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如果人们的收入和财产依旧处于不透明的状态,甚至还要用过浓的灰度获得安全,那么“有形之手”主导的收入分配改革就是一场和风车的战争。
收入分配改革从2005年开始酝酿,到今天为止,“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过去的7年时间,收入分配问题也成了改革陷入久拖不决的一个典型例子。在2012年,中央政府下定决心,改革方案必须出台,“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这个危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早已经指出了。他有两句话,值得常常拿来对于改革的停滞“棒喝”。一句话是,“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南风窗》(2012.9)
“农民荒”忧思沉重。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必经的阶段,也是中国人多地少国情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中国有13亿人口,必须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如何在两难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的是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后,将来这个地谁来种,怎么种好?”
“你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这两条都需要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农民少了,恰恰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要办好农业技术学校,让有文化的年轻一代来补充农业劳动力,做新一代农民。这是值得各级领导深思的一件大事”。
问者是一位普通农技师,答者为国务院总理。
《决策》(2012.4)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的目标与方案在四月底尘埃落定。
浙江省传递的信号很明确:要借温州金改东风推动全域金融创新。走过三十年光阴,“温州模式”已远远超越经济学社会学最初对它的解释,它在发展中迷茫,在艰难中行进。随着改革大潮潮起潮落。这一次金融改革,能否助推“温州模式”完成新一次蜕变?这是一个无人知晓,却万人期待的答案。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说,“民间资本是水,要修库修闸蓄水,实体经济是田,目前田里干旱而水库尚未修成,所以要把暗流涌动的地下水引到地上。”
接下来,如何引水入地,筑库导渠,成为考验温州模式能否进化的一道新考题。
《小康》(2012.5)
“文化资源具有其特殊性,大量地以无形价值体现。必须完成产权化、资产化过程,才具备与金融对接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遵循 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这样一条路径。”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以及文化产业在吸引就业、刺激消费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文化产业已被“十二五”规划确定为未来的支柱性产业,这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文化产业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面对国内文化产业振兴的号角,文化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的文化资源将如何激活?
《文化月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