数IRF=(HLR)/网织红细胞总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在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上进行分析,各组间均数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化疗后的第5天WBC和PLT数量开始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10天WBC和PLT明显减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化疗后15天达到最低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之后渐渐回升。患者化疗后10天后外周血RET%和IRF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以IRF下降较为明显 (P<0.01),化疗后15天,IRF开始回升,而RET则低至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但是均低于化疗前的水平,详见表1。
表1 两组化疗前观察指标的比较
放、化疗是目前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后存在着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并伴发严重感染和出血的风险。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成熟的红细胞,也称年轻红细胞。COULTER LH750运用其独到的VCS(容量、电导、激光散射)的原理将网织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有核红细胞区分开来,由于网织红细胞胞浆中含有RNA物质,能散射激光,成熟度越低 (越幼稚)的网织红细胞的胞浆所含有的RNA物质越多,对激光的散射就越强,以此得出的HLR的值来反映血液中成熟度较低的网织红细胞的含量,IRF=HLR/网织红细胞总数。网织红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其过程只需13~15d时间,比粒细胞及血小板生成所需时间短,其寿命远远短于成熟红细胞的寿命[2],且不受输血和感染的影响,因此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而网织红细胞未成熟指数又比网织红细胞更早提示骨髓功能变化的指标[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放化疗前比较,Ret(%)于放化疗后第15天明显下降(P<0.05),而此时WBC和 PLT数量虽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T在放化疗后第10天才明显降低,WBC于第15天达到最低值,第20天显示已缓慢恢复,放化疗后第10天IRF值较化疗前显著降低 (P<0.01),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WBC、PLT和Ret(%) 的下降晚于IRF,与彭黎明等[4]的结果相近,因此IRF是预测化疗后较为敏感的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和制定化疗计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IRF的变化可作为评价肿瘤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标,对指导临床应用、抗感染治疗及选择放化疗时机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谭明娟,梅燕萍,徐菲,等.网织红细胞在消化道肿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2883-2885.
[2]沈迪.临床血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74.
[3]Noronha JFA,Souza CAD,Vigorito AC,et al.Immature reticulocytes as an early predictor of engraftment in autologous and allogenet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Clin Lab Haemato.2003,25(1):47-54.
[4]彭黎明,赵声明.网织红细胞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4,27(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