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循环理论研究述评

2012-10-13 06:22陈宝昀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计量学情报学情报

陈宝昀

(信阳市图书馆,河南 信阳 464000)

1 引言

信息循环理论是王宏鑫先生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计量学研究活动中提出来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已经成为王宏鑫先生学术研究的思想基础,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对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性、基础性的意义。但还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笔者试图循着王宏鑫先生的研究思路,通过其研究论文的文本解读,对信息循环理论进行综述性梳理研究。

2 信息循环理论的提出

2.1 信息循环理论概述

2.1.1 信息循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

信息循环理论来源于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计量学的研究,起始于对“信息”、“情报”、“知识”这三个图书情报学中最基本概念的研究[1-3]。它认为:信息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情报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劳动,知识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劳动的价值。并在文献“关于情报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4]中给出了一个公理化概念体系:

定义1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关于这些的陈述,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信息是事物之间的联系。

性质1 信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层次的信息(NI),二是认识层次的信息(KI),三是社会层次的信息(SI)。

定理1 世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层次,即物质世界;一是信息层次,即信息世界。相应地劳动也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物质世界为对象的劳动,即物质劳动;一是以信息世界为对象的劳动,即信息劳动。

定义2 情报⇔社会化的信息劳动。

定义3 情报过程⇔社会化的信息劳动过程。性质2 情报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可以用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来描述。

性质3 情报过程可以分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

性质4 情报过程中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定义4 知识是信息劳动价值,即情报价值。定义5 知识结构是人类对世界及其发展的结构的反映。

性质5 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使知识结构逐渐与世界及其发展同构的过程⇔情报过程。

定理2 如果将同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不同层次划分为波普尔“三个世界”,那么客观知识世界的结构是人类认识活动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结构的反映。

推论1 客观知识世界进化与发展使其结构逐渐与世界及其发展同构。

推论2 客观知识世界是知识结构的客观化形式。

推论3 诸如文献等认识活动的产品是知识(情报价值)积累的客观化形式,是信息劳动的产品,或称信息产品。

这一概念体系成为信息循环理论的基点。

2.1.2 信息基本循环图式的概括

信息循环理论是基于对人类信息交流活动的考察。认为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与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一样久远、密切相关。早期,王宏鑫先生用两个循环图示描述信息交流活动(见图1)。

图1 信息基本循环图式

其中W是人们认识改造的对象;K'[S]是社会的或(和)他人的主观的或(和)客观的知识结构;K[S]是人(个人或团体)的知识结构;ΔI是人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信息;K[S+ΔS]是K[S]吸收ΔI后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表示作用与联系。(a)很好地表示了人的认识活动,但没有表示出这种认识活动的社会性;(b)很好地表示了人的社会化认识活动与信息交流活动[2]。可以将(a)看成是(b)的一种特例,所以在之后的研究与叙述中都只是用(b),被称为信息基本循环图式,并且成为信息循环理论的高度概括,标志着信息循环理论的提出。按照信息循环理论,图书情报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都能在信息基本循环图式理解的基础上得以解决。它有着广泛的思想理论基础。

2.2 信息循环理论的思想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灰色系统理论关于“世界是物质的也是信息的”论断进行分析,这就是说世界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层次;一是信息层次。所谓物质是标志事物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所谓信息是标志事物客观联系的哲学范畴。于是得出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结论。

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念结合上述结论,将人类劳动分为两个层次:以物质世界为对象的劳动;以信息世界为对象的劳动。信息基本循环图是很好地描述了第二层次的劳动,即以信息为对象的劳动。将情报定义为:以信息为对象的劳动。进而将知识定义为:以信息为对象的劳动的价值积累[3]。

2.2.2 卡尔·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与布鲁克斯情报学思想

首先,对于卡尔·波普尔(Popper K R)的“世界3”理论不做多元论的理解,而是对同一个世界的不同层次的划分。因此信息循环理论能吸收借鉴“世界3”理论的合理内核,对信息进行分层研究[3]。

其次,信息基本循环图式直接来源于对布鲁克斯基(Brooks B C)本方程:K[S]+ΔI=K[S+ΔS],是对布鲁克斯基本方程的扩展[5]。后来的研究中K[S]+ΔI K[S+ΔS]统统改用 K[S]+ΔI=K[S+ΔS]。更明确表达了其思想来源。

3 信息循环理论的应用

信息循环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应用过程中。由于信息循环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回答情报学、信息计量学、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其主要被应用于情报学、信息计量学、图书馆学领域相关研究之中。

3.1 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循环理论关于“信息”、“情报”、“知识”概念的认识,直接为情报学提供了概念基础。在信息基本循环图式的启示下形成了情报的劳动观。

“情报学的哲学概括”一文[7]基于信息循环理论考察了情报学的知识交流学派、知识吸收学派、情报技术应用派、语言符号派、系统学派,认为这些学派和学说没有一个能够提供对情报学本质的完全令人满意的分析,但都揭示了同一情报学现实的各个侧面,而信息循环理论可以把各侧面联系起来。指出情报学起源于人类各种各样信息交流活动,并且为情报学提供了实践基础。提出劳动的两个层次的划分,确立了情报的劳动观,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情报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4]一文基于信息循环理论,对情报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方法动力及“双律性”发生结构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尝试性地建立了情报学的公理化概念体系。得出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是情报学实践基础与理论基础的高度抽象化描述,是情报学建设的基石,是情报学内容与形式的高度概括的结论。在研究情报学学科建设的同时较为完整地形成了信息循环理论基本内容的简单概括。

