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需要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

2012-09-20 03:56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
群众 2012年4期
关键词:情结村官农民

中共泰州市委组织部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知识、有能力的新生力量,正在农村这片广袤土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立足新的起点建功立业,关键是要围绕“农村需要、群众认可”目标,继续强化有针对性地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一、培养真挚感情,使“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更心系基层

脚踏一方土,心牵“三农”情。“大学生村官”只有满腔热情地爱着农村、念着农业、想着农民,才能真正想明白“农村需要干什么”,弄清楚“到农村究竟干什么”,从而更好地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这就需要培养他们与民同向的“草根”情结、与民同心的“鱼水”情结、与民同德的“乡土”情结。

培养与民同向的“草根”情结。引导“大学生村官”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就是为自己亲人服务”的意识,始终坚持“农村的发展愿景就是我要追求的目标”,时刻铭记“农民的美好生活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多跑农民的地头,多跨农家的门槛,多了解村情民意,多掌握所需所盼,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坦诚之心、虔诚之意,一切以“亲人”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标准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培养与民同心的“鱼水”情结。“大学生村官”和农民朝夕相处,融入农村,才能了解农村现状,掌握发展需求,成为农村的建设者;融入农民,才会被村民接纳,赢得信任认可,成为村民的自家人。一滴雨水投入大海,方显其浩瀚;一粒金沙融入沙洲,方显其灿烂。通过培养,让“大学生村官”懂得只有融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在新农村建设的战场上挥洒青春、书写精彩。

培养与民同德的“乡土”情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学生村官”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很快会有一部分人成长成熟起来,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建功立业。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们受用一生、弥足珍贵的回忆。要告诫他们“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莫忘这一方水土”,“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请带着家的牵挂”,常回“家”的怀抱,为农业增产建言献策;常思“家”的温暖,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常念“家”的恩德,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

二、培养执著精神,让“大学生村官”选择基层更扎根基层

精神是魂魄,是勇气,是定力。“大学生村官”离开校门走进农门,环境变了,生活苦了,稍缺一点勇气,稍缺一点定力,时间久了往往会打起退堂鼓,提不起精神。因此,要鼓励他们信守当初的选择,志存高远,永不言弃。

培养安心基层、扎根农村的坚守精神。“大学生村官”阔别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只身来到农村,没有一点信念、一种耐力、一份淡定是不行的。要鼓励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浮华所惑、不为寂寥所困,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不甘寂寞的失落情绪,真正安下心来,承受住时间的磨炼,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把“村官”岗位作为人生历练的第一站,把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舍得吃苦、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职位虽小但责任不小。平时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吃苦不言苦,遇难不畏难,把个人理想同农村的发展、同村民的幸福指数联系起来,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收获成长、收获希望。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习惯,保持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农民本色。

培养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的務实精神。村里的工作很繁杂、很具体,有时还很琐碎。“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绝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必须真正埋下头来,从常见的农活干起,从常见的农事做起。要鼓励他们以“斑驳村史我书写,同学少年建功勋”的豪情,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认真精神,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培养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多看、多学、多思,结合实际动脑筋、出主意、提建议,努力把个人的想法转化为集体的决策,只要符合当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都要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三、培养过硬能力,使“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更造福基层

能力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保证。“大学生村官”受过高层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学识水平,但要想服务好、发展好基层,还需组织的帮助引导,加强多种能力的锤炼。

锤炼政策把握的能力。村级组织走向何方,发展的路径如何选择,党的农村政策如何更好落实,新农村建设如何科学谋划等等,都需要去思考、去谋划。“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结合岗位特点,帮助他们重点学习好“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把握政策、运用政策开展工作的能力。

锤炼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经常与群众打交道。要经常走村入户,了解实情,遇到一些矛盾纠纷,公平公正加以处理。当前,要重点提高他们的社会管理能力,使他们努力做到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群众接受的方式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锤炼推动落实的能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最需要的是抓落实的人。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村官”大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践和动手能力相对缺乏。这就需要引导他们从严要求自己,事事想在前、干在前,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

锤炼致富群众的能力。当前,农民最盼的是发家致富。“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以带头创业为己任,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立足本村实际,发挥专业特长,通过领办或协办高效农业等项目,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真正使惠农政策成为和谐发展的“摇钱树”,富民技术成为增收增效的“播种机”。

四、培养鲜明特质,使“大学生村官”身处基层更“超越”基层

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气质。“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与“村官”的结合体,西装革履不像“大学生村官”,涂脂抹粉也不像“大学生村官”。文化人中的“农民”,农民中的“文化人”才是“大学生村官”应有的形象。

培养朴实无华、熟谙农事的“农民”特质。当好“村官”,先要当好“村民”。什么节气播什么种,什么时节育什么苗,什么庄稼施什么肥,什么虫害用什么药,无需翻资料,就能脱口出;无需掐指算,就能应声答。达到如此境界,方能练就了合格“村官”的基本功。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村官”把群众的“高看一眼”化作工作上“更高一筹”的动力,真正使自己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农民朋友愿意接近的人。

培养求知若渴、勤学善思的“学生”特质。农村是个大课堂,在这里可以学到许多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鼓励“大学生村官”甘做小学生,放低身段、放下架子,立足工作学,盯着困难学,围绕问题学,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去认真感悟、细心体会,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些,努力把学习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锤炼作风的重要手段,作为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重要途径。

培养自信自强、成熟干练的“村干”特质。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大都在本职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嘴里说的是“地方话”,身上带的是“土腥味”,养成了既“刀劈斧砍”又“热情满怀”的作风。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像老村干部们那样,熟练地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去做群众的工作,运用法律的、传统的、情感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村民理想信念之火,凭自己的真诚激发村民拼搏进取之心,用自己的真心铺就村民发家致富之路。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喜欢
情结村官农民
唱村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饸饹面“贷”富农民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我要当个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