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梅 唐珊珊 程翠英 刘彦玲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泌尿外科近年来开展的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的微创手术,因术中需要向肾盂内灌注大量的低温液体,且在手术过程中灌注液容易浸湿术野及周围的无菌单,带走较多热量,故手术过程中患者极易发生低体温,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约为50% ~70%[1]。低体温可影响患者循环系统、肾脏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药物代谢,增加碎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针对经皮肾镜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原因,我院采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皮肾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术前患者常规查心电图、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冲洗量差异无显著性。
1.对照组患者术前准备:室温23℃,静脉输液及冲洗液为常温液体,常温碘伏消毒术野,术野以外盖双层大单。
2.实验组护理干预措施:术前仔细做好访视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手术室温调至23℃;碘伏加温至40℃,术野放置C-P粘贴手术巾,保证冲洗液全部收集至水袋中,避免浸湿手术单,术中输液液体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
3.观察指标多功能耳膜温度监测仪测定体温,记录患者入室、麻醉后30min、60min和术毕体温,并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情况。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体温比较,结果见表1。组内比较:实验组术前及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术中30min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60min及术后对照组体温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体温变化(均数±标准差)
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寒战患者 12例,实验组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皮肾镜术中低体温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低温冲洗液的过度吸收造成的中心温度下降、手术麻醉过程中肌肉松弛后机体产热减少以及入常温液体导致的“冷稀释”作用;其次是由于低温环境增加散热、常温皮肤消毒液消毒、手术过程中转换体位以及浸湿的手术单等均可引起体表散热增加;再者患者术前禁饮、禁食和紧张情绪使血液重新分布而导致低体温。
针对术中导致低体温的因素,除了麻醉因素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外,其余因素实验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以减少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实验组术前对患者进行认真的术前访视以减少患者精神因素导致的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2];术中对冲洗液、静脉输液加温,预防深部体腔热量的流失;消毒碘伏加温减少患者皮肤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粘贴手术巾防止手术单被冲洗液浸湿、调节手术室室温等减少皮肤表面热量的散失,虽然并不会明显改变深部温度,但却可明显保持外周的温度,从而减少由于深部和外周环境之间的温度梯度而引起的热量再分布导致体温降低[3]。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以及术毕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温值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术毕体温明显低于术前,可见未采取护理干预的患者热量丢失明显,实验组术毕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中热量散失。经皮肾镜碎石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后,术中患者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经皮肾镜碎石术中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寒战的发生,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手术舒适度,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1 杨秀霞,李美清,罗桂元,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低温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8,2(2):2.
2 吴治敏,岳蕤,曾俊,等.肝移植麻醉手术期间低体温的研究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98.
3 冉蓉,张美兰,印春铭.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灌流液吸收及对血循环和血生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