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云
【摘要】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语文。
【关键词】诗词;引导;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问题的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快到古诗的教学了——望着摊开的语文课本,那上面“24、诗词五首”的课题让我的思绪不由飞到了20课古诗教学的授课现场!
“又要学古诗,又得读啊读。”
“读算什么呀,最苦最累的是背呀背!”
“是呀,古人说的话,真是很难记的。老师,干脆这节课你什么也别讲了,就让我们背吧。要不课下哪有多余的时间背呀!”
……
此情此景,不由引起我深深地思索:古典诗词是人类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结晶,是人文底蕴的积淀,为什么古诗的教学却让学生这样苦不堪言呢?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不让学生们怨声载道,才能算得上是一堂好课呢?
一个星期以来,我思考并酝酿着一种能让古诗课堂教学“活”起来的方法。
问题的解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超市里,十多岁的孩子粘在我身上:“好妈妈,我想听歌,你就给我买一盘磁带吧。”我笑着说:“平时读课文你怎么没这么大的兴趣呀?”
她嘴一撇:“谁让课文不可以唱的!”
是呀,脑子里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能把古诗唱出来呢?最早时期,诗、歌、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就是歌词呀!
说试就试,先从自己的孩子试起。回到家,我把古诗《游子吟》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代入唱给孩子听。哈哈,她竟然听入了迷,又把自己学过的古诗都找了相应的歌曲来唱,连上洗手间也一遍一遍地哼着。
过了几天,她会唱的古诗已让我目瞪口呆,什么用《小草》唱《静夜思》,用《歌唱二小放牛郎》唱《从军行》,用《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唱起来这样轻松自如,背起来当然不在话下了。
好,就是它了——唱古诗!也许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激发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吧。
问题的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开始备课。要讲的内容是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刘禹锡的《秋词》。要让这两首古诗“活”起来还真不容易。
基本理念: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基本思路:初读明大意——再读通诗句——三读品意境——四读悟主旨——一唱记心头——常用生活中。
基本方法:先示范后自学。(第一首诗示范学,第二首诗用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
开始上课。
首先,来一段激情导入,谈话中再唱几首从孩子口中学来的古诗。接着,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进入趣味朗读的过程,读语速,读节奏,然后结合注释通一通诗的大意,开始语言品析,由诗情诗境的欣赏,再到背诵,可就是水到渠成了。好,下一步,放开学生,让他们尽情地唱,痛快地唱,唱完了就知道古诗是多么有趣了,但是有趣不是最终目的,我要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诗,让诗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让诗伴随他们成长。因此,拓展的环节格外重要,先是赏读温家宝总理在各时各地的讲话中引用的古诗文,再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现场为朋友、同学、亲人送上合适的古诗,看谁积累得多。
不成想,直到下课,不仅有跟在我后面一再要求唱古诗的学生,甚至有不停地自编自唱古诗的老师。这堂课上下来,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领导和老师们也是交口称赞!
问题的延伸: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我们是否还可以这样上语文课,让学生除了当歌手唱唱古诗外,再试着让他们当画师画画课文,像从张致远的《秋思》中画出秋思一样;或者当作词者,从某一段落中画出一段歌词,像从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画出《涛声依旧》,从《蒹葭》中画出《在水一方》一样……
明白了,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语文,这课,就应该算是一堂好课了!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