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竹林碳汇经营模式探讨

2012-09-23 02:14:54
世界竹藤通讯 2012年3期
关键词:竹材竹林生物量

严 俊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 )

1 森林碳汇经营的背景

1.1 森林碳汇国际背景

森林为减缓整个大气环境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过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已经得到认可,森林本身维持的碳库占全球植被碳库的86%以上,林地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73%,另外森林每年的固碳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2/3。为此,依据京都议定书条款产生了实现国与国之间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仅将造林和再造林项目作为唯一的碳汇项目,一国(附件国家)可以在另一国(非附件国家)的领土上通过实施碳汇项目(造林和再造林)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以此来抵减自己(附件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在这种碳交易机制下,中国逐渐成为碳汇交易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作为供给方,为有效增加碳汇供给,转变我国林业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要务。

1.2 我国森林碳汇的机遇与挑战

1.2.1 未来可造林面积逐渐减少

自1990年以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今后可造林的面积会逐渐减少。根据历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我国整个造林面积已经从上20世纪90年代初的2 776 万hm2逐步下降到目前的2 122 万hm2,降幅达到653.4 万hm2(表1)。尽管在1999—2003年间,造林面积达到3 184.8 万hm2,但这其中2002年和2003年的退耕还林面积分别达到442.4 万hm2、684.1 万hm2,占1999—2003年累计造林面积的35.4%。另外,从这4次森林资源清查时间段看,每个清查期平均每年的造林面积分别为555.2 万hm2、505.8 万hm2、525.2 万hm2(去除2002、2003年的特殊值,用退耕还林的平均年造林面积取代)、424.5 万hm2,造林面积平均每5年就会减少约45 万hm2,这其中还包括了退耕还林的面积贡献。

从退耕还林的历年造林数据看出(表2),到2009年可退耕用于造林的面积只有89.86 万hm2,利用退耕来扩大造林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一旦退耕还林工程结束,可造林的面积就会更少。

表1 森林资源清查以来我国造林面积变化 万hm2

表2 2002—2009历年退耕还林面积 万hm2

表3 我国历次资源清查期内竹林面积变动 万hm2

1.2.2 我国竹林面积显著增加

尽管造林面积未来可能会逐步减少,但从竹林来看,面积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我国竹林面积只有354 万hm2,而到2008年竹林面积已达到538 万hm2,竹林面积增加了52%(表3)。从竹林分布的区域看,我国的竹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广东、安徽、广西等南方省市;从竹林结构看,毛竹林是我国竹林的主体,我国现有毛竹林386 万hm2,约占整个竹林资源的72%。

2 竹林碳汇经营的潜力

2.1 生长周期短

竹子在生长季节,日生长量达30~100 cm,一般2~3个月内即可完成全高生长,一般竹种在造林后3~5年即可郁闭成林,具备稳定的生物量生产能力。

2.2 林地利用率高

竹类植物的种植经营对土地利用率较高。许多竹种在不宜耕种的高山、坡地、河谷、滩涂等区域能够生长良好。

2.3 竹林生物量大

竹林生物量因竹子的种类、分布地区、立竹密度、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因素而异, 其中以毛竹和绿竹生物量较高。我国竹林资源中,毛竹林的平均生物量在159.86 t/hm2,与其他人工林相比,高于人工常绿阔叶林、杉木中幼龄林和马尾松中幼龄林。从纯林的角度看,毛竹纯林的生物量约为67.18 t/hm2,高于立地条件相同的10年生杉木纯林生物量,后者约为63.25 t/hm2。竹林生物量的速生优势显示了其较高的固碳潜力。

3 竹林碳汇经营特点

毛竹林具有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的特点,其竹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得到逐渐得到关注。从现有的竹林碳汇经营模式和传统的竹林经营模式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经营目标、经营管护措施和轮伐模式等方面。

3.1 经营目标

传统的竹林经营模式以木材和竹笋的经济收益最大为主要目标,侧重竹林的经济效益;碳汇背景下的竹林经营模式以竹林作为整个生态系统,关注实现乔木层的固碳量最大化,侧重其生态效益。

