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开慧鞍山市金属学会
“钢铁蓄积量”到底谁说了算
Who has the Right to Speak about Steel Volume
□文/谢开慧鞍山市金属学会
钢铁蓄积量(积累量、拥有量)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拥有的金属资产(包括:各种机器设备、建筑、铁路、船舶、汽车、家电、军工武器及钢铁制品等)中的钢铁总量。它不是几年内生产出来的,而是自钢铁生产和使用以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下来的。
钢铁蓄积量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2011年,我国的钢产量已接近七亿吨,连续15年占世界首位。但是我国2010年底的钢铁蓄积量只有56.6亿吨,比美国大约少4亿~6亿吨。预计到2015~2016年方能超过美国。
近年来,有关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蓄积量的报道,在各种书刊、政府工作会议和学术会议、论坛上频频出现,屡见不鲜。仅就我国“2009年底的钢铁蓄积量”就众说纷云、各执一词:有的说“90亿吨”,有的说“60亿吨”,有的说“37亿吨”,还有的甚至说“20亿吨”……可见,钢铁蓄积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人从事世界主要国家的钢铁蓄积量的研究近40年,现从维护学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角度,就有关钢铁积累量的计算发展进程和方法发表一些个人观点和见解。
要计算“钢铁蓄积量”,首先要了解一下钢铁积累量的计算方法。由物料平衡可知:
式中:P积累——当年积累的钢铁量;
P生产、P消耗——当年生产、消耗的钢铁量;
P进口、P出口——当年进口、出口的钢铁量。
式中:P总——钢铁蓄积量,即实际拥有的钢铁总量;
ΣP生产、ΣP消耗、ΣP进口、ΣP出口——历年所生产、消耗、和进出口的钢铁总量。
当已知某一年的钢铁蓄积量Pk时,欲求X年后(或前)的钢铁蓄积量Pk±X,则有下式:
欲知我国现有的钢铁蓄积量,只要把解放前的钢铁总量加上建国以来六十多年所积累的钢铁量便可求得。当我们知道了最近某年(如1990年)的钢铁积累量数值,欲求得此后若干年(如30年)的数值,只要在该年的钢铁蓄积量基础上,加上30年里积累的钢铁总量,即可获得所需获取年份(2010年)的钢铁蓄积量。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了钢铁蓄积量的计算。
根据对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钢铁蓄积量与其钢产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经验公式:
式中:K——钢铁富有系数;P钢——当年的钢产量
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多数国家的K值平均为8~12之间。我国当时约为10,即1980~1999年我国的钢铁蓄积量约为当年钢产量的十倍。按此公式推算,我国1980年的钢铁蓄积量为4亿吨(与实际测算结果相同),1985年为6亿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钢产量快速增长,一举超过美国、日本,位居世界首位。目前该系数已下降到9.0左右,按此计算,2010年我国的钢产量为6.27亿吨,2010年底,我国的钢铁蓄积量约为56.6亿吨;2015年的钢产量以7.2亿吨计,钢铁蓄积量将达到64.8亿吨。考虑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钢产量已保持平稳,故仍可按系数为10计算,则2015年的钢铁蓄积量可达72亿吨。目前来看,2015年的钢产量极有可能突破7.5亿吨,那末,届时的钢铁蓄积量便可达75亿吨。
下表列出了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钢铁蓄积量的历史沿革。
由表可见:在钢铁蓄积量的“世界锦标赛”的跑道上,中国是后来居上,而且最终将超过美国,首先跑到一百亿吨的节点。
(1)美国
美国是废钢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从20世纪初开始,便多次对国内外的金属积累和废钢铁资源进行调查和则算。
钢铁蓄积量及达到的年份
1900年,美国钢铁协会和巴特勒研究所分别对美国的金属拥有量(又称积累量、蓄积量)做了估计,结果为1亿~2亿吨。到了1988年,美国的钢铁蓄积量达到32亿吨。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为1.0亿~1.2亿吨/年;近10年来,美国的钢产量有所下滑一直维持在0.8亿~0.9亿吨左右,每年的折旧废钢的生成量高达5000万~6000万吨;同时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进口国和废钢铁出口国。因此,其每年积累的钢铁量也只有8000万~10000万吨左右。从1989年~2010年,钢铁蓄积量估计只增加20亿~25亿吨。目前的蓄积量不会超过65亿吨。
(2)前苏联(现独联体国家)
