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川
早就听说外国人对子女的教育与国内人有很大不同。但是,切身的感受却来源于一次德国之行。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世界上是闻名遐迩的。而德国人对子女的教育和对爱的理解却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几年前的初春时节我去德国探亲,住在一位德国医生家里,有幸与德国家庭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這是一个四口之家,夫妻俩40岁左右,都是医学博士毕业。丈夫是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妻子做医疗保健工作。两个儿子,一个是11岁的托比,一个是9岁的夫洛,都在上小学。一家四口住在一栋三层的别墅里,三百多平方米的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初春绽放的紫色花朵和渐渐泛绿的草坪,使小院充满了生机。
每日早晨,爸爸妈妈会准时叫托比和夫洛起床。因为每天晚上两个孩子都会按时上床睡觉,所以早晨不会出现恋床不起的现象。起床后两个孩子会自己穿好衣服,把被褥整整齐齐叠好。这种习惯看来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洗漱完毕之后,他们会坐在餐桌前,享用妈妈为他们准备的早餐。餐后他俩和爸爸妈妈礼貌地道别后,背起书包上学去了。两个孩子每天都要乘坐公共汽车上学,而且中途还要换乘。几天下来我就产生了不解。夫妻俩每人一辆汽车,论学历和工作,在德国应该算中上水平。更何况孩子上学在前,他们上班在后。如果在北京的话,家长一定会开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带着疑问我请教了孩子的妈妈。她说,孩子已经长大了,完全有能力自己去上学。如果我们天天送他上学,是不是也要天天接他放学回家呢?长期下去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她说的确实有道理。后来我发现他们不仅平时这样,就是周末休息也是如此。每逢周末托比要去上游泳班,夫洛要去学跆拳道,而爸爸妈妈还在房间睡觉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吃完早餐,坐着公交车上课去了。谁也没有提出让爸爸妈妈开车去送他们。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我对他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还有一个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两个孩子每天基本上是一点多钟放学,下午没有课。按照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学生中午基本上不在学校吃午饭,每天中午两个孩子到家也要两点多钟了。回到家里他们会打开冰箱,取出牛奶,冲一些麦片,再配上面包等主食,自己在餐桌前慢慢地吃着。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午餐如此简单和单调,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而孩子的家长对此确不以为然。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我对德国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另外,就是孩子的学习和业余爱好。德国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重,虽然有一些作业,但在课堂上就基本上可以完成,偶尔也会在家写作业。基本上回家后他们可以充分支配自己的时间。托比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照看他的小宠物——荷兰猪,给它喂食、加草、添水,并不时地把它抱起来与它玩耍。从他满脸洋溢出的表情中,就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快乐和喜悦。而夫洛回家后的主要兴趣,就是拿起长笛对着谱子,认真而又悠闲地吹着,并不时叫我过去欣赏他的杰作。有时他还会向我展示他学习跆拳道的成果。在周末,他们还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院子里为已经露头的小草浇水,并把冬天残留在院子角落里的杂物、杂草清理干净。
两个孩子的学习和业余爱好显得轻松而又愉快,家长不会强迫他们去做大人们感兴趣的事情,反而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从托比和夫洛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折射出德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从小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或许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在北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社会问题了。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自己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而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期盼、攀比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孩子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已经是我们全社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爱有不同的方式,德国人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