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范畴,也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篇精彩美妙、深邃复杂、丰富多彩、宏伟壮阔的大文章。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应把它写成什么样的文章?特别是,怎样来写好这篇文章?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好文章、长文章、大文章。
一篇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好文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引领中国走向辉煌的历史性抉择,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最初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带领人民,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赖以成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90多年奋斗的成果,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不断探索的结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民族集中从事的伟大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也可以说是熔铸了党和人民巨大心血、丰富智慧从而成为华彩乐章的好文章。
正因为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题目,写出了这篇好文章,中国社会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增强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以经济实力为例,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只有3645億元,此后不断攀升。2001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五位。2006年超过英国居世界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和历史进程中代表新型中国的大名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发展模式。30多年来,我们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既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又虚心学习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密切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使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使中华文明越来越赶上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既为我国发展争取到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统一,是中国国情与世界环境的统一,也是中国选择与世界博弈的统一。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成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文明。
能够在长期艰难复杂的奋斗探索过程中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竖起这面旗帜,是国家大幸、人民大幸、民族大幸。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集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高举起来的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最宝贵成果之一,是中华民族自近现代以来写得最好的大文章之一。
这篇文章写在哪里?既写在实践中,也写在理论上;既写在生活中,也写在人心上;既写在现实中,也写在历史上;既写在中国大地上,也写在世界舞台上。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是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是整个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的考验,形成了严密强大的组织体系,集中了中华民族绝大多数精英力量,培育了无私奉献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和优良传统,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根本力量。正是靠着人民,靠着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靠着从人民中汲取智慧,中国社会才经历艰难曲折而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逐步形成并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一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加以书写的长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好文章,我们已经写了30多年,往前回溯,甚至可以说探索了90多年、60多年。但,这篇文章还没有写完,还要继续写下去。因此,它还是一篇需要继续书写的长文章。
1949年,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中国革命的历程比作万里长征,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比作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还不过仅仅走了前三步。这三步,可以自豪,但不能骄傲。所以,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绝不能也绝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重申了“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目标非常鼓舞人心,但也需要我们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很多难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解决。我们不断战胜了各种风险,但不等于现在和将来就不会再有风险。我们能够战胜风险,但不等于就可以轻视风险。多年来,党中央一直要求我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不仅重申了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说这些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而且,还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危险,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面向未来,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干,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归结到一点,必须继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的使命和任务,仍然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需要,国际国内的环境、人民群众的意愿,都告诉我们: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继续发展中国;中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只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只有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
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往什么地方去的大问题再一次摆在我们面前之时,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什么呢?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回答: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什么路?——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5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十七大報告的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他还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习近平同志在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辉煌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他强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我们这个有着82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更高地举起来,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更高地举起来,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不断向前迈进,这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对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此可见,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要统一人们思想,展示中国形象,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根本的是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还长得很,还要继续书写。从远景和方向上来说,要一代接一代地书写;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上来说,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书写;从现实针对性来说,要在回答和解决现实课题的过程中不断书写。
一篇需要竭尽胆略和智慧写得更好的大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概而言之,作为一种政治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道路,也是一种事业;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理论;既是一种制度体系,也是一种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过这些概念。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宣告我们已经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少包含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大方面。它们有分有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就是一篇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文章。
怎么写这篇大文章?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一再要求我们:在面向未来的征程上,一定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在这样又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我们当然更要全面分析和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运用大智慧、大战略,进一步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首先,做好政治上的大文章。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还用过三个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今天,面向未来,广大干部群众还有一个重要的期盼:不停滞。三个词加上一个词,集合起来,集中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于未来的政治意愿,它们也应该是未来从政治上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根本要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停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全党思想。
在十七大之后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在道路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不断乘风破浪、乘胜前进。
第二,做好理论上的大文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进一步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外延,进一步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结构,进一步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回答和解释现实遇到的各种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实践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需要我们运用已有的理论认识指导实践,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形成许多新的理论认识,从而推动实践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因此,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握实践,不唯本本、不守教条,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发展的思想和精神,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贯穿到理论研究和探索的全部过程中,才能始终走在理论创新的前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真正取得新成果、新进展,并且真正为党和人民所欢迎、所认可、所利用。
第三,做好实践上的大文章。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现实提出的各种课题,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于中国实际,是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创造。改革开放的每一步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出来的,也都是根据实践标准而加以检验的。因此,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展进步这篇大文章,归根结底,要在实践中书写,写好实践中的每一页、每一篇、每一章。
在“7·23”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建设的基本政策、重要举措和基本要求。五个方面构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政策举措。深刻理解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投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第四,做好立于世界舞台的大文章。拓展眼光,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加强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在与世界各种复杂因素的博弈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我们要既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同时,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