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相关关系研究*

2012-09-20 06:36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效能初中生显著性

李 英

(天津农学院 体育教学部,天津300384)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学生体质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以及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还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1].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体质的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个人后天的锻炼行为对改善和提高体质有着莫大的作用.何仲恺[2]在研究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程度时,强调“经常锻炼者和每天锻炼者体质状况明显好于从不锻炼者和偶尔锻炼者”,经常锻炼者和每天锻炼者体质状况相当.许多研究也表明心理因素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它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3].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本研究中的自我效能感特指个体对自己在体育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即体育自我效能感.中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由认知、动机、选择和情绪四种作用方式组成.根据行为科学理论,本文认为体育行为是人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性表现特征,因此,体育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隐性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显性体育行为(参加运动的频率、时间和强度)[4].

本研究旨在研究初中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的特征,揭示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的关系,为提高中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体育行为,改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天津市梅江中学全体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30份,其中7年级学生116人(男生74人,女生42人),8年级学生94人(男生59人,女生35人),9年级学生120人(男生57人,女生63人),调查问卷全部由研究者发放,班主任协助收回,共回收问卷33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三个方面的文献:一是有关自我效能感及相关心理学方面的文献;二是关于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献;三是体育行为方面的文献.在多方面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后,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体育自我效能感问卷根据Schwarzer等人编制,并由王才康[5]翻译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改编,改编后的问卷共有20道题,采用五点计分法,分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和很不同意五个等级,得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体育行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初中生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锻炼行为等.候选答案按照由积极性到消极性依次给出,对单选题评分按照5分、4分、3分、2分和1分评定;通过问卷得分进行数据统计,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初中生体育行为.

对随机抽取的130名被试者进行重测检验,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10天,以此来检验问卷的信度.结果表明问卷各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通过专家问卷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共调查了12位专家(非常合理6人,基本合理6人).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性别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变量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P<0.05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1.2.4 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研究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影响,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特征

2.1.1 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的特征

表1 初中男女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及各种作用方式的t检验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男生与女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作用方式中,认知、选择和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作用方式对男女生存在影响,认知过程、选择过程和情绪过程作用于男女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动机过程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都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产生了体育需要和体育兴趣.由于初中男女生青春期生理上的差异(如女生的月经周期)影响了初中女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育运动综合能力与身体自我评价能力,这就限制了初中女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降低了女生对自身体育能力的判断和评价,致使初中女生会挑选“适宜的环境”,参与“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但一旦遇到困难,初中女生又会产生情绪波动.由此可见,对初中女生进行体育运动与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帮助她们克服由生理变化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从表1还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初中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总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初中男女生生理方面的突变和伴随而来的心理变化,引起了他们行为方式的变化.除此之外,外形的变化给初中女生造成了一些心理变化,如爱美、害羞和怕胖,她们尤其担心在月经期间参加运动会损害个人健康.尽管女生们充满朝气,活力四射,但初中女生大多数不喜欢激烈竞争的体育活动,她们更喜欢参加运动量不大、柔韧性强、协调性比较强、动作比较优美的运动项目.与初中男生相比较而言,初中女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这就影响了她们对自身体育能力的信念与期待.受到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不如初中男生体育自我效能感高.

2.1.2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以及四种不同作用方式的特征

表2 不同年级体育自我效能感方差分析表

从表2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作用方式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影响.在认知过程中,7年级和8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9年级和7、8年级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动机过程中,3个年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选择过程中,7年级和8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9年级与7、8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7、8、9年级在自我效能感的情绪反应中,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效能感总得分7年级和8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9年级和7、8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本研究中,9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与7年级初中生和8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群体自我效能感之间是有差异的.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多是先天遗传的,群体之间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则是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升学的压力对于7年级和8年级的初中生影响较小,但对于9年级的初中生而言,毕业和升学关系着他们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他们会逐渐在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下不断强化这种压力,从而影响了他们对自身体育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并产生较低的体育自我效能感.