3.2 在信息计量学中的应用

“最大引文年限与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文[8]基于信息基本循环图式,对最大引文年限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最大引文年限”是“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通过广泛的统计数据证明了用“最大引文年限”测度“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合理性及重要意义,从而建立了科学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可比性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评价意义。

“知识论情报测度基础”一文[9]运用信息循环理论对基于情报(信息)的知识属性的情报(信息)测度基础进行了讨论,使布鲁克斯情报(信息)测度与知识结晶学理论、“思想基因”理论形成了有机的联系。相关结论也充分体现于论文“关于布鲁克斯基本方程的研究与扩展”[5]与“关于文献计量学计量方法发展阶段研究”[10]中。尤其是从知识结晶学得出的△f=lnW(t+△t)-lnW(t)与布鲁克斯基本方程等价的结论,为信息计量学的测渡论奠定了基础。

论文“信息计量学的基础与发展研究”[11]和“信息计量学理论基础研究”[12]基于信息循环理论认为:信息计量学就起源于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劳动过程的实践。是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层次、层面的信息现象进行的计量研究,揭示其规律所形成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其逻辑起点包括:第一层次是信息基本循环本身;第二层次是W+K'[S]、K[S]+ΔI=K[S+ ΔS];第三层次是 W、K'[S]、K[S]、ΔI、K[S+ΔS]。不仅探讨以广义信息论为基础的广义信息的计量问题,也探讨整个信息循环过程要素的计量问题,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包括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信息计量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信息的基本循环过程及其测度研究”[13]进一步研究了信息计量学的测度理论。

3.3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从发生学意义上回答了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起源问题,图书馆的社会定位问题。信息循环理论认为:图书馆的发生与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图书馆起源于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劳动过程的社会实践。图书馆的发生发展受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有其自身发生发展规律[6]。论文“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14]进一步指出: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包括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活动开展、观念更新4个基本环节,其中图书馆观念是发展的革命性因素。“观念的变革”推动着图书馆体制的改革、机制的创新、活动的开展。纵观图书馆发展历史,图书馆观念的发展有文化建设观和社会建设观两条主线。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推进器、社会化组织环节以及社会制度安排。图书馆的功能价值定位于信息交流的中心、自主学习的乐园、文化进步的阶梯。服务艺术是实现图书馆观念的方式、方法、策略和技巧,是用户正确利用图书馆的保障。

其次,由于“信息基本循环图式”与“解释学循环”的天然联系,信息循环理论也为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它是把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社会化的信息循环过程,看做是人类社会化的解释活动,并且把图书馆看作这一社会化解释过程的重要环节来研究的。并认为:图书馆学是以社会系统中图书馆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过程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关系;解释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引入为图书馆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辨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也是图书馆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这三个层次构成图书馆学解释的宏观结构[15]。

4 结语

信息循环理论的思想贯穿于是王宏鑫先生学术研究研究活动的始终。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比如赵丹群的论文“新世纪信息计量学研究进展评述”[16]着重评述了信息循环理论对信息计量学的贡献,再如邱均平先生的《信息计量学》[17]高等学校核心教材也将信息循环理论的相关内容收入其中。信息循环理论对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具有开拓性、基础性的意义。本文仅对王宏鑫先生大量研究论文中直接相关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性梳理研究,以期对信息循环理论有一个全面概括的认识。

[1]王宏鑫.情报概念新探[J].情报学刊,1990(2):100-102.

[2]王宏鑫,夏传炳.情报概念的灰色模糊性及情报定义新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0(3):97-102.

[3]王宏鑫.信息、情报、知识的本质与联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2):24-28.

[4]王宏鑫,冯新霞,张宽福,王静.关于情报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4):121-124.

[5]王宏鑫,吴宏生.关于布鲁克斯基本方程的研究与扩展[J].情报杂志,1996(4):14-16.

[7]王宏鑫.情报学的哲学概括[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4):105-110.

[8]王宏鑫,张在昭,吴朝暾.最大引文年限与科学交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科),1992(3):327-332.

[9]王宏鑫.知识论情报测度基础[J].情报科学,1994(4):38-41,74.

[10]汪苏明,王宏鑫.关于文献计量学计量方法发展阶段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科),1997(4):93-65.

[11]王宏鑫.信息计量学的基础与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3(2):7-12.

[12]王宏鑫.信息计量学理论基础研究[J].情报科学,2003(7):678-684.

[13]王宏鑫.信息的基本循环过程及其测度研究[J].情报科学,2005(10):1446-1451.

[14]王宏鑫,陶书志.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1(2):6-9.

[15]王宏鑫.关于图书馆学的解释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91-95.

[16]赵丹群.新世纪信息计量学研究进展评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4-18,82.

[17]邱均平等.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计量学情报学情报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情报
情报
情报
生物化学计量学原理在离散生物动力系统的应用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交接情报
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性早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