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后外固定支架患者的影响

2012-10-09 08:08:38王春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患肢肢体出院

王春娥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

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先进、简单、固定牢固的医疗器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对软组织侵入损伤小等优点,能最大限度保持骨折端软组织血运,不易产生固定针折断[1],可以早期进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使伤肢尽快恢复功能,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和相对固定的目的。但外固定支架一般要固定4~6个月,肢体上带有异物出院,会给患者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一定的不适和负担,严重的甚至影响患肢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2]。为此本院采取了一些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外固定支架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了肢体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例下肢骨折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部位以及治疗措施、手术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前只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而干预组患者则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合个体的干预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功能锻炼、外固定支架术后自我护理、患肢活动、饮食、复查等,通过责任护士仔细讲解和演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健康讲座。

1.2 研究方法

将72例下肢骨折后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患者,在出院前留取家庭电话和联系地址,采用电话随访和上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干预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同一格式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在家中进行外固定支架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肢骨折愈合情况及对实施护理干预人员的需求。调查人员由各护理组责任组长担任,填表前向患者详细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待患者完全理解后填写,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100%。

1.3 资料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用S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描述。

2 结 果

两组外固定支架患者在家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外固定支架患者在家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3 护理干预

3.1 责任护士一对一亲身讲解

对于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外固定支架针孔的护理,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合理营养,定期复查最重要。针孔滴酒精、更换敷料,这些都是无菌操作,住院时都是护士进行的,患者出院后就需要自己或家属完成,所以必须让患者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为此,要选择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技术娴熟的责任组长一对一先讲解演示一次性针筒抽吸酒精和换药的操作步骤,再讲解怎样在针孔处滴酒精换药和注意事项,再让患者自己练习,复述,反复3遍。干预组88.8%的患者在家中能正确无误地自己进行操作。

3.2 做好细节和心理护理,促进舒适

由于愈合时间长,骨折患者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对骨折肢体功能恢复顾虑较多,缺乏信心,情绪抑郁,不能很好配合康复训练[1]。对于肢体上留有外固定支架的患者,都感觉肢体有异物感,出院后给患者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一定的不适和负担,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但如果护理恰当,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不会影响患者一般的日常生活。本院给干预组中16例冬季出院的患者提供自制的一次性带孔的筒状棉袖套用于患肢保暖、讲解骨折愈合的过程和外支架固定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在术后第2天开始锻炼膝关节屈曲、股四头肌舒张活动、踝关节屈伸锻炼,每日3~4次、每次5~10 min,早期辅助被动锻炼、后期主动锻炼[4],使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和软组织粘连;减轻创伤或疾病的病理后果,尽可能保持和恢复关节的正常,使患肢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5]是其他治疗无法取代的,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94.4%患者表示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及使用棉垫保护患肢,未影响患肢活动和血循环,这是一种新的护理干预形式。护士处处为患者着想,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密[6],提升了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健康教育

通过晨晚间护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示范、讲解等形式,在出院前对干预组患者进行骨折的治疗、愈合、饮食、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以责任护士讲解为主,辅以提问,使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外固定支架的康复和自我护理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对患者出院回家后遇到的相关问题,如针孔感染、螺钉松动、患肢如何功能锻炼等,83.3%~97.2%患者表示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加以解释,并且会在日常活动中提高警惕,随时观察,正确锻炼并及时打电话咨询。

3.4 发放医患联系卡

对于干预组患者均发放医患联系卡,卡片上有责任护士和床位医生姓名、科室电话,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对于患者出院后遇到想像不到的问题,随时打电话到科室咨询,保证及时解答和指导。对于家离院较近的患者每周家访1次,检查患肢血液循环和外固定支架情况,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和扶拐下地行走,1个月后干预组有77.7%的患者敢扶拐下地行走。所有患者每月拍片复查1次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4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外固定支架针孔的护理、患肢的血循环的观察、功能锻炼、异常情况的处理、骨折的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值<0.05)干预组患者通过责任护士给予护理干预后,自我观察和护理的能力明显提高,肢体功能的康复也短于干预组,6个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达到了部分生活自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说明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3],骨折愈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于护理干预能否加快骨折的愈合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方法简便,创伤小,出血少,便于及时观察伤肢的复位及固定效果,利于术后关节功能锻炼[7],使关节功能活动及骨折愈合同步进行。随着优质护理的广泛开展,如何促进患者康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发展护理学,是工作中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何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也是护理人员的责任。通过研究对比,护士参与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并给予及时细致的指导,对于加快患者康复过程,提高生活质量[8],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是显著而有效的。

[1]叶启新.47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0,4:1.

[2]刘 莉,陈玉梅.自我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支架外固定术患者愈后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药杂志,2009,4:20.

[3]梁雨田.钳夹式无针外固定支架在小腿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8.

[4]林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4.

[5]王秋根,张秋林.现代外固定支架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1.

[6]卢立锦.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1.

[7]阙纤沣.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6:42.

[8]张 措.骨外固定支架固定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J].青海医学杂志,2009,8:50.

猜你喜欢
患肢肢体出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