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丹萌
由于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此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式进入了法制化轨道。1996年底,我国已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骨干的商业银行体系。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发行定向国债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和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对国有银行进行改革。
关于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从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从理论研究来看,基本上都是从银行业缺乏透明度和受到政府严厉监管这两个典型特征出发,以一般的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框架(Maceyand o’Hara,Ciancanelli and Gonzal,Cannoand Levin,Arun and Turner,Sang-wooNam)。这些研究的最终结论基本上是私有化,引进外资银行以加强竞争,加强银行透明度等。
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证研究来看,代表性的文献有:Anderson and Campbell对1977—1996年20年间日本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研究指出低效的治理结构加重了日本银行危机并延缓了后来的重组,其主要原因是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没有给日本银行高层管理者足够的重组激励。Caprioet al以44个国家244家银行的国际样本对公司治理机制与商业银行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控股股东拥有较强的现金流量权能促进银行价值的提升。
具体来看,研究多集中在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的关系上。Bonin、Hasan and Wachtel采用11个转型国家的225个银行为样本,进行股权结构对于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dams and Mehran,Booth et al及Brook et al分析了董事会规模及其组成与银行绩效的关系。Barro及Ang,Lauterbach and Schreiber分析了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的关系。
国内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上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特征及缺陷的描述上。
王延科、张旭阳对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特征、缺陷进行描述,并指出建立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和所需的外部环境。
李维安、曹廷求2003年的文献从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出发,给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模式和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进的建议。在2005年的文献中,他们分析了银行在合约、产品和资本结构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诸多特殊性对银行治理机制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指出银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应在融合公司治理和金融中介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银行的特殊性而建立广为接受的银行治理理论架构。
潘敏分析了银行业三个典型行业特征及其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并探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
由于行业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要素市场的竞争并不充分,因此内部治理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内部治理机制中,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强化董事会的职能和董事的职责来实施有效的决策和监督。在外部治理方面,银行监管和管制作为外部治理的替代机制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保护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但管制和监管并非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来看,可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薪酬这四方面来叙述:
(1)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
对于股权结构,一般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流通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股权结构被视为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础,此方面的研究也最为集中,但是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其中对股权集中度的分析最多,但结论却各不相同,总体有四种观点:
①正相关:李维安、曹廷求对山东、河南28家城市银行的统计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对银行绩效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正面影响,但银行控股股东的性质并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王丽、章锦涛对2003年我国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其股权结构集中度与银行绩效正相关。
②负相关:魏华、刘金岩对山东、河南两省商业银行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说明,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孙月静采用2001一2004年间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23份年报样本为数据,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金成晓和纪明辉采用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3年的8份年报作为数据,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③曲线相关:郑录军、曹廷求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估计,发现伴随着股权结构的集中,银行效率呈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
④不相关:曹廷求采用2001一2003年间11家商业银行的19个年报样本为依据,实证分析发现样本银行股权结构并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谢东标采用1999一2005年间5家A股上市银行的27个年报样本,对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得出,股权集中度对银行绩效没有影响。另外,黄宪、王方宏对我国三种所有权类型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从ROA和ROE来看,国有独资银行大大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董事会与银行绩效
国内对银行董事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和董事会行为特征三个方面:
①在董事会规模方面:曹廷求、李维安和曹廷求、金成晓和纪明辉的统计结果都表明董事会规模对银行绩效有正面影响。但是谢东标的实证结果得出,银行的董事会规模与托宾的Q值负相关。李小君以十大股份制银行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也认为在内部治理框架上,虽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人数符合公司法要求,但与国内上市公司及国外大银行相比,人数偏多。另外,朱健武、孙月静、魏华及刘金岩的实证结果都得出董事会规模不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
②在董事会独立性方面,观点也各不相同。魏华、刘金岩实证结果指出外部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正相关。曹廷求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对银行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李维安,曹廷求的统计结果表明外部董事比例没有对银行绩效产生影响。
③在董事会行为特征方面,有以下两种观点:曹廷求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对银行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朱健武和孙月静都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这种简单量的因素并不会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3)监事会与银行绩效
国内学者对监事会对银行绩效所起作用基本上持肯定态度。魏华、刘金岩实证结果指出监事会功能(监事会发现和纠正董事会行为)与银行绩效正相关。杨大光、朱贵云认为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建立起来,董事会和监事会基本上都下设委员会,并逐渐发挥作用,使董事会和监事会考核更具独立性和科学性。谢东标的实证分析得出,银行的监事会规模同贷款呆账准备占总资产的比例负相关,说明监事会对贷款质量产生一定的正面监督作用。
(4)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观点各不相同。曹廷求实证分析表明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对银行绩效有积极作用。李维安、曹廷求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有较明显的负激励效果。魏华、刘金岩实证结果指出高管人员的薪酬对银行绩效没有影响。
[1]JR.Macey and MO’Hara.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J].FRBNYEconomic PolicyReview.2001(10):1-17.
[2]P.Ciancanelli and JAR.Gonzalez.Corporate Governance in Bank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 [R].Strathclyde University WorkingPapers,2000.
[3]G.Caprio and R.Levine.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Concepts and Internantional Observations[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s,2002.
[4]张诗奕.公司内部治理和经营绩效-基于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09.
[5]岳建良.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1.