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几年的气象记录,我国出现多项破历史记录的极端天气。极端天气不仅在中国频发,整个世界似乎都“不好过”。在人烟罕至的极地,也难逃极端天气的影响。
极端天气为何越来越多?专家表示,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他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后,大气中能量分布会发生变化,比如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等,从而造成极端天气偏多。
以干旱和洪涝为例,气候变暖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都会增加,更容易发生蒸发和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就会增加,可容纳的水分就会增多。这意味着要达到降水条件,就需要更多的水汽。如果大气达不到饱和状态,大气就会不断吸收水分,使得陆地更加干燥,形成干旱。而一旦大气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大气含水量增加,容易形成强降水,从而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此外,由于南北半球热量、水汽交换加强,气候就更容易变得异常。
随着全球变暖,21世纪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可能增加。预计未来大多数陆地区域会更多地处在“水深火热”中。据统计,近10年来,全球每年因气象或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死亡人数达22000人。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而来的负面影响,各国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和能源保障等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编制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的升温趋势与全球基本一致,但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比其他国家更严重。地表温度的变化、冰川融化和海平面升高等,将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海岸线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灾害,政府须要加强监测和防范。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培育气象灾害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