2.2 初中生体育行为特征

2.2.1 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特征

表3 初中男、女生体育行为的t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初中男、女生之间的体育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行为比女生的体育行为积极.初中男生代谢旺盛,精力充沛,特别喜欢参加剧烈的、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男子汉”的体魄,初中男生整体具有积极的体育行为.初中女生与初中男生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影响了初中女生的体育行为.但不可否认,性别的不同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唯一因素[6,7],我国的传统观念、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初中女生体育行为的又一重要因素[8].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女孩子应该稳重、文静,不应该“又跑又跳”,否则会被认为“没有女孩子样”.若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不仅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激发初中女生体育行为方面多付出努力,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在环境加强舆论引导,更需要多角度关注初中女生,使人们(包括初中女生自身)逐渐转变观念,让女孩也能在男女平等的环境中享受体育学习与运动.

2.2.2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行为特征

表4 初中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行为的方差分析

表4显示,不同年级体育行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初中生体内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精力比较充沛,他们的一般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体育活动,尤其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展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在初中生群体中,他们的人际关系趋向稳定,同学间的互动逐渐扩展,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态势.由于同龄群体中有不成文的却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社会规范”,因而对初中生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9,10].在“场效应”的积极作用下,初中生整体容易产生积极的体育行为,这使得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不具有明显差异.

2.3 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初中生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o.667,p<0.01).

国外学者的研究[11~13]显示,体育行为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联系,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初中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以及思维的独立性、评判性迅速发展,因此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与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表现出在观念、行为上与父母和社会舆论的隔离.而从心理学角度讲,任何个人无论其主观意愿如何,他总是归属于某些特定的群体,并通过群体内外的人际互动,接触社会环境,投身社会生活,并且其行为趋向是受社会群体的暗示和诱导的.同龄群体中的行为模仿、某种反应受到的奖励或惩罚、成员间彼此的评定和互相提供反馈都将对初中生的体育行为转变产生重要的作用.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可以预测人的行为”.但是在实际中,人的能力是发展的,个体之间具有差异,群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或者群体都会对自己能力的知觉产生有效的行为[14].虽然9年级初中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9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与7、8年级学生相比并不消极,他们也具有同样积极的体育行为.与初中7、8年级学生相比较而言,初中9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体育行为差异显著,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对于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

3 结论

(1)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男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9年级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低于7、8年级学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体育自我效能感四种方式作用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时,动机过程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在认知过程、选择过程与情绪反应中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2)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的体育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男生明显高于初中女生;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其体育行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4 建议

(1)在教育教学中,加强体育运动与卫生知识的教育渗透,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全面认识体育价值,客观评价自我;设定差异性学习目标,激发体育需要与自主学习动机.

(2)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保障初中生体育锻炼时间,改善体育运动场地和环境,提供多种类的运动器材;创办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创设体育信息交流平台;体育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建议各类学校、体育俱乐部和社区场馆设立免费开放日,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提供相应的场所、运动器材和适当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为毕业班学生创造积极的体育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处理好学习、生活与体育锻炼的关系,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共同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铺就绿色通道.

(3)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因“才”施教,择“材”施教,适“时”、适“地”施教,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科学自主的健身能力.

(4)多关注初中女生,开设适宜于初中女生的教学内容与体育活动,创造适宜的体育学习与运动环境,使其主动投入环境,参与体育运动,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体育学习与运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男女生平等的体育学习与运动环境,使女学生的体育行为积极而持久.

[1]中央文件/政策法规/中央颁发[2007]7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07-5-25.http://www.schoolsports.com.cn.

[2]何仲恺.体质与健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2001:57~61.

[3]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M].NJ:Prentice-Hall,1986:99~102.

[4]金健秋,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33~35.

[5]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都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45~46.

[6]霍岩.沈阳市高中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4~25.

[7]姜晓珍,白文飞,徐玲.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在因素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1~344.

[8]房嘉怡.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运动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691~1692.

[9]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3.

[10]杨阳,王德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运动领域中的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37~138.

[11]Sallis J F,Hovel M F.Determinants of exercise behavior[J].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s Reviews,1990,19:307~330.

[12]Prochaska J O,Marcus B H.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Appli-cations to exercise[A].InR K Dishman,Advancesin-ExerciseAdherence[C].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94.

[13]Nigg C R,Courneya K S.Transtheoretical model:Examining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8,22:214~224.

[14]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8~133.

猜你喜欢
效能初中生显著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