前苏联曾是20世纪世界钢产量最高的国家,对其废钢铁资源的合理利用十分重视,几十年来多次进行了全国范围的金属资源普查,并对各种调查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
1924年,前苏联为了确定远景钢铁需求量,计算过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总值中金属部分的价值和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1924年,前苏联全国固定资产总值为466.3亿卢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为174.7亿卢布,金属部分价值71.4亿卢布,占15.3%。
1985年,前苏联的钢铁蓄积量为18.9亿吨,废钢铁的年生成量约1亿吨。
而从1985年~2010年的25年间,独联体国家(前苏联)的钢产量约在0.8~1.2亿吨/年,其钢铁蓄积量平均每年约增加0.6亿~0.8亿吨;25年来共增加蓄积量16亿~20亿吨。2010年底的钢铁蓄积量应该在50亿吨左右。
(3)日本
日本在二十世纪时一度是世界第三产钢大国,同时又是废钢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日本钢铁界对世界废钢铁供需极为关注,多次派员进行调查和预测,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钢铁资源的稳定供给。
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厅资源调查所对日本的建筑、汽车、船舶和机械四个主要钢铁消费部门的钢铁蓄积量和不同地区的废钢铁储存情况做了推定。调查结果表明:1983年3月底,上述四个部门的钢铁蓄积量总共为5.09亿吨。1984年2月,日本钢铁联盟推定1982年底日本的钢铁蓄积量为7.45亿吨。
据日刊《铁钢界》1993年7月报道,日本的钢铁蓄积量近年以每年4000万吨的规模在增长。1992年的累计蓄积量已超过10亿吨。
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钢产量一直在1亿吨左右,加上其每年大量出口钢材和废钢铁,估计其每年积累的钢铁量也只有5000万吨左右。近10年来,日本的钢产量有所增加,为0.9亿~1.2亿吨。钢铁蓄积量可按每年增按6000万吨/年考虑。2010年底,其钢铁蓄积量约20亿~22亿吨。
(4)中国
1979年4月,冶金部规划院组成了“降低铁钢比专题工作组”,首次对中国1949~1978年的钢铁蓄积量做了统计和计算。1978年底,我国的钢铁蓄积量约为3.8亿吨。
1983年,商业部废旧物资科技情报中心站成立了废钢铁调研组。调查报告估计1949年前我国的钢铁积累量为1.0亿吨,1985年可达5.5亿。
1984年,冶金部废钢铁利用情报网下达了软科研项目,调查西南三省的废钢铁资源,历时约一年。调查组收集了西南三省1979~1983年钢材投放、钢铁积累、废钢铁回收利用的情况,并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模型和长期趋势模型进行推算,对1985 、1990 、1995 及2000年的钢产量、废钢资源及供需量进行了预测。调查表明:西南三省1985年固定资产中金属拥有量为7000万吨,钢铁平均周期约20年。
近20多年来,我国的钢产量迅速增加,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6%;加上我国一直是钢材和废钢铁的进口国,钢铁投放量和实际消费的钢材量超过了同年的钢产量。因此,我国的钢铁蓄积量也以16%以上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可惜,长期以来缺少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出现了众多的说法。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蓄积量正以3亿~4亿吨/年的速度迅速增加,估计2010年底大约为56.6亿吨;2016年可超过70亿吨;2030年可达到100亿吨。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理论错误。目前有关“废钢铁社会蓄积量”的概念之说完全是“张冠李戴”。国际废钢业界和学术界,从来没有这种提法。只有“钢铁蓄积量”、“钢铁拥有量”、“钢铁积累量”的提法;还有就是“积存的废钢铁量”和“废钢铁的库存量”。一些所谓的“新概念”和“新说法”,不但混淆了事非,还误导了废钢业界。
二是概念错误。有些人把“钢材投放量”或“累计钢的消费量”与“钢铁蓄积量”混为一谈。在阅读和引用资料时,把两者的概念相混,导致判断失误。须知,钢铁蓄积量的基础是钢材的投放量,但是须扣除回收利用的折旧废钢和钢铁制品的不可回收损失等。此外,还有铸铁、铸钢制品、钢铁制品及原料的进出口等。
三是误听、误传。一些所谓的废钢业界“权威”之“新解说”,如“废钢铁蓄积量”的概念,一经网络曝光后致使谬论流传至今,误传后被大量引用。
四是统计错误,信口开河。近年来有关国内的钢铁蓄积量统计口径不够严谨,感觉有点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导致不断转载,引起不应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