3.2 经营管护措施

传统的竹林经营注重全垦深翻,不考虑经营措施对环境和土壤碳库的影响,不考虑碳泄露;同时栽植良好的种苗,密度较小,一般为300~450株/hm2,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采取机械作业。碳汇经营模式下,一般采取对土壤碳破坏最小的整地方式,如坡度小于25°,带状或块状整地,就近采用生长良好的种苗,立株数在750 株/hm2,尽量使用人工作业,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劈刀除草,杂草留在林子里,挖退笋以保证林分质量。

3.3 轮伐方式

传统的竹林砍伐采用砍4留3、隔年砍伐的方式,每年生产竹材约0.90 t/hm2;碳汇经营模式下采用砍3留2、年年砍伐的方式,每年竹材产量约在15~18 t/hm2。

4 竹林碳汇经营的绩效分析

4.1 增加社区农户和企业的收入

从成本的角度考察,毛竹碳汇经营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增加了土地的机会成本,同时大量的用工增加了经营的用工成本,但在化肥和农药使用上有所减少。成林后产生的竹材和竹笋的年收益都要高于现有传统模式经营下的收益。当乔木层新增固碳量可以交易时,碳汇交易的收入又提高了经营收益。

除此之外,由于碳汇经营有劈山、整地、栽种、日常管护、竹笋的采挖和竹材的砍伐等大量用工环节,因此竹林碳汇经营还可以为当地农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4.2 提高竹材产量

竹材量的变化与竹林的生长状况、成林时间、采伐模式等密切相关。由于碳汇经营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管护,所以毛竹的林分质量较为良好,比传统经营模式下粗放经营的毛竹产出量有所增加。

4.3 改善生态环境

化肥和除草剂使用量的减少,缓解了对竹林内其他动植物种的伤害,保护了竹林的生物多样性,使整个竹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一些毛竹碳汇林的种植可以使部分荒山荒地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的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5 竹林碳汇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

5.1 开展竹林碳汇计量及效益评估研究

竹林的固碳潜力仅仅是相关专家的预测,竹林碳汇经营模式的经济收益往往被高估。何种经营模式能够使毛竹林地有最大的固碳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社会经济效益也只能通过技术专家预估,缺乏可靠的评估方法。继续开展竹林碳汇计量及效益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

5.2 保障碳汇经营的资金

碳汇经营从造林到管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碳汇价格又与国际碳汇市场紧密连接,较高的经营风险使一般造林公司和农户难以承担。为此,需要建立一套促进竹林碳汇经营融资多元化的制度,如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促进成立政策性或各种商业性保险等。

5.3 明晰碳汇产权

竹林碳汇经营的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汇产权的明晰程度。当前碳汇产权不清导致了碳汇有效需求不足和碳汇价格偏低。因此,政府应从法律法规上明晰碳汇产权,提高社会对森林碳汇的需求量,进而提高森林碳汇的价格。

[1]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J].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2]陈先刚,张一平,张小全,等.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J].生态学报,2008,28(11):5218-5227

[3]刘伟华,张宏玉.CDM下的森林碳汇项目给我国林业发展带来的机遇[J].生态经济,2009(5):163-164,173.

[4]张建国.关于森林经营问题的探索[J].林业经济问题,2008,28(6): 471-473.

[5]田明华,陈建成 高秋杰,等.浅谈低碳经济发展对林业的影响[J].林业经济,2010(2):76-78.

[6]何英 张小全,刘云仙.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J].林业科学, 2007,43(7):106-111.

[7]齐岩,吴保国.碳汇林业的木材收益与碳汇收益评价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4):60-64.

猜你喜欢
竹材竹林生物量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11期)2024-06-13 04:00:59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7期)2024-05-13 13:05:25
竹林察记
检察风云(2024年9期)2024-05-10 08:54:31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竹材化学预处理对其表面纳米TiO2生长行为研究
竹子学报(2021年1期)2021-10-29 13:24:00
轮牧能有效促进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稳定性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基于桐油热处理的竹材理化性质研究
竹林奇俊
空中之家(2017年7期)2017-07-20 10:08:06
基于竹材力学特性的竹家具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1
生物量高的富锌酵母的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